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武悼天王,先给本王掏了金国的老巢
“王上圣明,愿为王上效死!”唰!
卫离话音刚落,刚才齐齐反对出兵的卫国众文武大臣齐齐跪倒在地,没有一人做仗马之鸣。
废话,凭什么反对啊?
他们怎么敢?!
没错,卫国的文武大臣,尽是史上有名的英杰,放在华夏上下五千年里,个顶个都算是个人物。有这些文臣武将辅佐,君主取得非凡的成就,简直是理所应当。
但问题是,这些文武大臣自己不知道啊!
他们只知道,是卫离提拔他们于微末之间。然后,带领他们,以蛇吞象,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国度。
论功劳,自己那点子微末之功,哪里配和王上相比?
论能力,自己那点子能力,哪里及得上王上之万一?
王上心意已决,哪里有自己反对的份儿?
唯有坚决执行而已!
卫离道:“首先,来而不往非礼也。金国悍然出兵,侵我华夏,屠我华夏之子民,掠我华夏之子女,烧我华夏之房屋,夺我华夏之财物。此仇此恨,本王能不报乎?冉闵、史建瑭、邓羌、张蚝!”
“末将在!”
“尔等四人,各率本部三千兵马,趁着金国主力侵宋之机,给本王攻入金国腹心之地,攻向金人的老巢!当然,你们毕竟兵少,不必和剩余的金军硬拼。但是,金人如何对我华夏百姓的,你们必须给本王……十倍报之!”
“谨遵王上旨意!”
冉闵、史建瑭、邓羌、张蚝四将高声答应。
毫无疑问,这四员大将,有足够的能力,完成卫离交代给他们的任务。
冉闵,历史记载中的武悼天王。他双手执戟,同时代之人无人能敌。一篇《屠胡令》,更是复华夏元气,光耀千古!
正所谓:手提黄金刀,身佩白玉珏,饥啖美酋头,渴饮罗刹血。男儿仗剑行千里,千里一路斩胡羯!
史建瑭也不简单。
莫误会,史建瑭虽然和石敬瑭读音有些相似,但是完完全全的两个人,没多少关系。
史建瑭多么牛逼?
世人皆知,“王不过项,将不过李”。论起猛将来,李存孝天下第一。
那么,李存孝同时代的天下第二是谁呢?
表面上看,是铁枪无敌王彦章。
但是,事实上,史建瑭在和王彦章交战到两百回合之时,刀里加鞭,打得王彦章抱鞍吐血落荒而逃。
也就是说,史建瑭才是天下第二。
一个时代的天下第二啊,得有多高的武力?
当然,话说回来,尽管史建瑭已经够牛逼了,但是邓羌、张蚝的武力,却丝毫不在他之下。
众所周知,前秦王符坚,距离一统华夏只有一步之遥。可惜,淝水战败,身死国灭。
符坚手下最厉害的大将是谁?就是邓羌、张蚝!
这二人和关羽张飞一样,乃是史书上明确记载的“万人敌”。
不得不说,这些年来,卫离积攒的文臣武将实在太多了。
随随便便派出的冉闵、史建瑭、邓羌、张蚝四人,武力就强横之极,乃是其他国家的君王望眼欲穿的战将。
而且,必须说明的是,卫离派出的这四个人物,有个统一的特点,那就是脾气不怎么好,性情可称残暴,最适合干脏活了,整好能让金人血债血偿!
当然了,范仲淹却不知这四员战将的牛逼之处。
四人麾下总共才一万二千兵马,范仲淹也觉得太少了些。
他忧心忡忡地道:“金国虽然以倾国之兵,攻我大宋。但是,国内总能剩下二三十万兵马吧?而且,当初在汴梁,卫王麾下的大将马超,一枪废掉了金国大太子。如此大仇,金国岂能不对卫国加以防备?四位将军攻入金国腹地,恐怕稍一不慎,就是全军覆没之局,不可不慎啊!呃……外臣有一物,愿意无条件献与卫国,为四位将军稍添助力。”
“何物?”
“此物名曰指南针。无论如何转变方向,都会指向南方。明国海军纵横四海,多靠此物之力。可惜,此物一直以来就是明国的军国重器,严格保密,外人不得而知。我大宋为了得到此物,也着实花了不少力气。”
顿了顿,范仲淹又解释,道:“不瞒卫王,外臣本来是想用这指南针,作为和您谈判的条件的。只是卫王心中早已定计,才没有将此物拿出来。现在,只要王上开口,外臣马上回管驿去取。”
“指南针么……”卫离的面色有些古怪,道:“不必去取了,范先生稍待。”
卫离招了招手,将身后的宦官招呼过来,低声吩咐了几句。
不消一会儿,那宦官取了三个锦盒来。
卫离使了个眼色,那宦官将第一个锦盒,交到了范仲淹的手中。
“范先生且看,这是不是就是你所言的指南针呢?”
“这……这何止是指南针啊!简直比明国的指南针,都要好上太多!王上,这指南针,您究竟是从哪来的?”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范仲淹手中的指南针,无论是从灵敏的角度来讲,还是从稳定的角度来看,都不仅仅要超过宋国仿制的指南针,还要超过明国的原版!
这指南针外面那层玻璃,晶莹透明,反射着大殿内的灯光,更是险些晃瞎了范仲淹的双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