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接风宴 那内务府总管不以为意……
春去秋来,许莲便居于筑莲殿中寸步不出,身边的奴婢除了春杏,便只剩许湛精心安插进来的几个不苟言笑的女官。
春杏在暗地里掉了不少眼泪,生机盎然的长公主正在一点点枯萎,她终日里只是望着窗外那棵梧桐树出神,连话都不曾多说一句。
崇明帝初时还总来筑莲殿看望长公主,可长公主竟如提线木偶一般,不管崇明帝如何讨好问话,她都是木着一张不辨喜怒的脸,连一点回应都不曾给陛下。
陛下好几次都是黑着脸出的筑莲殿,只因他一靠近长公主,长公主便摆出一副要咬舌自尽的模样。
长此以往,便是陛下也不爱往筑莲殿来了,长公主却欢快了许多,有时甚至还会搭理春杏几句话。
又是一日夕阳西下时,许莲身着一件素衣,正歪靠在一张软椅上,双目微阖,气色红润,要比前头瞧着生动许多。
春杏一时间也有些喜悦,便屈膝上前行礼道:“公主,今日您可有想吃的膳食?御膳房的小李子正在外间等着呢。”
“他回来了吧。”许莲对春杏的话恍若未闻,只望着外头云卷云舒的景象喃喃出声道。
春杏闻言,便立刻跪倒在地,只颤颤巍巍地哀求道:“公主,如今苏大人已成了朝中炙手可热的大理寺少卿,您不必再为他担忧了。”
谁知许莲却是自嘲一笑,熠熠生辉的眸子里满是哀伤,“为他担忧?本宫如今不过是一只被折了羽翼的金丝雀罢了,有什么资格为他担忧?”
先头许莲心存死志,便如同一朵枯萎的花儿一般丧失了生机,春杏无法,便将长公主的情况上报给了许湛。
许湛听了后,到底是默了半晌,而后便吩咐春杏道:“将苏清端的消息告诉她吧。”
春杏便将苏清端远赴江南,平定水乱,整治贪官,造福一方的事原原本本地告诉了长公主,而长公主听后,却也没有露出什么异样的神色,她只是流下了两行清泪,只说道:“虽然我与他此生无缘,可他能实现俯仰天地,立身为民的抱负也是好的。”
公主虽是如此说,可春杏知道,苏公子便如同一根针一般扎在了公主心上,便是一呼一吸间都能揉疼公主的五脏六腑。
可到底,公主不再枯萎。
春杏获了崇明帝的许可,便总有意无意地将苏清端的消息透给长公主听,长公主也果真一日日活跃了起来。
“公主,再过一月,苏大人便回京了,倒是陛下还会为他举办一个接风宴呢。”春杏见许莲出口之话十分颓丧,便只得说些别的话来岔开。
许莲闻言,略带欣喜的目光便游移在春杏身上,可转瞬间,她眸中的光亮却又悄然熄灭,“接风宴,他不会让我去的。”
这个他指的是谁,春杏与许莲都心知肚明,陛下哪怕再大度,只怕也不会让长公主出席接风宴。
“长公主,您不必如此想着苏大人了,如今他功成名就,美人在怀,已是无限风光了,这一年间,他连一封信都未曾递给长公主,可见他早已将您忘了。”春杏这话的确是出自肺腑,她待长公主的确是真心实意的,苏清端若真念着长公主,为何不与陛下开口,自请旨做驸马?
可见男人都是一副样子的,功成名就之后哪儿还想着旧时的恋人?
“美人在怀,是什么意思?”许莲却抓住了春杏一时情急之下的漏洞,只目光凛凛地问道。
春杏这下才意识到自己说漏了嘴,便只朝着许莲磕了几个响头,仓惶解释道:“公主,奴婢是猜的,苏公子如今声势显赫,又生的如此清隽俊俏,要与他结亲的人家自是络绎不绝。”
许莲却只是意兴阑珊地敛下美目,淡淡一笑,道:“你不必骗我,告诉我实话吧。”
“陛下…前日里赐婚下去,将镇国公府的大小姐许配给了苏公子。”春杏无法,便只得将实情说了出来,只是说完这话,她便将自己的头靠在冰冷的地砖之上,不敢再面对许莲。
谁知上首的许莲却只是沉默了半晌,而后便长叹一声,只含笑说道:“起来吧,本宫又不会吃了你,你总这么害怕做什么?”
