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姜锦有孕,司马亮欣喜若狂
姜锦静静地聆听着司马亮那充满深情的告白,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强烈的自责与愧疚之情。她暗自思忖着:“我真是太过狭隘了,竟然会无端揣测‘亮哥哥’是否已经变心!”此刻的姜锦深感无地自容,而这种自我反省让她越发意识到自己之前的想法实在是过于卑劣。
就在这时,姜锦情不自禁地微微向前凑近,轻轻地在司马亮的嘴角轻啄了一下,但很快又像是一只受惊的小鹿般迅速抽离开来。司马亮自然明白她此时已然疲惫不堪,所以并未过多纠缠,只是默默地凝视着她,眼中满含温柔与怜惜之意。
然而,司马亮内心深处却同样陷入了深深的懊悔之中。他从未料到,自己当初刻意阻止姜锦怀孕一事,竟会引发如此之多的误解与困扰。回想起过往种种,他不禁慨叹自己着实有些自私自利。曾经,他担忧一旦姜锦身怀六甲、诞下麟儿之后,便会将全部精力都倾注于孩子身上,从而减少对自己的关怀照料。可如今目睹姜锦因误认为自身存在生育问题而忧心忡忡时,他的心犹如被千万根细针同时刺痛一般难受至极。此时此刻,他方才如梦初醒,意识到自己怎能如此自私地对待心爱之人呢?
于是乎,就在这一天,司马亮当机立断地下令让太医停止给自己服用那种用于避孕的男子药物。因为他渴望能够与眼前这位娇俏可爱的小姑娘共同孕育出众多天真无邪的孩童;他期盼着姜锦可以永远保持那份纯真快乐的心境;更希冀着他们一家人能够相亲相爱、和睦美满地生活在一起,共享天伦之乐。
司马亮还虚心的询问太医,什么时候最易有孕。太医看着皇帝着急的样子,心里暗道:现在知道着急了,早干嘛去了。以为还非逼着我做什么不伤害身体的男子用的避子药。但是这些话他可不敢对皇帝说。他告诉皇帝,皇后月事前后同房最易有孕,而且如果皇帝想要龙嗣,一定要少喝酒,房事也不易频繁。司马亮没想到这里面的道道这么多。以前他总以为,同房次数越多越容易怀孕的。听了太医的话,他决定从现在开始,自己多锻炼身体,少饮酒,和姜锦同房的次数也减少。
姜锦并不知道司马亮的改变。从这天起,姜锦觉得皇帝有些变化。他经常拉着自己去御花园闲逛,有时候还带自己出宫逛逛。以前自己喜欢喝个果子酒什么的,现在皇帝自己喝酒少了,也让自己少饮酒。还说备孕期间最好少喝酒,对胎儿不好。姜锦馋酒了,想喝,他就把酒杯拿走,还告诉姜锦:你不知道前朝那个姓李的大诗人,就是因为天天喝酒,生的几个孩子都是痴傻儿。姜锦一开始不相信,后来翻开历史一看,这位无酒不欢的诗仙真的有好几个傻儿子。看到这里,吓得姜锦赶紧把酒壶和酒杯都让小画锁起来,她不敢喝了。
在司马亮的辛勤耕耘下,姜锦有孕了。一开始姜锦也不知道,这天御膳房端上新鲜的鲈鱼,姜锦刚吃了一口,就觉得胃里恶心想吐。她强压下想吐的感觉。知道自己万一吃这鱼吐了,做鱼的大厨可就要遭殃了。她停顿了一会儿,又去夹别的菜,刚吃的嘴里,一口没忍住,全吐了出来。吓得周围的宫人以为皇后中毒了。小画马上去找太医。姜锦也不知道自己怎么了,平常这些菜都是自己爱吃的,今天怎么吃一点就吐呢?太医很快过来了,给皇后诊脉,诊脉用了好长时间,姜锦都以为自己真中毒了。这时太医才慢悠悠的问姜锦:“皇后娘娘的月事是不是还没有来。”姜锦想想说道:“本来是这个月5号,现在15.号,超了10天。”说完,她心头猛得一震,“难道自己真的……”她不敢想,害怕是空欢喜一场,她只听到太医慢悠悠的说:“恭喜皇后娘娘,您是滑脉,一个多月了。”姜锦听了,才有真实感。她让小画赏了太医。
司马亮下朝回来,就得知姜锦怀孕的消息。他来到凤仪宫,看着宫里洋溢着喜庆,看到姜锦笑意盈盈的脸,他也受到感染。他一脚迈进去,一把拉住姜锦的小手,高兴的说:“锦儿,太医说你有孕了,朕太高兴了。”姜锦看到司马亮如此高兴她也很欣慰,她对皇帝说:“臣妾听说怀孕前三个月是不能对别人说的。臣妾怀孕的消息还是暂时不要对外宣扬。”司马亮也知道民间也有这种说法,他也同意暂时不把皇后有孕的事昭告天下。但是他还是找来太医,问问皇后孕期的注意事项。太医都一一作答,说孕期要注意饮食,也要心情愉快。前三个月要禁止同房,而且要多休养。等三个月过后,胎坐稳了,就可以多出去走走逛逛了。司马亮在心里有记下了。他安排小画把皇后的饮食合理搭配,让皇后吃好喝好,心情好,皇嗣才会好。凤仪宫的人都忙碌起来。
皇帝陪着姜锦吃了晚膳,姜锦还是一吃就吐,但是为了肚子里的孩子,再吐,她也强忍着吃了一些。司马亮看着姜锦蜡黄的小脸,他指着姜锦的肚子说:“小东西,再折腾你母后,看我以后怎么收拾你!”姜锦觉得皇帝真的像小孩,笑着对他说:“我肚子里的孩子才一个多月,还没有胎动,他怎么能听懂你的话。”司马亮也知道自己的行为有些幼稚,但是他是真的心疼姜锦。他对姜锦说:“朕就是看到你难受,有些心疼。没想到怀孕这么折腾人。”姜锦安慰他:“虽然这个孩子现在折腾得我吃了就吐,但是我心里是高兴的。而且太医也说了,过一段时间孕吐就会结束了。陛下也不用太过担心。妇人怀孕生子都是要必须经历的。”司马亮也知道姜锦说的对,他只能在生活上安排好皇后的一切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