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现代拳击
林小军有着自己的想法,改变当下经济窘迫唯一可行的方式,就是通过写作来赚点稿费来补贴生活。
凭借自己多年积淀的文字功夫,烧点脑,写点豆腐块儿的小文章,应该是“soeasy”的。
说干就干!
林小军有自己最独特的处事风格,就是凡事先作观察分析,然后找准对象进行研究和仿摩,最后是动手实践。
这一法则,从他初中对治“偏科”时创立以来,解决任何问题都屡试不爽,形成了他的“独门绝技”。
其实,这从根本上与“三段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3w工作法”(what、why、how)等经典原理实质上是一致的。
只不过林小军能够早早地悟道,这才对他的成长有了极大的帮助。
下午放学后,林小军就去小卖部买了10张两角一张的邮票,又买了5本专用稿纸,准备铺下身子开始创作。
在首先选定了两家不同报纸杂志后,他研究了一下他们的征稿启示、板块风格等要素,然后细细品读了一下上面他人的文章,随即选定题目、组织材料、下笔创作。
当天晚止,林小军就完成了两篇文章。分别是他擅长的散文体裁写的《母亲的微笑》和杂文体裁的《当代大学生该关注的是什么》。
然后用他漂亮的楷书,在稿纸上工工整整的抄录上去。心想:怪不得把写作叫“爬格子”,不光费脑子,还得一个格子一个格子的写,唉!挣钱不易呀。
脑海中忽然浮现出大姨的“笔杆子和锄头子谁沉”的重要论述。
还好,总比搬砖轻快多了!林小军自言自道。
周二下午有一节体育课。
大学的体育课程要求不再那么严格,集合完成进入自由活动以后,林小军给金保使了个眼色,两人便一前一后悄悄地朝校门方向溜去。
翘课有风险,二人也需要谨慎。
“七哥,我们去哪儿耍?”金保一脸期待地问。
“带你去开开眼!”林小军微笑着对金保答道。
“呀!真管!”
很显然,金保会错了林小军的意,一高兴他老家方言都冒了出来。(注:管,方言指同意、赞同、太好了等)
林小军带着他出了大门一路向西,径直来到附近的“平安师范专科学院”。
“七哥,咋来这了?”
金保不解地问,本来他还梦想着去看小电影呢,结果却给他带这来了,让他满腹急狐疑,“这也有放映厅么?”
“等到了你就知道了。”林小军不置可否地说道。
那张“现代拳击”招生海报的内容,早已印在林小军脑海里。按海报上地址,俩人七拐八拐加上一路问询,来到了平安师专院内的一排平房外面。
这排平房位置倒也僻静,青砖碧瓦掩映在周围的绿树成荫之中。平房前面隔着一条路,正好对着学校的操场。
平房最东头那间房门旁边,挂着一个白色红字的牌匾:平安师专拳击俱乐部。
金保也看到了牌匾,心里顿时明白了过来:“七哥,咱真要学这个呀?挺贵的呢。”
“不用你管。”林小军淡然道。
迈步走进这间俱乐部的办公室,林小军扫视了一下,只见这排平房之内,各间相互连通形成了一个大筒子屋。
里面摆放了沙袋、手靶、软垫等各种器械,有几个人正在戴着拳击手套打沙包,还有两个人站在一个高高的擂台一样的笼子中“乒乒乓乓”地在对练。
从年龄衣着上观察,林小军估计来报名学拳击的主要应该是各个高校的学生。
见有人进入,一个留着平板寸头、身着蓝色运动服,身材匀称而健壮的年轻人走了过来。
“同学,你们来报名的吗?”
这个年轻人声音深厚而沉稳,询问的目光中流露出一种刚毅和期待。
“嗯,我们先过来看看,不知道这儿情况怎么样。”林小军并没直接对答。
“好。我先给你介绍一下情况,然后带你俩看看。”年轻人并不介意。
原来,这名年轻老师叫刘海峰,是平安师专的体育老师,同时还是全国青年拳击运动协会的会员,曾经在全国拳击赛事中得过不错的名次,在平安市拳击运动爱好者中也颇有名气。
刘海峰教练带领林小军和金保,围着拳场各处观摩了一下,边走边讲,让他俩人大体上有了个印象。
拳击运动起源于人类产生之初,人类为了生存与竞争,也为了保护财产而发明了它。
现代拳击已经有了特定的规则和条件限制。是对竞技者的体力、体能、技术、技能、心理和战术的综合考验,也是一项对抗性强而且非常实用的健身运动。
对于遍览武侠小说的林小军来说,心中也有一个仗剑走天涯的武侠梦,而今已经落实到现实的健身防卫兼备的实用目的上来了。
“刘教练,我们报名!”林小军郑重地说道。
“好!欢迎你们加入!”刘海峰微笑着说道,“不过呢,你们可是要想好,先做好吃苦的准备。”
林小军重重地点了点头。
旁边的金保却心有余悸,一个劲儿总是张望林小军,意思是说:七哥,你还没问问我想不想学呢?
林小军可不管他那么多,两张报名表填完,掏出6张“大团结”,一起向刘教练递过了去。
刘海峰也没点钱,随手把报名表一起收进抽屉中。
“一周两节课,周二周四下午,来上课训练,其余时间你们自己训练。”刘海峰简短地介绍道:“但是,20节课学完后,你们还要和我对打检验测试,我说可以就可以了。”
刘教练的认真负责,让小军不禁想到了崔广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