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0章澳洲水鼠!捕杀蟾蜍!
直播间的观众或是被戴梦得小巢鼠所吸引,或是被江南刚才的话勾起了兴趣。
弹幕滚动,看都看不过来。
话题一旦展开,有点刹不住。
江南作为主播,只能满足观众们的要求,道:
“在澳洲,有一种很神奇的水鼠。”
“水鼠和鸭嘴兽是澳大利亚唯二两种两栖类哺乳动物。”
“它们长着蹼足和浓密的皮毛,就好像穿着防水的“外衣”,因此能够在水下自由行动。”
“它们的捕食范围很广,昆虫、鱼类、青蛙、蜥蜴、哺乳动物和鸟类等,都是它们的“盘中餐”。”
“它们通常在水下捕食,之后再把猎物带到自己固定的“用餐点”大快朵颐。”
“以前,很多人往往误认为澳洲的真兽下纲成员都是被智人给带过去的。”
“其实不完全是这样,澳洲水鼠就是个例外。”
“学术界通常认为它们是凭借自己的游泳本领在史前时期从巴布亚新几内亚渡海登陆临近的澳大利亚北部地区的。”
“澳洲水鼠到了澳洲后逐渐适应了半水生生活,然后在脚趾间进化出了蛛网。”
“而一旦改变了食草性,它们便以各种鱼虾贝类、小型哺乳动物、鸟类等为食,偶尔也会种植植物根,过上了“水獭”的生活。”
“在缺乏其他真兽下纲的澳大利亚原生生态系统中,澳洲水鼠所占据的生态位其实非常类似于其他大陆上的水獭。”
“作为一种鼠,居然能混到类似于鼬科的地位,不得不说非常难能可贵。”
“千万别小看这些小家伙,它们还是保护野生动物的卫士呢。”
“维多利亚保育动物园的医生进行的一项调查研究,最终表明,澳大利亚水鼠对澳大利亚整体生态系统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听到这里,直播间的观众们全都一脸懵逼。
毕竟谁能想到小小的老鼠,竟然有一天也会成为保护生态系统的卫士呢?
这听上去,就十分的荒唐,且令人难以置信。
“众所周知,澳大利亚大陆由于长期与世隔绝,一直很容易受到外来物种的影响。”
“野猫、野兔、狐狸、蟾蜍在那里猖獗,至今没有有效的防治方法。”
“在这些来势汹汹的外来物种的压力下,澳大利亚的许多本土动物已经灭绝。”
“之前有讲过,在澳洲肆虐的“毒蟾蜍”就是甘蔗蟾蜍,又称海蟾蜍、甘蔗蟾蜍或美洲巨蟾蜍。”
“它们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蟾蜍。”
“其皮肤中的腮腺可产生蟾蜍毒素,从而可以轻易的杀死许多动物。”
“1935年从美洲引种到澳大利亚,负责解决东北沿海甘蔗农吃甘蔗的甲虫问题。”
“当时,有一百零一只蔗蟾被送到甘蔗地里“驱虫”。”
“没想到,甘蔗蟾蜍具有超强的适应力和繁殖能力,蹦蹦跳跳,从澳大利亚东北部海岸出发,每年游弋六十公里。”
“靠着他们身上的毒液,一路上袭击他们的各种动物都吃尽了苦头。”
“许多本地物种因食用甘蔗蟾蜍而在某些情况下在当地灭绝,例如北鹌鹑、黄斑鸟等。”
“据统计,澳大利亚现在有超过十五亿只甘蔗蟾蜍。”
“2012年,甘蔗蟾蜍蔓延到西澳大利亚的金伯利地区,导致捕食者数量急剧下降。”
“甚至当地的鳄鱼和蜥蜴数量也直线下降。”
“但在2014年,墨尔本大学的生物学家发现了一条溪流,上面漂浮着许多甘蔗蟾蜍的尸体。”
“甚至每天早上都能看到五只甘蔗蟾蜍的尸体,胸腹都是一样的切口,像手术刀一样的切口。”
“随后的尸检分析表明,在较大的甘蔗蟾蜍中,心脏和肝脏已被移除,胆囊被整齐地移出胸腔空腔。”
“而那些中型的蟾蜍,除了去掉心肝外,还去掉一两条腿的皮,腿上的肉都不见了。”
“这一发现让生物学家非常感兴趣,她在河里架起了摄像机。”
“后来,竟然拍摄了码头捕食甘蔗蟾蜍的镜头。”
“据观察,澳大利亚水鼠在短短十五天内就杀死了小溪附近近一千八百只甘蔗蟾蜍。”
“其中,百分之九十四的蔗蟾为中型,百分之三点五的甘蔗蟾蜍体型较小,小于四厘米长,只有百分之二点五的甘蔗蟾蜍身长大于十五厘米。”
“也就是说,四分之三的甘蔗蟾蜍尸体被发现长于十厘米。”
“目前,世界上还没有任何一名科学家能够解释澳大利亚水鼠是继承了捕杀澳大利亚本土青蛙的技能,还是进化为“发现并掌握”了安全食用甘蔗蟾蜍的能力。”
“但更多的科学家偏向于它们是“无师自通”。”
“此外,目前还没有文献记载可以专门针对大型蟾蜍的啮齿动物。”
“似乎只有西澳的水鼠才会这样做。”
“但不管是什么人员,澳洲人民只希望更多的水鼠可以能学会这一招,从而帮助抑制澳大利亚的甘蔗蟾蜍,防止泛滥成灾。”
听完江南的科普,直播间的观众们越发懵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