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医规三十六条
赵东来带着众人穿过一条长长的走廊,来到一排的房子,每间房子门口都挂着一个牌子。走廊外,还摆放着一排排的长木凳。
在房间门口处,分别挂着一个木牌,上面写着,儿科,妇产科,男科……
就在这个时候,外科的房间门被一个中年大汉从里面给打开了,崇祯几人目光便看向房间内,只见房间内,被划分了三个小房间,每个房间前都坐着一个中年男性医生。
这让他们十分疑惑,怎么一个房间会有如此多的医生,难道三个医生就看一个病人?
“赵院长,怎么这个房间内,会有三个医生,这是不是有点浪费了。”崇祯一脸不解的询问着,因为他觉得这实在是太浪费资源了。
这让他想到,赵院长所说的医院亏损,难道是工作人员太多导致的?
这不得不让崇祯怀疑了起来。
“这位贵客,事情是这样的,房间内的三个医生,分别擅长治疗不同的外科疾病,按理来说是要分开房间给人治病,但是由于医院的资源有限,科室又比较多,所目前还只能在一个大房间内看病,为了方便,这才将一个大房间隔成几个小房间来使用。”赵东来连忙解释了起来。
“外科?还会有所不同?”崇祯心中十分不解的问道。
在他想来,外科那应该都是一样,这其中应该是没有区别才是。
听到赵东来说,外科还分门别类,这勾起了他心中的好奇之心。
“是的,外科分为心脑外科,颅脑外科,泌尿外科等等,因为医生的稀缺,培养比较困难,所以目前只有三名外科医生。”赵东来见崇祯还是一脸疑惑,便给他们几人解释了起来。
崇祯虽然听不懂赵东来说来些什么,但是并不碍于他的理解。
原来医生并不是多了,反而是少了,这让他心中消除了对赵东来的误解。
“哦,原来是这样啊!”崇祯一脸释然的开口着。
他见秦汉并没有说话,他就知道赵东来,对自己几人所说的话,必然属实。
赵东来见崇祯三人没有再继续询问下去,便继续带着众人向前走去。
当他带着众人来到一个大厅内,大厅右边隔着一排的窗口,正有不少护士在里面整理药材,旁边挂着药房两个字,在窗口前,正排着七八个人,准备拿药。
在空旷处,有很多患者家属,正坐在长条木凳上休息。
“秦员外,根据你上次的要求,这次我们在这里增加了不少木凳子,提供病人家属休息。”赵东来一脸恭敬的开口着。
“嗯,办的不错。”秦汉对于赵东来的执行力,还是非常满意。
“赵院长,你们医院的医规三十六条,是你定下来?”这个时候,崇祯的声音响了起来。
秦汉和赵东来被声音给吸引了过去,只见崇祯正一脸认真的观看墙壁上悬挂的木牌,上面刻着从医者的规范。
“贵客,你实在是高抬我了,凭我的脑子,就算给我一百年的时间,也绝对想到如此的规矩,这三十六条都是出自秦员外之手。”
赵东来一脸悻悻然的开口着,他并没有感到有任何的一点的不好意思。
“哦,原来是出自秦老弟之手啊!那想必,医院外面墙壁上的几个大字,也是出自秦老弟之手吧!”崇祯语气淡然,得知实情后,他并没有感到有多意外,反而一脸淡然的样子,这一切都在情理之中。
“朱大哥,这些话,都是我当时有感而发说出来的而已,并没有什么高深的含义。”秦汉感到崇祯的目光,淡淡的开口着。
他说的都是实话,当初他定下来三十六条规矩,都是他有感而发的大白话,根本就没有用什么词汇去修饰什么。
用的都是一些简单直白的话。
而赵东来更是奉秦汉的话为圣经,不敢修改一字一句,所以呈现出来的都是秦汉说出来的一些原话。
“秦老弟,你实在是太谦虚了,这些话,虽然看起来十分简单,而且通俗易懂,但是其中却蕴含着深层次的寓意。”
“比如,第一条,为百姓服务!区区几个字,却蕴藏着无限的力量,要是人人都能一心为百姓服务的话,这世间终将成为一座人间乐园,但是想要做到为百姓服务,这其中需要经历过无数的考验,能做到这一步的人,无一不是心怀天下,胸有大志之人。”
“再比如,第六条,任何人不得私下拿患者家属的银两,如有违者,直接开除,这条明面上是在警醒医护人员,而这更深处的意义,可是解决了医护人员心中的贪婪,避免让他们堕落,同时也让患者家属,省下一笔不小的费用。”
“这上面的规定,我感觉不仅适用于医院,适用于天下人,如果人人都牢记这三十六条,时刻鞭策自己,必然会成为一个奉公守法之人。”
崇祯一一细读了这三十六条规定,心中十分震撼,而且十分感慨,如果大明子民都牢记这三十六条的话,大明将会成为一个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大同社会。
而且,如果人人都成为一个奉公守法的好子民,这对于他这个当今陛下来说,可谓是一件天大的事情。
不仅治理国家会很轻松,而且他可以直接把事情吩咐给手下大臣们,做就行了。
这对于他来说是一件天大的事情。
这不由的让他对这三十六条规定,有了至高的崇拜。
如果可以的话,他现在就想把这三十六条规定,颁布到全国各地,让世人以此为戒。
“公子所言甚是,如果将这些条例纂写进大明律中的话,用来约束天下人,那世间将变得更好。”洪承畴一脸憧憬的开口着。
他心中也想明白了,如果真的按照秦汉所说的这些条例去约束世人的话,那世间将变的更加美好。
“洪大哥,你所言过甚了,如果将这些条例都纂写进大明律的话,那世间所有人都将活的更累,更加小心谨慎,这些条例只适用民间,只能在潜移默化下改善百姓的思想高度,如果要明文规定下来的话,那将使得其反,世间将变得越发的动荡不安。”
“大明的土地上将不在只是农民起义了,我想到时候肯定会出现大量的商贾,大臣,贵族们,纷纷高举义旗,那时候,整个大明将被战火席卷。”
秦汉并没有听到崇祯二人推崇自己的条例,而昏了头脑。
他明白自己这些条例,只适用在各个组织内,根本就不适用在国家层面,一旦形成律法的话,那必然会对国家带来一场严重的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