第290章一壶黄连(2)
第290章一壶黄连(2)
祁华笑笑说:“不急。等铺子拿到手就开工。你现在开始便暗地里开始物色人选吧,再买几个我要的人。你的月俸从这个月开始算,二十两一个月,日后做的好有抽成!”魏家娘子大笑:“陶娘子,不瞒您说,我儿女都大了,在家中早已闲得浑身痒,如今就算你一两银子不给我,我也想干呢!”
祁华很满意这样的人选,她下意识里还想要有一个自己的消息网络,若是这事弄好了,嘿嘿……
而自从祁华参加了布谷宴以来,西京城里最富贵的外命妇都目睹了甄嬷嬷亲自请她,又有皇后娘娘赏赐等等的事,连宴会上的席位也被人拿来揣测了一番。又有人提及圣上曾夸过陶侍郎之女有才有德,那‘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话便是出自那小娘子,消息灵通的人士知道武宁侯府和祁华也有交往,十公主更亲自上门等等的消息不径而走。如此就开始常常有帖子进左相府来请她,什么尚书府赏花啦,什么伯府小娘子庆生啦各种结交,各种试探。
祁华哪有心思理这些,只让可儿出去推托自己身子不好,需要静养云云从不参加,反倒使西京的各大府中后院开始更加关注起祁华来。
而尹雪芬这段时间一是因为死了李妈妈诸事不顺,二是没能参加布谷宴自认为丢了脸面也没有出去应酬,西京城里便开始对左相府各种议论,有人大胆猜测是尹雪芬禁了陶娘子的足,使之不得出来与众人交际云云。
最后传到左相耳中也是有一些,什么尹雪芬嫉妒陶娘子有才学,比自己女儿强啦什么的,左相便找太后商议的两次,太后便也同意了左相的提议,干脆就下懿旨给祁华的生母一个四品淑人的谥封,让祁华回去祭拜,一来也好堵上人家的嘴,二来也收买陶侍郎父女的心。
祁华自然高兴的很,在相府接了懿旨,替这身子亲娘领了诰命金贴,命妇服饰,各色等级妆饰,好好的收拾妥当了,便准备三月初就回云州富春镇祭拜这身子亲娘。
游鱼自喝了黄连茶后,每次喝茶都会开了盖子闻一闻再喝,这几日赶着和工蛛们筑墙,连祁华出门都没有跟去了,祁华也有意冷落她些日子,见于正或魏家娘子都是让燕州带着偷偷翻墙出去的。
总算的,游鱼闭门十日,赶在二月底里完了工,来和祁华说:“你去看看吧,以后我们出门,东西不用放到梁上了,这么宽的隔墙,藏十个人都可以了。”
祁华进卧房,往床后走,自己的拔步床已经偷偷的往前移出近半米,床后看起来是一片黑漆漆的墙,其实是工蛛吐的丝。
祁华脱了外衣,把褪在腋下的软甲穿好,双手按住墙,墙面便神奇的裂开了,祁华进去,里面果然是成了个暗室,长度就是房间的宽度,宽度则是拉开了墙与床的距离,大概半米以上,倒真可以藏好些人了。
说来织这样大的一片面积其实并不需要十日,但是要织得平整如墙便需要人好好引导,况且祁华现在拥有的工蛛数量还不算多,不舍得让它们丝尽蛛亡了,每日只让它们织一点点,还要轮流织,这十日游鱼是尽了心的。
角落里,游鱼已经把皇后赏赐的黄金什么的都搬了进来,祁华满意的出来,和游鱼说:“看在你改过自新的份上,我便带你去云州吧!”
游鱼却说:“你若是不带我去,我便藏在这里面好了。”
祁华失笑:“你以为还在那临苏城外小树林啊,这里可没人拿东西你吃,十天!饿不死你!”
“我可以偷偷出来啊。”
“那好,那便躲着吧。记得注意渔网之类的东西啊!”
“……算了,我还是跟你去吧。你连黄连都会给我喝,放个渔网在外面也是有可能的。”
“还真变聪明了啊!看来黄连水要多喝!”
“……!”
~
三月初一,祁华辞别了左相和老夫人出府,陶侍郎送出城门,祁华在潘家庄和忠叔忠婶汇合,一路往云州而去。
原本因着陶侍郎不能随意再告假,左相提议要让祁华带几个侍卫仆妇的,祁华为难了一下,小声与左相说:“祖父,如今父亲……是左相府……女婿,宗族里能让我娘亲入祖坟,已经算是不错了,若是再拿着左相府的名头大张旗鼓地回去,只怕又招人拿左相府说事,倒给祖父与父亲添乱。若是祖父肯给孙女一张名帖,这一路回去,又有谁敢为难孙女呢?倒省了许多事呢!祖父以为如何?”
左相看看祁华,想了想也有道理,能不让人说三道四自然再好不过了,便也答应了。
这次祁华也没让冯氏夫妻回去,一来他们回不回没什么要紧,二来总算买到了个不错的宅子需要整修,还有那么多编织的东西要赶在三月底开铺子时做出来呢!而冯大娘知道忠叔夫妻去也放心了一些,安心在西京料理事情。
那新买的宅子原是一个老官吏的,告老还乡回原籍了,儿孙们也没有出仕的,便一起回去了。宅子不算大,也只三进,但有个花园和一个小池塘。最主要是小池塘是活水,通往城内的汇通河,这汇通河再出去,有水门通往城外。
看在这池塘份上,祁华本着狡兔一定要三窟的精神,没眨眼的就付了四千五百两白银。好在现在段琛那边每月都有将近七八千两的入息过来,自己不至于困顿在那小小的轻云台里了!说来说去,还是银子重要!
祁华这次回去,坐的是公主规格的马车,带了游鱼和忠婶在里头也很宽敞舒适,住宿驿站拿的是左相的帖子,自然招待周到了,一路真是又快又稳,好吃好喝的只用了九日便到了富春镇。
这日还是三月初九,忠婶想起这日是祁华十二岁生辰忍不住又眼圈发红,只不敢哭,一早做了面条要祁华吃了,回忆了一大通潘一慧当日生产的事情,祁华也只好端正了表情认真的听了,临了还安慰了忠婶一番才从最后一个驿站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