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统一文字
唐启阳一行从函谷关进关中,在下午三点多到达咸阳对面、渭河南岸下马,牵马过木桥,在木桥上向西看可以清楚看见河中央露出水面的两个桥墩,两个桥墩近看很大,从远处看着不大。
一行人走下木桥就踏上平整的混凝土路,马蹄铁和混凝土路相击,发出清脆响声。
一个护卫惊讶:“诶,铺水泥路了!”几个月前他们离开咸阳的时候还没听说要铺水泥路。
唐启阳看地下说:“单纯的水泥路不经走,这是混凝土路。”
另一个护卫说:“要是天下皆是这种路,出兵去边境肯定很快。”
“这路下雨后没有烂泥,太好了!”
唐启阳回应:“这种路也有缺点,听这马蹄声,马常跑这种路马蹄铁很容易松坏,不过大军押运辎重走这种路很好。”
的确是,护卫们脸上恍然大悟。
迎面有人热情跟唐启阳打招呼:“唐君回来了。”
唐启阳不认识这个人但微笑回应:“是。”
徐兰安排人种下冬小麦后猜唐启阳差不多要回来了,便没有出门,等他出现在门口微笑说:“回来了。”
唐启阳跨进门笑回应:“我回来了。”
徐兰问他:“饿吗?”
唐启阳:“不饿,中午在官道边的小饭馆吃了哨子面,味道还可以。”
秋桂端茶上来放下,徐兰和她说:“秋桂,洗点葡萄,再拿两个石榴来。”
“是。”秋桂应声出去。
唐启阳端起茶说:“别说,我在外面都忘了吃水果这回事,老家的人都还好。”
那就好,徐兰说:“在外面和赶路能填饱肚子已经不错。”多年前他们第一次来咸阳的时候在路上没有固定的客栈,到饭点的时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还好有空间。
唐启阳吹一吹茶喝两口后说:“经商条件变宽松后官道旁边有不少饭馆。”
徐兰:“那不错。”
唐启阳:“嗯,东郡种的南瓜和豆角黄瓜之类的太少,价格很贵,荆轲央我给他寄一些种子,今年的种子都给信陵君了吗?”
徐兰:“没有,那就留一些种子托人捎给他,他怎么样?”
唐启阳:“他做得挺不错,徐石也可以,陈菽管得最好,沿路我看到个别村庄有青砖瓦房了。”推广建窑烧青砖烧瓦建青砖瓦房的事在开春的时候已在各郡县开始展开。
秋桂送来葡萄和石榴后退出去。
徐兰拿一个石榴掰开说:“不知道有没有村霸。”村霸这种东西很可恶。
唐启阳:“很多地方基层管理力度还不太够,肯定有。”两千多年后相对公平的社会还有村霸,更不用说现在。
徐兰和他说:“昨天早上政儿在朝堂上抛出科举制。”
唐启阳:“是时候差不多了。”科举制抛出来后起码要准备两三年才可以开始举行。
……
两人谈一会话后赢政便到,唐启阳跟他说自己去的地方风景和民生。
嬴政边吃葡萄和石榴边听,等阿叔讲完后说:“昨天早上我将科举制给大臣们看了,相邦和尉缭、李斯、相里垣、淳于越赞成,昌平君强烈反对,其他人没有赞成也没有反对。”
昌平君反对一点也不意外,意外的是御史大夫王绾,唐启阳问:“王绾也反对?”
嬴政眨眼:“是,我听说他几个儿子读书不行。”
唐启阳:“那就不意外。”
嬴政微点头。
唐启阳问他:“简化字要在举行科举前推广吧?”
嬴政:“是,如今李斯和蒙毅在负责印刷新旧字体的对照书,包括原来的五国字体,印好后送给各郡县十几本,然后全大秦发告令,我打算明年开春便下令规范金、银、铜,统一钱币,不想等攻下楚国再推行。”
换回来的原各国铜币要重新铸成新的铜币,方能统一。
唐启阳赞成:“可行,大部分铜币在贵族和地主手里,市面上没有足够的铜币流通,普通人只能以物易物,很不方便。”
嬴政说出自己的担忧:“我担心无人用铜币换银币。”金又不够。
唐启阳:“那是大家对官方不够信任,害怕将银币换回家后无用,建立信任需要时间,慢慢来,不用太急,到时候我们公开带头用铜币换银币。”
“好。”嬴政看向徐兰征她意见:“兰从母,我想请你给五岁以上的公主上课,也每五天上一天。”他的语气没有一点不好意思,觉得自己的儿女就是他们的孙子孙女。
徐兰眨眼看着他问:“你确定?我教的不是诗,而是历史,医学常识,自然科学,提倡男女平等,教导姑娘们自立自强。”隔五天教一天没问题。
嬴政微点头:“我知道。”徐芹和陈韭,还有柏溪亭的姑娘们都很好,他的女儿们不该只会背诗。
徐兰赞他:“政儿心胸宽广!”
嬴政脸上露出笑:“明日便开始?”
徐兰和他说:“今年五岁以上的公主是不是增加两个?家里没有合适的桌椅。”
嬴政:“是,桌椅我已令人准备好,明早蒙毅安排人搬来。”
还真是周全,徐兰应:“好。”
随后三人谈闲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