春杏如蒙大赫,她望向许莲一脸平静的面庞,心内更是一阵疑惑,长公主她为何如此平静?这实在是有些奇怪。
“公主,那小李子还在外间等着呢。”春杏这才收拾了自己紊乱的心绪,只将话引到御膳房的小李子身上。
“本宫没有什么爱吃的,你看着办吧。”许莲仍是那副不喜不怒的样子,只是眉眼间的郁气却怎么也掩盖不住。
见许莲如此说,春杏也只得黯然退下。
春杏一离开,偌大的筑莲殿里便只剩下许莲一个人,她压抑许久的泪水才夺眶而出。
待晚间之时,许莲的情绪才恢复如初,春杏仍是照常为许莲捡择菜色,待她将食盘内的菜色皆拿出后,才瞥见食盘底部的纸条。
她便有点踟蹰,只欲言又止地望向许莲,为难地说道:“公主…”
许莲不解其意,只以为她又有什么苏清端的消息要禀报上来,便问道:“怎么了?有话就直说。”
春杏在许莲灼灼的目光下也不敢弄什么假,只能将食盘里的纸条呈了上去,许莲面带讶异地将那纸条拿了过去,只细细品读了一番。
春杏便也有些好奇,她只偷偷瞥了一眼烛光上许莲娇俏似花的面庞,只想在这张脸庞上寻出一些蛛丝马迹出来。
“春杏,本宫收到这纸条的事,若是传到了许湛耳朵里,便是这几年的交情在,本宫也要杀了你,你可明白?”许莲将那纸条放进了自己的衣袖中,而后便似笑非笑地望向一旁跃跃欲试的春杏。
春杏听出了许莲这话里的狠意,便已大致猜到了纸条上必是有关苏公子的事,面对许莲的威胁,她只得下跪服软道:“公主,奴婢不敢。”
“下去吧,今夜你不必再此伺候了。”
如今长公主已不像从前一般信任春杏,她也只能伺候地小心翼翼一些,许莲说完这话后,春杏便灰溜溜地退了出去。
*
一个月后。
皇宫里又是一副张灯结彩的繁荣景象,因苏清端平定江南水患这事,崇明帝许湛近日里也心情颇好,连带身边伺候的太监宫女也松了一大口气――要知道前日里为了长公主许莲一事,陛下可没少发怒心烦。
内务府见陛下龙颜大悦,便也卯足了劲要将这个接风宴办的热闹非凡,于是内务府便花重金请了西洋最负盛名的昆仑奴来当众献舞,教坊司已为此忙乱了大半个月。
如今正是排练歌舞最急切的时候,教坊司上下皆屏息敛气,众舞女们个个严阵以待,俱生怕出了一点点错,若是陛下怪罪下来,则会祸及全家。
那内务府总管也多次前来教坊司监察歌舞情况,可今日里,他带着一伙儿太监往教坊司去的路上却撞见了久不见人影的长公主。
那内务府总管也唬了一大跳,便立即招呼着身后的太监一齐下跪,“咱家参见长公主。”
许莲今日虽仍是一身素衣,可精神气色却比往日里要好上许多,倒衬得她弱柳扶风,一副缥缈天上仙的模样,只见她娇俏一笑,和善地唤那些太监起身。
那内务府总管心中虽瞧不起长公主的出身,可面上却仍是作出了一副虔诚谄媚的模样,只问道:“公主,您这是要往哪里去呢?如今宫中上下都为了接风宴忙的晕头转向,您若是缺了什么,不拘唤个谁,来寻奴才便是,犯不着亲自出来。”
这话里的言外之意便是叮嘱长公主不要乱跑,若是遇上了什么要紧的人物,他可担待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