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3章具备再生能力的老鼠!
“在我们的心目中,再生是一种极其强大的能力。”
“一些弱小的动物只要拥有再生能力,就相当于提高了很多容错率。”
“比如壁虎断尾,海参吐内脏逃生,都是再生能力的运用。”
“除此之外,斑马鱼可以再生自己的心脏,蝙蝠可再生翅膀,螃蟹可以再生钳子和四肢,丝带蠕虫可以从很小的一块组织中完全再生等等。”
“然而,这与接下来要讲的主人公相比,都算不上什么。”
“这种长着两只豆豆眼的小家伙叫做涡虫,很多人可能不太注意,但家里养鱼的朋友肯定都见过。”
“不管你玩的是草缸还是海缸,只要养得久了,缸里总会莫名其妙地出现一些生物,涡虫就是其中最烦人的一种。”
“涡虫一般生活在小河的石块地下,以蠕虫、小甲壳虫以及一些昆虫的幼虫为食。”
“并且再生能力很强,如同蚯蚓一般,无论切成几段,每一段都能长出一个新的个体。”
“其次,涡虫对饥饿的忍耐力也很高,能在食物短缺的情况下生活数年之久。”
“更重要的是,涡虫产下的卵也很强悍,一般的高温和杀虫剂对它们毫无作用。”
“与蚯蚓不同的一点是,蚯蚓每多切一段,它再生的概率就会少一点。”
“但涡虫却不受这个影响。”
“米国斯坦佛大学的尼尔森博士曾做过一个实验。”
“他先把涡虫切了四段,没几天,这四段都长成了新的个体。”
“到了第七天,渐渐地长出了新的头。”
“第二十二天,所有的涡虫个体就已经再生完成了。”
“在此实验的基础上,科学家一步步地把涡虫切成了二百七十九段,最后竟然都长成了一条条新的涡虫。”
“后来的实验证明,这二百七十九段差不多也是涡虫再生的最大极限了。”
“在过去,科学家们认为,一些动物之所以受伤后能够再生,是因为它们的细胞分裂次数上线比其它动物要多。”
“但是,涡虫的出现改变了科学家们的推测。”
“众所周知,干细胞这个东西,是所有生物发育成熟的关键。”
“但是,大多数哺乳动物在发育过程中,逐渐丢失了这种干细胞。”
“顺着这个思路,英国诺丁汉大学的科学家,对涡虫各个部位的再生能力进行了更系统的研究。”
“实验发现,涡虫的全身包括大脑中,都存在一种被称为“smed-prep”的基因。”
“这种基因是实现涡虫的头部和大脑再生的关键。”
“最后发现,这种基因的存在,使涡虫体内含有大量的成熟干细胞。”
“这种细胞能多次分裂,变化成身体缺失的所有类型的细胞。”
“涡虫体内这种干细胞的总数量能达到百分之二十五,正因为如此,涡虫才能一直不断再生。”
“而除了我们熟悉的造血干细胞造血以外,咱们人类的身体中没有保留过多的全能干细胞。”
“这也就是为什么人们会有一种,进化越完全的生物,再生能力就越差这个刻板印象。”
“这个结论其实也没错,因为地球上很多生物的再生能力都是这个原理。”
“但其实,我们人类也是有一定自愈能力的。”
“例如:我们的皮肤受伤后,会逐渐愈合。”
“还有肝脏也能在切除一部分之后,会逐渐恢复。”
“且在刚出生不久,身体各器官还没发育完善之前,是有可能自愈一些心脏上的损伤的。”
“这些都表明,人类也是拥有自我再生潜质的,只是很小很弱罢了。”
江南认认真真的讲着。
直播间的观众们越听越奇怪。
不是讲老鼠嘛,怎么突然讲起了涡虫?
这两者之间有什么特殊联系?
不过,岛主说的确实没错,咱们人类还是有一定的再生能力的。
毕竟每个人都受过伤。
“综上所述,再生无非就是生长出新的细胞来替换旧的细胞。”
“但是,非洲刺毛鼠的出现,就打破了这个传统认知。”
江南话锋一转,终于讲到了正题,道:
“在非洲和亚洲西部有一种刺毛鼠,是哺乳动物中为数不多拥有再生能力的物种。”
“非洲刺毛鼠主要分布在非洲撒哈拉沙漠北部的岩石和炎热干燥地区。”
“平日里以种子、荒漠植物、蜗牛和各种昆虫为主食,属于杂食性动物。”
“它们还是群居性动物,生活在小型的家庭式集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