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如何应对
周运良组织紧急会议,看着蔫头耷拉脑的众人,说道:“都特么打起精神来,开疆拓土之战,从来都不会容易,越是关键时刻越要挺住压力!” 李莉莉道:“压力我们不怕,但找不到应对办法。”
周运良:“那两篇文章我看过,从内容和投放时机来看,都是精心策划过的。这说明媒体战场上,咱们已经失去先机。不过你们记住了,市场是多维的,品牌营销绝不仅仅只有媒体报纸一个战场!”
李莉莉道:“您的意思是让我们把中心转到线下?可是线下传播速度太慢,效果不会太好。”
周运良沉默片刻,道:“想都是问题,做才有效果。接下来你们把重点放在摊位上,报纸上的文字再有影响,也不如让消费者实实在在地摸到产品。”
李莉莉等人离开后,周运良给苏婉如拨去电话,铃声响到一半,电话接通。
其实这段时间,和周运良通话最频繁的人是苏婉如,1.2亿的总额,六个工厂的支出,东临老厂的营收……这一系列工作都是苏婉如在处理。
“你抓紧时间算一下,按照苏州工厂现在的花钱速度,咱们的资金还能支撑多久?”这是周运良一直以来最关心的问题。行军打仗,拼的是粮草,商场上的竞争拼的是资金。
“最多支撑五天。”苏婉如几乎没需要多少考虑的时间便回答道。
“我的意思是说,你把东临市老厂的利润和各地的放款都考虑在其中,再算出一个时间来,不要只算账面余额。如果只算账面余额,这问题就简单了。”周运良提醒道。
苏婉如长叹一口气:“我已经把老厂利润和各地放款都考虑在里面了。”
“什么?所有都考虑在里面才只能支撑五天?小苏经理你不会是算错了吧?”周运良差点跳起来,这太出乎他的意料了。
“我……我应该不会算错。”
苏婉如的声音虽然不是很有信心的样子,但周运良知道这个有强迫症的妹子,连一个标点符号都不允许用错,是不可能把账算错的。
“怎么会这样?”周运良硬着头皮说道。
“我简单分析过,苏州工厂的设备投资和原料采购的价格都要高于平均水平。人均工资和福利待遇也是一大块。”苏婉如说道。
“好吧,现在不是追究原因的时候,苏州战场杀得热火朝天,消耗大也是情有可原的。但五天时间肯定不够,得想想办法,至少也要撑半个月以上。”
周运良陷入了沉思,苏婉如也不再出声。事实上,事到如今能用的办法都已经用过了。这个阶段周运良在苏州工厂就像是亲临前线的将军,杀得酣畅淋漓,对粮草的消耗量也是极大的。苏婉如为了全力配合,已经把能想到的办法都想过了一遍。
“如果把其他五个工厂的贷款全都挪到苏州工厂呢?”周运良突然有了主意。
“这不可以,各地贷款都属于专项贷款,有各地银行的监管,擅自挪用就违规了。”苏婉如立即提醒道。
“违规的事情稍后再谈,你现在就给我算一下,如果按照我说的办法,苏州工厂能支撑多久?”
“你稍等我一下。”大约过了两分钟,苏婉如说道:“可以支撑半个月左右。”
“很好,就按照我说的。”周运良拍板决定。
“但这属于违规操作,一旦被银行发现,会冻结咱们的资金,处理不当,后果会非常严重。”苏婉如再一次提醒。
“暂时管不了那么多了,你听我讲,接下来的工作重点就是全力保障苏州工厂的投产,其他工厂全部执行财政紧缩政策,除了生产的必须开销,一律把花销控制在最低水平。至于银行监管,先不要管那么多,等银行的人找上门来再说吧。”
周运良作出决定,苏婉如虽然认为其中风险极大,不过还是选择支持周运良。
“哦,对了,资金调度的事情你知我知,千万不要跟叶总和胡总他们提。明不明白?”周运良单独提醒道。
“我知道。”苏婉如会意。
自从承运品牌加大宣传力度后,整个苏州城都知道,一周之后承运品牌的新品山地车会上市。
上市的头一炮必须打响,这不仅关系到承运集团的苏州工厂,也关系到其余五个新工厂。
这正是杠杆游戏的风险所在,所以周运良没有选择,必须孤注一掷。
在承运品牌的宣传从媒体报纸转向实体店铺后,超音速的店铺也迅速铺设开来。就像后世的肯德基麦当劳一样,但凡有承运店铺的地方,百米之内必然会有超音速的店铺。但凡承运搞活动,超音速的活动也必然立马上线。
因为超音速品牌上线的时间早于承运,就市场影响力来说,承运稍逊一筹,这就导致,实体店铺的所有宣传活动效果都大打折扣。
营销部把这个情况汇报给周运良,周运良冷笑一声说道:“跟我玩臭无赖这一套,他还嫩点儿!你们立刻联合法务部的人整理材料,去告超音速品牌侵权。侵权的项目尽可能的往多里说,起诉之后立刻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该说什么,不用我教你们了吧?”
“我们这就去办!”
营销部的人办事效率够高,当天中午便整理出十多项侵权项目,去法院对超音速提起了诉讼。
当天下午两点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把诉讼内容公布出来,同时还向外界展示了承运品牌自己手里的专利。
当有记者问到,超音速的上市时间早于承运品牌,一般来说这种情况的侵权诉讼是无效的。
营销部的人早有准备,回答说,按照时间来看,承运品牌的上市时间虽然晚于超音速,但专利提出时间却远远早于超音速,所以本次提出诉讼不仅仅是关于侵权,还起诉超音速的老板违反公平竞争,扰乱市场秩序。
承运和超音速两个品牌的竞争,在媒体界早就热成了一锅粥,如此重磅报道出现后,舆论的风口发生调转,变得对超音速极为不利。
这一波承运的准备够充分,那些专利授权文件更是实实在在的铁证。
压力之下,冯琪墨召开紧急会议,他的几名副总纷纷出言献策,但是都没有太好的办法。
冯琪墨将了一军,若想化解舆论风波,他必须对外公布超音速品牌的产权信息。但这恰恰是他最不愿意对外公开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