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辞官
下午,徐兰回城先去王家给王翦老将军针灸,比平时晚半个多小时到家。
唐启阳在大门口等着,见她回来下马问:“回来晚了,下午有人临时去看病?”他没有天天去医庐,管着两个庄子,去风溪庄给老马刷刷毛,隔几天给子婴上课,带他骑马。
徐兰回:“不是,上午王翦将军去找我看病,我去他家给他针灸才回来,他现在要每天针灸,我以后差不多这个时间回家。”
“好。”唐启阳关切问:“老将军怎么样?”
徐兰把马给王桐后回应唐启阳:“老将军身上有几个小毛病,半夜睡醒腿麻木,走路还很稳当。”
唐启阳感慨说:“武将的生命力旺盛。”武将在年轻上战场的时候不受重伤,大概率会长寿。
徐兰:“是。”
两人向堂屋走去,唐启阳说:“南阳松澜庄和松露庄传来消息说上个月没有开花的柑橘开花了。”
徐兰:“诶,开花时间不同,品种不一样。”这是柑橘种下第三年,开花不一定结果。
唐启阳:“嗯。”
……
王翦吃药和扎针三天后发现夜里醒来腿麻的情况减轻,心想着兰娘子真了不起。
王翦治疗第六天下午,徐兰上门给他把脉后和他说:“老将军,有些好转,继续扎腿部效果轻微,扎颈部和肩部效果更好,要扎吗?”
在旁边站着的王贲脸上犹豫,兰娘子现在用银针只治风湿和膝痹症,还没有给病人扎过颈部和肩部吧?
王翦爽快说:“扎。”
徐兰眼里佩服:“将军真是爽快!”
王翦在徐兰面前没啥好掩饰,说:“我谨慎了一辈子,这把年纪了,也不是甚么大事,不需要想太多。”再说唐君都能给兰娘子随便扎,自己没啥不可以。
徐兰笑笑说:“那请老将军找地方俯卧,露出颈部和肩膀。”
王翦便去茶室,脱下外衣在榻上卧下,王贲帮老父亲把里衣拨开,露出颈部和肩膀,给他腰部盖上薄被。
徐兰用高度酒擦银针后给老将军扎针,扎完针后从药箱里拿出一根香点上,看没有地方插,便放在桌子横放着,点香比估计时间更准确。
侍候老将军的人见状去拿一个香炉进来,把香插进香炉。
徐兰和王贲见几回也不熟悉,各坐安静等着,一会老将军传出打呼噜声,这是睡着了。
王贲压低声音,不好意思和徐兰说:“阿父夜里睡觉轻,现在困了。”
徐兰微笑回应:“人上年纪夜里觉轻。”
王贲找话:“我年青的时候常听说廉颇将军,据说兰娘子和唐君跟廉颇将军交情颇深,廉颇将军是个怎样的人?”
徐兰忆起廉颇老将军,回应:“廉颇将军心胸开阔,能坦然承认自己不足,是个值得敬佩之人。”
王贲:“当时有一条消息令我记忆深刻,听说廉颇将军被新上任赵王夺兵权,若不是唐君赶去相劝,可能反了赵国。”
当时阿父和自己听到这条消息都说可惜,要是廉颇反了,赵国的兵力能削弱一些,世事难料,后来大秦不费啥力就把邯郸拿下,邯郸归属大秦许多年后廉颇才过逝。
徐兰:“是有这事,廉颇将军老年亲自承认。”
王贲赞:“廉颇老将军心胸广。”
徐兰:“是。”
徐兰和王贲低声浅谈,等时间到拔起银针,王翦将军还在呼呼熟睡,徐兰收拾好银针低声和王贲告别离去。
王翦睡醒已经是半个时辰后,醒来只觉得精神很好,跟儿子说:“我许久未睡如此之沉,兰娘子非一般人!”
王贲说:“兰娘子本来非一般人。”不管笔墨纸还是农书医书,都不是一般人能弄出来和写出来。
王翦语气可惜:“唐君和兰娘子很相配,可惜他们没有孩子。”三十多年前皇上从邯郸回来的时候文武双全,太出色了,唐君也把太子教导得很出色,如今子婴也一样。
王贲:“是可惜!”
徐兰和唐启阳不知道王翦父子替他们可惜,关注会试结果,他们还是关心陈颖是否上榜。
嬴政跟他们吐槽过,这次会试的举人没有出挑的人,中规中矩,唐启阳还劝他:天下有机会读书的人不多,没有那么多大才,治理大秦是靠无数的基层小吏,嬴政这才放开。
徐兰继续去医庐给人免费诊治,每天下午回家前去给王翦将军针灸,休息的时候也去给他针灸。
过些天,会试上榜名单出来了,张贴在太学外墙上。
唐启阳派王桐去看榜,王桐去看回来跟唐启阳报说上榜名单没有陈颖,唐启阳没有立即去陈家安慰陈颖,下午才去跟陈颖谈了谈,发现他眼界不够,便跟他闲聊,从他阿父陈菽小时候聊起,聊当年各个诸侯国相互攻伐下的民生,小人物生存,山东六国两次联合攻秦情况,为什么后果不同……
这些陈颖都听先生说过,这回听姑爷爷讲有着不同的感受。
陈峰和陈茂也在旁边听得津津有味,听到由信陵君主导的六国联合攻秦大胜,令秦军缩回函谷关,心里有奇妙的感觉:历史和人物重叠,信陵君重创过秦军,现在居然在咸阳养老。
徐芹和女儿回来便听姑丈给孩子们讲故事,见礼后徐芹问姑丈:“姑丈,你咋有兴趣来给他们讲故事?”
唐启阳说:“我见陈颖没有上榜便来看看,看他精气神不好便给他讲故事,他心里不好受,你们别说他太过。”
徐芹看长子一眼说:“我们不说。”会试还没有开考陈菽便料定他不会上榜,他们心里没有期待,自然不会说他。
唐启阳说:“那便好,我回去了。”
徐芹和几个孩子送姑丈(姑爷爷)出大门。
会试过去,上榜的进士进入六部或外派,从基层做起。
嬴政不再那么忙,隔三差五地出来找阿叔下棋,碰到子婴在的时候祖孙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