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大丰之年(33)
第122章大丰之年(33)
海奚说完,扭头朝屋里走去,很急切的样子。
金曜赶忙拦住他:“我们进去之前,还有些事情要告诉你。”
“哦?”
金曜简要地将上一个匣子内的所见所闻说了一遍,又提到刚才在茶楼里听到的故事。
“既然咱们是合作关系,那我们至少要知道下个匣子的内容吧。”
海奚听他们的经历时,脸上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听到最后一句要求时,他耸耸肩:“我怎么会知道?”
燕晚棠:“可之前,你问我们没能醒过来的人是不是选错了。可见你知道最后有什么选项。”
海奚笑道:“洞天内充斥着各种选择,选对则生,选错则亡。我只是恰巧猜到了一点点内容……不过,我现在知道的不比你们多,正如你们刚才说的,匣子是由掌门的识海和修为幻化的,里面确实承载了一些掌门的记忆,你们提到了人造人,那么,之前那个匣内洞天,你们经历的想必是一段我知道的历史。”
“至于之后的,恕我不能乱说了,以免给你们错误的暗示。总之,我相信你们作为探匣者的实力。”
众人语塞。
海奚这太极打得很顺溜,就像是单位开会时的某些领导讲话一样——嘴巴一张一合地就开始长篇大论,然而台下听众仔细一琢磨,一句有用的都没有。
“时间不多了,赶快进去吧。”海奚再次催促道,“不要误了时间,否则你们想要的东西就不一定能拿到了。”
他指着茶几上的一个匣子,说:“劳烦你们躺回原来的床上,戴上发冠,我来帮你们进入洞天。”
“只有一个匣子吗?”木独山问:“赶时间的话,那我们直接兵分两路同时进两个洞天,不是更快?”
“是啊,只要有人能成功通关不就行了?没必要浪费人力,非要全都一起进去吧?”燕晚棠问。
“不行,你们都要进去。不然的话,运转不起来的。”海奚有些不耐烦了,他指向旁边一张床的床头柜,“看见那些香炉了吗,我刚才准备了很久,能进匣子的窗口期很短。香燃到红线之前,你们必须进去。错过这次机会,你们现在就会没命。常言道‘万事开头难’你们已经闯过第一个洞天,后头的就容易很多了……我只能说到这里了。去吧。”
众人的目光落在香炉上。
他们刚醒来时,各自床头柜旁的香炉内是烧得只剩短短的一段茬茬,现在则重新点上了一根香。
香在燃烧,细长的白烟弯弯绕绕地在空气里攀爬,像白色的藤蔓在向上疯涨。
香的顶部往下约拇指宽的地方有一条红线,红线以下的部分明显比上面的部分颜色深。
眼看着海奚焦躁的不愿多说的样子,众人互相对了几个眼神,没有再讨价还价。他们循着记忆,找到自己原本躺过的床,或平静或不安地躺下。
隔了两个多小时,金曜再次躺在这张床上,看着海奚凑近,把发冠戴到自己头上。既视感让他觉得,刚才短短的一趟仙城游像是一场梦。
周遭的一切忽然被一片寂静的蓝色吞没了。起初,眼前的天花板像是被加了蓝色滤镜,而后那蓝色越来越浓稠,变成了一些不透明的色块。那些色块有生命般地伸出触角向外眼神,最终铺天盖地地蔓延成一片巨大的蓝色。
蓝色如有实质般地压下来,像是天空突然塌陷。人被掩埋在天空的废墟里,动弹不得。
熟悉的眩晕感袭来,蓝色块被黑色吞没,金曜觉得自己好像踩进了深不见底的沼泽里,身子一直在往下陷。他下意识地想要挣扎几下,可越挣扎,下陷的速度就越快。
不多时,沼泽的淤泥淹没了他的脖子。他有点呼吸困难,肺部被压迫得很难受。好在这股难受感没有持续太久,淤泥终于漫过了他的头顶,他彻底失去了意识。
不知过了多久,在一片漆黑中,他听到了熟悉的声音。
“金曜,醒醒……”
金曜逐渐恢复了意识,感觉到胳膊被人拍了几下。他感觉到身体能动,只是使不上劲,头脑昏昏沉沉的。就像是睡了很久后,刚刚苏醒时的状态。脖子有点酸痛,手臂则麻得厉害。
过了一小会儿,他终于完全醒来。
金曜擡起沉重的脑袋,发现自己正盘腿坐在一张矮桌前,矮桌上摆着书与纸笔,他的双臂压在桌上,把书页压得皱巴巴的。
原来刚才他是趴在桌子上睡着了。
隔壁桌的木独山终于叫醒了他,松了口气,用眼神示意他赶紧看前面。
金曜擡眼看向前方,呆呆地眨了眨眼。
前面有一位鹤发童颜的老先生正站在讲台后,一手拿着一卷书,一手捋着自己的白胡子,怒目圆瞪。
啊,这熟悉的氛围和眼神。
教书先生辛辛苦苦讲了八百遍知识点,一看底下学生,发现大家竟呼呼大睡时,确实会露出这样的神情。金曜老师向老先生投以同情和理解的目光。
然而很快他就觉得不对了,老先生盯着他的目光更愤怒了。
“金曜,睡醒了?站起来,讲讲我刚才读的是哪段话,概括一下这段话的意思。”
被点到名的金曜揉揉眼睛,站了起来。
站起来后,金曜发现其他人都在回头看他,有几个人还一副睡眼惺忪的样子。看来他不光醒得晚,还倒霉。
金曜努力回想自己在这种情况下想听到的答案。这种情形他常遇到,只不过他是站在台上的那个。就他个人而言,叫人起来也不是为了难为学生,只是想提个醒。当然,学生要是能答上来就更好了。
刚才老先生读了哪段话,他当然一点不知道。
他低头看桌上摊开的书,思考着要不要低头认个错——不对,这可不是在学校里,而是在副本世界里,万一这个老师是啥怪物,一个不高兴就要噶人怎么办?
这时,矮桌下面,木独山悄悄伸手拽了拽金曜的袖子,将自己的书递过去让他看。
借着宽大衣袖的遮掩,金曜不动声色地接过去,发现书上有一段话用粗粗的毛笔圈了起来。
金曜清了清嗓子,朗声读道:“《抱朴子内篇·黄白》曰:‘飞走之属,蠕动之类,禀形造化,既有定矣。及其倏忽而易旧体,改更而为异物者,不可胜论。人之为物,贵性最灵,而男女易形,为鹤为石,为虎为猿,为沙为鼋,又不少焉。至于高山为渊,深谷为陵,此亦大物之变化。’”
他读得流畅自然,发音和断句都很准确。台上的老先生紧皱的眉头舒展了一些。
金曜逐句翻译了一遍后,总结道:“这段话的意思是,变化是普遍存在的,生命形态有无数种变化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