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高山街三百六十八号 - 寻针 - 人到四十骑蜗牛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寻针 >

第21章高山街三百六十八号

368这个数字对魏三江来说实在是太熟悉了,这个数字跟随着那只浪琴火车头特制怀表已经困扰了他六年了。

魏三江是仔细研究过“大头针”留下的怀表的。

怀表比较新,刮擦的痕迹极少。这样的一只表,居然定在了三时六分八秒!这显然是“大头针”同志故意留下的。

可是,三时六分八秒,到底代表什么呢?

是表示特定时间发生了特别的事情吗?明显不是!“大头针”出事在1932年6月,368怎么排列也不可能跟1932年6月前后有什么关联。

会是某人的出生年月日吗?有可能!比如民国三年六月八号。但是,这也意味着不可能!

因为,且不说自中华民国成立到1931年12月国民政府颁布《户籍法》前,由于军阀割据,各自为政,户籍管理是一塌糊涂;即便是1931年春,内政部进行了一次全国性的各县市土地人口普查,并且也制定了《户口调查统计规则》,然而各地仅仅是以1931年为时间节点上报了一个人口数字,并没有切实的做好户籍普查登记。

更何况,1931年的全国土地人口普查涉及调查的各县市局超过了1800个。从1800个局里,找一个体貌特征,籍贯职业等等全未知的民国三年六月八号生人,等于是毫无意义!

“大头针”曾是组织派到苏联澳斯托兹那雅特工学校专门学习过的优秀特工,留下的线索可能是大海捞针,但绝不会是那种毫无意义的。

魏三江又想到了电话号码。368是常府街上一个杂货店的电话号码。魏三江对这个杂货店盯了一个多月,以他的敏锐洞察力得出的最后结论是——这就是家普通的杂货店。

门牌号码也是他的重点考虑方向。

不过,彼时的南京城由于人口骤增,且《首都计划》中所制定的南京城居民区划片管理中的居民新建住房规定又过于严苛,致使南京城新建民居大多是几栋甚至几十栋成片共用一个门牌。

因此,当时南京城内门牌数能上368的屈指可数。仅中山路、中正路、朱雀路、汉中路、中华路、太平路、白下路才有368的门牌。

然而这些主要干道上的门牌号对应的不是较大的商场酒店,就是机关单位,不可能特指某个信息。

最后,魏三江是通过查怀表的来历,才查到了朗州。到了朗州他自然也查了所有街区368号门牌住户商户信息,依然是一无所获!

这些年来,魏三江被这368苦苦缠绕,他甚至已经开始怀疑自己方向错了,没成想,平地一声雷,368就突然在他耳旁炸响了。

魏三江歪着头,瞥着眼,半阴半阳的对胡金成说道:“然后你就因为看到了游县长的字,被赶了出去?”

胡金成见魏三江这口气,赶紧解释道:“科长,那丁老头家里真的有大来头!”

魏三江似乎对这所谓的“大来头”毫不放在眼里,一脸不屑的问:“多大的来头啊?”

刘必锁也跟着问:“是啊,什么来头啊?”

“什么来头?他是丁务诚的亲爹!”

胡金成一副自感幸运的样子,见魏三江和刘必锁似乎没太明白,“嗨”了一声道:“就是和中统的徐恩增,军统的戴笠一字并肩的丁务诚啊!专管邮电检查的那位大佬!”

这时,刘必锁倒是反应过来了。摘下警帽,用手在脑袋上一顿狂搓,喃喃道:“不对啊!丁务诚虽说确实是咱朗州人,但是他的户籍在东湖巷149号啊,家中独子,也没有姐姐和妹妹,父母过世应该有近十来年了吧。这怎么一下子又冒出个亲爹来了?”

胡金成得意的向刘必锁道:“我一回来就找户籍股老王问了,老王说完全有可能!”

刘必锁睁大眼睛问道:“完全有可能是什么意思?”

“老王说这高山街368号丁裁缝,早年间曾经将一个儿子过继给他一个没出五服的本家哥哥。那还是大清朝时候的事。以前嘛,过继了,户口就落在那边了,这边就去籍不登记了,时间又隔得远,所以咱们就都不知道。那东湖巷149号的丁家是民国后才搬来的,真可能就是那丁裁缝的本家哥哥。”

魏三江接口问胡金成道:“你是怎么知道那丁裁缝是丁务诚亲爹的?总不会是看了眼游县长写的字就晓得了吧?莫非,是游县长亲口告诉你的?”

“科长!您真神啊!真是游县长告诉我的!那丁老头将我们赶出来后,就给游县长拨通了电话,游县长就让我接了电话,亲口对我说的,那丁老头是丁务诚的亲爹,让我带着人全部滚,不是,撤嘛!”

魏三江点了点头,意味深长的说道:“这样看来,那肯定是丁务诚亲爹了!所以你就滚着撤啦?”

胡金成是个很懂得察言观色,见机行事的人,连忙解释道:“科长!我知道那丁裁缝甭管是不是丁务诚亲爹,即便是丁务诚亲自来了,您也不惧他。该罚得罚,该抓还得抓。可这毕竟不是多大点事嘛!那丁务诚虽然现在失了职位,可毕竟是中统内排得上号的大人物,挂着少将参议的。我自然是不能过于鲁莽,给科长您添乱子的!”

刘必锁也附和道:“那是,那是!这种情况是得慎重,不能给科长添乱!”

魏三江见两个队长生怕惹事的样子,也不再多说什么,只问道:“刑讯室侦缉科还用着吗?”

刘必锁抢着答道:“那李古年刚向食堂去了。我俩进去看过,刑讯室那侦缉科留了两个人在看着,不让我们接近。不过,也没见有什么动静了,估计这会都累了,在休息。”

“哦,那这样,留一个班的兄弟在这看着办手续就够了,其他人都去吃饭吧,记得把特务连那一个班的兄弟也叫上!中午吃好点,今天的饭钱都记在科里的办案经费上!”

两个队长如释重负,应声安排好,就乐滋滋的带着一众弟兄去了食堂。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