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各怀心事
第19章各怀心事
周局的办公桌上始终放着一沓资料,每页纸的边角都有些微微的毛边,看得出来,这份资料经历了长时间的反复翻阅。资料的封皮上没有字,采用的还是很多年前的棉线装订法。
“你看看这些。”周局长把资料递给温沉,温沉顺势坐到周局的对面,接过来,其实这份资料,在去年的时候温沉就已经偷偷看过了。他发现周局长时常对着这份资料皱着眉,这个二十多年前的案子,温沉是知道的,他的父亲也和他讲过了很多遍了。
资料里也有几张模糊的照片,那都是二十年多年前拍的,周局怀疑和照片中的一个身影,和阿侃交代的军哥是同一个人,温沉两相比较一下,也有相同的感觉,而且,这个身影他好像不久前才见过。是在南州的时候,常平口中那个并不熟悉的舅舅。
吴世森,常平舅舅的名字。她说过一次温沉便记住了,在整个户籍系统里搜索这个名字,按照吴世森自述的条件,东北人、五十多岁,匹配到7个符合条件的人,可户籍上的照片却不是吴世森本人。移民局那边也传回来了信息,并没有名叫吴世森的人有过移民记录。
温沉很想给常平打个电话,可他犹豫了一下还是放下了手机。常平曾经说过,这个舅舅是常贵寻来的,如果舅舅是假的,也许是常贵被骗了,也许就是常贵的授意呢。温沉显然更倾向于后者。
他没办法告诉常平,你的爸爸处心积虑的骗了你。他能清楚的感受到常贵对于常平来说有多重要,他能理解常平游离在真相之外的焦虑,也就更不愿在她原本焦灼的心上再浇层热油。
假如吴世森就是军哥,那常贵很有可能也曾经是犯罪团伙中的一员。这个想法冒出来的时候,温沉起初觉得荒谬,仔细想来好像又很合理,这个想法很合理的解释了常贵为什么要用别人的身份,合理的解释了为什么他身上有些不符合面馆老板的技能,也合理解释了他为什么带着常平从北方辗转到了南方。
温沉把自己的想法讲给了周局。
“得有证据。”周局只留下了这么一句。
常平在微信上给自己、常贵还有陈姨拉了一个群。陈姨会经常拍一些照片发到群里,海南岛四季常夏,没有南方的阴冷,也没有北方刺骨的寒风。陈姨说除了蚊子又大又多之外,还是挺不错的。
陈姨最新发来的几张照片,海边的沙滩上,陈姨穿着深蓝色的中老年款式的泳衣,披着一条颜色艳丽的纱巾,带着墨镜,笑的像个孩子。而照片上的常贵,穿着老款的衬衣半袖,带着墨镜,在三亚阳光的灼晒下,肤色加深了好几度,看着照片的角度,明显是陈姨偷拍的,不到两分钟,常贵的照片便被陈姨撤回了。
想必常贵还是不喜欢照相的,他总说自己长得不好看,长得不好看就不能总是照相,越照越不好看。常平一直说他这是顽固的封建思想。
透过那个奇怪的偷拍角度,常贵看起来和平时没什么不同,倒是陈姨,能看得出来,确实是玩的很开心。陈姨基本上每天都会在群里分享照片,棕榈树、椰子树、海景别墅,椰汁糯米饭,凡是南州没有的景象她都想分享过来给常平看看。
看着他们两个玩得好,这趟出行没有白去,常平也就放心了。
陈芝芝的电话是午后打来的,按照她们都市丽人的作息,这会儿正是下午茶时间。
“阿平我忙你打听过了,当年去新疆当知青的人实在太多了。不过能联系到的年纪都在六十岁上下,按照年龄算,你外婆应该是第一批知青,不太好找。”陈芝芝的声音从电话里传来。
“我也没报什么太大的希望,实在找不到就算了吧。”
“再给我点时间,我再找找。”
“嗯...”
