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姜锦吓退皇帝
皇帝得知姜锦重病缠身,以至于老国公未能上朝之后,心中的怒火方才稍稍平息了些许。毕竟,老国公一直以来都是朝廷重臣,对国家忠心耿耿,此次缺席想必也是事出有因。
而姜锦这边,由于病情严重,根本无法出席宫中举行的盛大宫宴。如此一来,她便又一次与皇帝擦肩而过,两人始终未能相见。然而,谁能想到,这看似无奈之举的背后,竟然隐藏着姜锦精心策划的一场好戏。
原来,姜锦故意授意自己的贴身丫鬟在府外散布“姜二小姐已毁容”的消息。一时间,这个惊人的传闻如同一阵风般迅速传遍京城各个角落。如今,各大世家皆已知晓镇国公府的嫡幼女因病导致容颜尽毁,甚至羞于出门示人。
当司马亮听闻此事后,他立刻明白了这一切皆是姜锦的计谋。不禁在心底暗暗称赞姜锦的聪慧过人。回想起前世种种,司马亮暗自发誓,今生无论如何也要护得姜锦周全,绝不容许任何人再有机会伤害到她半分!
姜锦病好了以后,她也让贴身丫鬟小红在自己脸上弄上一些红红的疹子印迹,仿佛一些瘢痕,让人一见就望而却步。
她听从司马亮的建议,少出去,不进宫,以免偶遇皇帝。
就在大家都以为镇国公的小女儿没人敢求娶时,小侯爷司马亮带着媒婆去登门求亲。一时间各大酒肆,各大世家议论最多的就是这件事。大家都觉得司马亮的脑袋让驴踢了,姜锦都“毁容”了,他还敢求亲,这是个什么情况?
镇国公府内,众人听闻小侯爷前来求亲,皆是惊愕不已。镇国公亲自出面接待,虽心中疑惑,但面上仍保持着威严。
司马亮恭敬地表明来意,称自己不在乎姜锦的容貌,只看重她的才情与品德。镇国公审视着司马亮,心中暗自考量,他深知司马亮并非鲁莽之人,此举必有深意。
这时,躲在内室偷听的姜锦嘴角微微上扬。其实,这一切都是她与司马亮计划好的。他们知道,只有用这种惊世骇俗的方式才能摆脱皇宫中的纷争以及其;势力的算计。
镇国公沉思片刻后,答应了这门亲事。消息传出,整个京城再次哗然。有人嘲笑司马亮傻,也有人猜测其中定有隐情。
皇帝在宫里也听说了这件事,他怀疑里面有猫腻,决定试探一下。他以皇后姜云的名义让姜锦进宫侍疾。姜锦接到旨意,知道肯定是皇帝搞的鬼,她不想进宫,但是又不得不去。
姜锦收拾一番,脸上的疤痕更是明显。她无奈地叹了口气,只能戴上面纱硬着头皮进宫。
进得宫中,姜云看到姜锦的模样也是一惊。姜锦恭敬地行礼,说是来侍疾。姜云心想我都没有病,也没让妹妹来侍疾,心中明白这不过是皇帝的手段,不知道皇帝又搞什么鬼。因为有宫人在一旁,姐妹二人也没说什么悄悄话,都是东一句西一句的聊着。
皇帝悄悄派人观察姜锦,只见她尽心尽力照顾姜云,毫无怨言,脸上的瘢痕看起来甚是可怖。然而姜锦偶尔流露出的聪慧眼神还是让皇帝起疑。
姜锦趁着无人注意,偷偷将事先准备好的草药熬制,故意弄得满屋子药味刺鼻。这药味引得皇帝前来查看。姜锦慌张之下打翻药碗,溅到脸上,顿时瘢痕处似有脓血流出。皇帝见状大惊失色,嫌恶地转身离开,心想如此丑陋之人确实不足为惧。
姜锦暗自松了口气,顺利熬过侍疾之事。出了宫后,她赶忙洗净脸,原来那些脓血只是伪装。
皇后等妹妹走后,把殿里的宫女都派出去,屋里只有她一人时,她才敢拿出手里的纸条。自从她知道皇帝以她的名义让妹妹进宫,她就知道皇帝用心险恶。后来看到妹妹一再给她使眼色,她就不动声色什么也没问。妹妹临走时悄悄塞她手里一个纸条。现在殿里没人,她拿出来一看,气的想破口大骂。上面把皇帝觊觎自己,想霸占自己,以后还要害死镇国公府全家的事都说了。姜云看后,觉得浑身起了寒颤,她没想到皇帝不仅无耻,而且卑鄙。这些事前后一联系,姜云也就想通了。她觉得自己也不能坐以待毙坐以待毙。她苦苦思索着破局的办法。
皇帝自从见了姜锦毁容的样子,晚上竟然还做了噩梦,对此事不再怀疑。他还暗暗替司马亮可惜,这么英俊潇洒的小侯爷竟然要娶这么一个丑八怪。
皇后知道自己的母族要被皇帝灭族,她深知母族和她的利益紧紧捆绑。她一定要保护好镇国公府,也保护好妹妹。原先她在宫里不争不抢,现在不同了,她决定反击,她要拿回属于自己的一切。姜云也是镇国公府的嫡长女,也是有谋有略的,当年如果不是她带着姜家支持萧昭,萧昭都坐不了这个位子的。司马亮也没闲着,他知道皇帝好色,就在青楼买了一个妓女,花重金收买她,让她勾引皇帝
这妓女名叫师师,生得千娇百媚。司马亮将她训练多日,教她如何讨皇帝欢心。司马亮故意让亲信引得皇帝出宫时偶遇师师,皇帝被师师吸引。
皇帝初见便被其美貌所吸引。师师使出浑身解数,夜夜承欢,很快博得皇帝独宠。皇帝知道师师的身份进宫有些难度,于是让人在皇宫打通一个秘道,这个秘道直接能来到师师的绣房。于是每当夜深人静时,皇帝就从秘道来到师师房里,和她私会。皇后听闻此事,心中暗喜。
皇后于是让人把皇帝夜夜宠幸妓女的事情宣扬出去,民间一片哗然。人们没想到高高在上的皇帝也亵妓。正在这时候河北水灾,民不聊生,人们怨声载道,认为是皇帝失德造成的。而皇后这边则开始逐步收拢权力,姜锦也在背后出谋划策。皇后一边安抚镇国公府众人,一边利用后宫争斗的机会,慢慢扭转局势,皇帝却仍蒙在鼓里,以为一切尽在掌握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