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番薯成熟了
“对了,秦老弟,番薯和土豆应该快要成熟了吧!”崇祯看似随意的问了一句。其实,这么多天以来,崇祯内心早就迫不及待的想要看到土豆,番薯成熟的一幕了。
“快了,也就这两三天的事情了。”秦汉思索了一下,便开口答道。
他看着崇祯眼底闪过一丝期待之色,心中不由的吐槽起来,你是不是按捺不住了,还在演戏,我让你演个够。
“哦,那倒是快了。”崇祯一脸淡然的说了一句。
之后,他便转移话题了,“秦老弟,今日我们是否要是蓝华学府听课呢?”
这两天以来,崇祯在秦汉这里,可谓是收获颇丰,他自从去了几次蓝华学府听课后,便喜欢上去蓝华学府听师长们授课,他也从中收获匪浅。
他不仅学到了很多生活以外的见识,还学会了很多做人的道理。
他最喜欢蓝华学府的钱师长教授的课程,钱师长在上课的时候,不仅说话幽默风趣,还会教授很多做人的大道理。
听了他好几次课下来,崇祯感觉自己心态有了很大的改变,胸怀变得宽广了不少。
“可以啊!我是没问题。”秦汉知道崇祯喜欢上蓝华学府钱师长的课,便直接同意下来了。
这段时间,他能感受到崇祯身上发生的变化。
这一切,秦汉可都是看在眼里,他能明显感受到崇祯变得更加的爽朗了,也变的更有容人之心。
这让秦汉对自己未来入朝为官,有了一丝期待。
同时,秦汉内心也替自己感到庆幸,幸好崇祯提前来到自己这里,接触到新思想,新思维,有了更加宽广的胸怀。
如果,崇祯还是跟以前一样,凝心病重的话,一旦自己入朝为官的话,这会让他在官场中举步维艰,不敢大刀阔斧的做事。
如今,崇祯有了如此好的变化,秦汉心中放心了不少,也让他重重的松了一口气。
“公子,秦兄弟,你们在聊什么呢?”这个时候,洪承畴爽朗的声音响了起来。
秦汉转过头去,便看到洪承畴和曹化淳两人联袂走了进来。
“洪大哥,我在跟朱大哥……”秦汉刚想说没聊什么的时候,院子外响起了一个激动的声音。
“主人,主人,番薯熟了,番薯熟了……”
崇祯三人听到声音,三人身子都不由的一颤,脸上露出一丝喜色。
秦汉听到后,眉头微微一皱,他还以为自己还有七天的时间做准备,可以多和崇祯培养一下感情。
让他没想到,番薯今天就成熟了,这一下子就打乱了他的计划。
同时,他内心不由的紧张了起来,他知道崇祯一旦知道番薯的产量之后,必然会跟自己摊牌。
这就意味着,今日就要决定出自己的命运了。
是生是死就看今日了。
秦汉清了清嗓子,一脸淡然的开口着,“朱大哥,我们一同去地里看看吧!”
“正有此意。”崇祯脸上恢复淡然的样子,欣然答应了下来。
秦汉听到话后,便起身走在前头了。
四人出了院子,便跟在家丁的身后,一同出了秦府。
秦汉一群人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一路沿着青石板朝番薯地走去。
走在半路上,崇祯一脸不解的询问秦汉,“秦老弟,番薯为何会提早那么多天成熟呢?”
秦汉听到崇祯的声音,便转过头来看向他,脸上略微沉吟了片刻后,缓缓的开口,“朱大哥,番薯成熟的日子,不是定死的,而是会随着雨水是否充沛,而变化的。”
“哦,原来如此啊!”崇祯思索了片刻后,便认同了秦汉的说法,就没有再继续追问下去了。
当他们来到番薯地的时候,番薯地里已经有很多穿着粗布麻衣的佃户,正在地里干活。
他们看到秦汉的到来,纷纷停下手中的活,一脸恭敬的向秦汉打招呼,“秦员外好!秦员外好!”
“大家辛苦了!”秦汉朝大家挥了挥手,亲切的打着招呼。
崇祯三人对于这一幕早就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了。
这么多天以来,崇祯三人不知道看了多少次,早就麻木了。
秦汉跟佃户们打过招呼后,便带着崇祯三人走到了番薯地里,此时,正有一个中年汉子正在挖番薯。
只见他用力一挖,很快一株有四五差不多半升左右的大番薯,被挖了出来。
这一株下来,起码有五升左右,也就是七斤左右。
崇祯看着地上一排排的番薯,忍不住蹲下来拎起了一株,长了七八个大番薯的番薯根,在手中掂量了一下。
他感受了一下,这起码有一斗左右啊!
看到这一地就有如此多的番薯,崇祯在心中暗暗的计算起来,这一亩地下来,还真的如秦汉所说的那样,能产出一百五十斗的番薯。
他心中得到这个结论后,内心巨震,没想到,亩产一百五十斗的番薯,是真实存在的。
而且这个丰收的场景,被自己亲眼目睹了下来,崇祯整个人都陷入了狂喜之中。
自己只要有了番薯,何惧天下反贼,何愁满清鞑子不灭。
此刻,崇祯身上散发出一股气吞山河的气势。
洪承畴和曹化淳两人也感受到了崇祯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