“对了,有一个阿姨说,去新疆的知青大都是上海的,而且那个年代东北有北大荒,东北的青年应该都就近留东北了。当然,这是阿姨的个人想法,也不一定全面。”
“我好像明白了。”
常平放下电话,在心里大胆的推测,假设这个舅舅说的都是假的,或者从根本上讲,这个舅舅就是假的,那么有些不对劲的地方好像就能说通了。就像陈芝芝说的那样,东北的知青为什么要舍近求远,这个舅舅为什么出现的这么及时。
常贵一定是有事情瞒着自己的,哦对了,他根本不叫常贵。常平的脑子里浮现了一个可怕的念头,去年有一则请问是杀人犯潜逃到另一个城市,改名换姓过着普通人的生活,如果不是因为盗窃罪落网,恐怕也发现不了他是多年前的犯罪嫌疑人。
常贵的卧室常平已经转了很多次了,除了衣柜里隐藏的很好的那个皮包没有了,别的都没有异常。厨房、卫生间、客厅,就连一楼面馆的后厨常平也没放过,再有几天常贵和陈姨就要回来了,留给常平的时间不多了。
面馆的后厨里家具很多,碗架子,冰柜,调料台,一大口煮面锅、一口炒锅,还有大号的洗菜池。常平闲下来的时候经常会到后厨看看,而且后厨里油烟重,要紧的东西多半不会藏在这。常平学着电视里,又去了楼上的卫生间,马桶的水箱也检查了一遍,没什么收获。很显然,常贵在走之前已经收拾过一回了。
常贵出发的那天,带了一个大号的黑色拉杆箱,想必那个皮包已经被装上带走了。常平回到自己的卧室,瘫坐在椅子上,随手翻出相册薄。常平家里只有这么一本相册,里面都是常平从小学到大学在学校里拍的照片。
小学时候相机是个稀罕物,不是每个同学的家里都有,学校组织春游的时,老师会带相机给大家拍照,后期同学们再自己交钱去冲洗照片。小学时期的照片里多数都是和陈芝芝的合影,以及同学们的合照。
后来上大学时候流行起了数码相机,普通一点的也要几千块。当时常平心动了,她觉得这本相册里没有常贵,从小都大,都没有和常贵的合影,是个遗憾。大二的一个暑假,她去超市当促销员,加上平时自己省吃俭用攒下的钱,终于凑够了一台佳能数码相机的钱。
当常平举着这个数码相机回来,刚准备拆开外包装研究一下的时候,常贵就出现了,常平本想欣喜的展示一下自己的劳动成果,却被常贵说她乱花钱,买这些没用的东西。最后还告诉常平,这个相机要玩拿学校玩去,别在家里让他看见。
常贵的语气严厉里带着心疼,他对于常平假期去兼职自然是心疼的,可不想被常平拍下照片似乎也是真的。常平从抽屉里拿出一个空白页的本子,回忆着常贵的样子,开始在本上画着。常平在画画上有一点天赋,但是她没有系统的学习过,只是因为学画画的费用太高了。
半个小时过去,常贵的样子浮现在纸上,虽然没有专业人士的画工精细,但也突显了常贵的主要特征。常平还想画一画常贵年轻时候的样子,可是过去太多年了,已经想不起三十多岁、四十多岁的常贵了。
常平起身喝了口水,打开电脑,开始搜索外逃通缉人员,每一个年龄在五六十岁的男性,常平都会仔细的看了又看。
大约搜了两个小时,没有一张照片能和常贵的样子对上,常平在心里暗暗地松了一口气,看来是自己想多了,常贵可能就是有些难言之隐而已,未必会是自己想象中的在逃杀人犯。而且,住在南州的这么多年,常贵对街坊邻居以及往来的客人都是极其和善的,一定是自己慌乱之中想的太多了。
常平想给温沉打个电话,想讲一下心中的疑虑,也是想找人倾诉一下自己的心声。之前和陈芝芝讲了很多,她总是带着将信将疑的态度,在陈芝芝的成长历程中,常贵在她的心里已经是根深蒂固的好大叔了。
也是看在常平再三坚持的份上,才帮她问了问知青的事情。
当怀疑的种子一旦种下,它就会在心里生根发芽,许多平日里原本忽略的细节都在此刻放大。常贵虽然人在三亚海岛上,烈日高温也蒸发不了内心的忐忑。
常贵之前觉得,如果常平能和程锐按部就班的结婚生子,也许他这辈子就会留在南州,葬于南州。可天不遂人愿,程锐家人的傲慢,温沉的突然出现,一切好像都和常贵的谋划背道而驰。他在潜意识里愈发觉得常平要留不住了。
而吴世森不打招呼的再次到来,恰好又被温沉撞见,常贵此时有些不敢轻举妄动。他知道警察的观察力都比普通人敏锐,他可没有常平那么好糊弄。此时似乎也不能再找吴世森,只能希望温沉没有留意到这个人,渐渐的淡化了这件事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