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象牙塔”
其实,这次的高考成绩在林小军看来是意料之中的。那几天起伏转折的戏剧性变化之中,仿佛冥冥中一切自有安排。总分能考到502分,既超乎想象又在情理之中。
林小军细细算来,最拿手的语文满分120,正常水平过100没问题,而只得了66,至少失了30分;
最爱好的化学满分100,只得了67,至少失了20分!
仅两门就至少失了50分!假设能正常发挥,就真能梦想成真,可以超过临海大学545分的录取线了。
还好后来两天考的几门成绩出乎意料的好:数学120分的题目,林小军居然考了105分,物理满分100分,居然史无前例地考了89分!英语91分还算正常水平。
蓦地,林小军想起了大姨夫张忠国。说是亲人,但确实又是自己的贵人啊!命运就是这么神奇,多亏了能遇到他,多亏他能相助!
想到这,林小军“水陆坦克”车把一转,骑车朝大姨家赶去。他决定要把这个录取的好消息第一个告诉大姨夫,也算是专程去感谢他的出手相助,虽然这个成绩不好,也不算坏。
大姨夫张忠国所在的村,距离学校并不是太远,林小军没用半小时就到了。
面前是一座高大的、具有临泉本地建筑风格的大门。
支好自行车,林小军轻轻敲动着那镶着金色门钉的朱红大门,门环敲击的声音,引得大门里面立即传出一阵狼狗高亢地嘶吼声。小军知道,那是大姨家养的狼狗大黑。
闻讯传出的,先是喝斥住狗叫,随后出来开门的是大姨。见是林小军,她一脸惊诧道:“小军,你怎么来啦?”
小军下意识地突然想到了什么。唉,这来得匆忙,自己空着手就跑来了,竟然没买点水果啥的,失礼失礼,又该让这个大姨腹诽了。
但事已至此,林小军也只能挠挠头说道:”大姨,我大姨夫在家吗?“
“小军来了?”从院子里面传来张忠国的声音,“快进来,快进来!”
一进门,小军见到大姨夫张忠国正举着双手,面前是他那辆红色的125摩托,满手都是黑色的油污,地上是各种工具和零件,他正在自己修理调试摩托车。
“大姨夫,我录取通知书来了!”小军抑制不住心情,热切地对大姨夫说道。
张忠国闻言,满是皱纹的脸上瞬间像绽开的花朵,露出无比喜悦的神情,接连道:“太好啦!太好啦!”
小军知道,大姨夫是发自内心的欢喜。
“你表弟张光考了临海大学呢!”大姨的声音也从身后传来。
大姨是一个自己从不能占下锋的人。在她的世界里,只能是她比别人强、比别人高、比别人好。“小军,你考到哪了?”大姨问。
“哇?!这么好!张光表弟真是太厉害啦!”小军没有接话,而是由衷地赞叹道。
临海大学,是全省最好的大学,在全国排名比较靠前。虽然那是林小军梦寐以求的目标,但是得知表弟考上,他心里也是无比的高兴。
“大姨,我考得不大好,是临海科技大学。”林小军说道,“不过,能考上,是多亏了您和大姨夫!”小军这两句话,倒是全都说到大姨心里了,她的脸上瞬间绽放出了可掬的笑容。
“大姨,大姨夫,我这次过来,是过来谢谢你们!”小军说着,向他们深深地鞠了一躬。
“你这孩子,都自己家人,哪有这么多客气。”张忠国一边洗了手擦拭着,一边说道:“中午别走了,来来来,咱爷俩喝点庆祝庆祝!”
“用啦,大姨夫。我还没回家呢,我回去和家里人说一声去吧。”小军谢绝了大姨家人的好意,连忙摆着手说道。随后退了回来,在大姨两个人的目送中,骑车往家里赶去。
家里人得知消息后,表现出了各不相同的神态。
考学是好事,但说到底还是要供应开销的。
但是老林家两口子还是由衷的高兴,毕竟自己的孩子能吃上“国库粮”了,这让老林仿佛再次找回了体面。
林大军下班回来,才得知了这消息,脸上闪过一些不自然。林小军知道,哥哥从小就是个只能站高岗(注:站高岗,方言占便宜不吃亏的意思)的人,别人不能比他好,心里估计可能是有些失衡。
但是,林大军毕竟没有表现出来。
9月17日,是临海科技大学新生入校的日子。
临海科技大学位于临海省平安市,依山而建,风景秀美。
平安市,是华夏大汶口文化的发祥地,境内著名的平安山,因历代帝王封禅而闻名天下。
林小军内心充满了向往。
在母亲林老太和哥哥林大军的陪同下,一路辗转乘汽车倒公交,来到了学校指定的接站点:平安市火车站。
火车站人潮如织,林小军第一次出远门,本来就不愿与陌生人说话的他,好奇的心思渐渐被陌生的环境和莫名的恐慌笼罩起来。
由于是新生开学季,各个院校在火车站都设立了接站点。
林大军在社会上历练得久,比较老道,众多院校中一眼发现了“临海科技大学”的接站牌,就主动走上前和来接站的人们交涉起来。
一名气质良好的女学生模样的人,热情地走过来,很有礼貌地招呼他们三个人上了一辆大巴车,让耐心等待一下,座位满员后再一起驶向学校。
陆续又来了几波新生和家长,车很快坐满了。林小军三人和大家一同乘车,终于来到了位于文化路上的临海科技大学。
远远的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高高大大、方方正正的灰色校门,古朴而庄重,门口竖挂着一块白色的大牌子上面,赫然用毛体书写着”临海科技大学“六个黑色大字,大气磅礴、隽永而有气势。
“我来了!”林小军紧紧地盯着校门的牌子,心里默念道,“下一段人生,就从这里重新启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