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2章抢购
第492章抢购
清净在辛酉年的秋季就让人大肆采购甘蔗,从秋季到春季都是甘蔗的成熟期。她的制糖坊规模很大,三元村有一处,府城和省城各有一处,而南粤有两座。
五座制糖坊的产量仍然供应不了舶商的疯狂抢购,白砂糖可以放得久,这些舶商几乎是以一种癫狂的囤货心态在疯抢。
“今年又得在南粤过年。”清净太难受了,“娘亲带着弟弟在益州,兄长在京城,哎——”
“咳咳,女儿啊,你谨慎说话。”许山夏不是坚定的无神论者,还是挺介意口无遮拦的话,赶紧给转移话题,“我看清恒这孩子算术学得挺好的,应该是下过苦功夫。”
许清恒这次下南粤,跟着许阿松和许麦冬二人跑上跑下。
“我看他是铁了心出来做生意,算了,随他吧。”清净嘟嚷一句,“今天交年节,也不知京城的他们记得买些年货放着没。”
现在他们就是出来街道买些年货。
“南粤的天气太好了,也不知京城那边怎样?”清净后悔自己没有认真学十二辟卦。
京城郭外。
阴雨绵绵,路上行人戴着斗笠穿着蓑衣,来去匆匆,即便雨天,京城郊外的人仍然比想象中多。
陈用九解下蓑笠,眉头拧得紧紧,他随手将蓑笠挂到游廊上的柱子,“护城河的水高涨,不妙。”
听得三个学子心一沉再沉。
“我们如今住的地方是北城郊外,离护城河挺远,但我担心京城内……”杨子仁不敢想象那画面。
一旦护城河的水排不下去,形成倒灌,遭殃的还是城内的百姓。
许清泉摘下斗笠,唉声叹气,“郊外同样遭殃,开春的育苗可怎么办,田里的水下不去。”
北地一年一收,来年怕是要吃陈粮。
“有钱人自然会向外购买新粮,苦的还是农户,”杨子仁跟着清净念生意经,多少知道一些市价波动的规律,“来年的粮食要大涨。”
“现在已经涨了。”季卓然深感不妙,“好多人开始囤粮,无良商人趁机赚了一笔黑心钱,有的甚至不卖粮,就等明年高价卖出。”
今天交年节,京城的雨还在下,他们出去就是去观察水位,越看心越慌。
京城河道多,索性四人分开各自寻了想要看的河道去观察。
“用九,你说这雨要下到四月,可是确定?”杨子仁心慌慌,忍不住再问一遍。
这话他已经问过不下十遍。
陈用九会看天象是他们都知道的,看得其准无比,杨子仁心里其实是相信他的话,只不过情感上很难接受。
“真是下到四月,会试恐怕要推迟。”这是他最为担心的。
陈用九微微颔首,看得杨子仁心凉了一半,喃喃自语:“那我们还继续看书不?”
书当然继续看,但精神就没办法那么集中。
“对了,我从街上杂货铺经过,好多人在询问白砂糖。”季卓然他提起这个话题,完全是听到一个意外的名称,“他们都说白糖是出自金和德?”
在他印象中,金和德不就是清净的商号,专卖白酒的吗?
“啊?”杨子仁特别吃惊,“清净什么时候研发出白砂糖?”
他脑中塞满了太多的问号,“我们出发前还没任何动静。”
一听杨子仁的话,季卓然就明白,风靡京城富人圈的白砂糖确实是出自清净的商号。
他更为吃惊的是,“这白砂糖是来自南粤?清净难不成是去了南粤?”
所有人望向了许清泉,就见他摇头表示不知,“信寄出去,恐怕还没到益州吧。”
“从益州再寄过来就要开春了。”杨子仁觉得清净八成就在南粤了,“没有她的方子,南粤的制糖坊不可能做出白砂糖。”
屋外雨打芭蕉声音渐小。
刘阿婆出去采买年货,她一回来就急急忙忙赶往堂屋去,篮子里有一小包油纸袋。
“少爷您来看看,店主说是出自南粤金和德商号,是许姑娘的金和德么?”
她仔细打开油纸包,放在了八仙桌上,白花花如同细沙的糖粒顿时跳了出来。
杨子仁和季卓然先是捏了几颗尝尝,不约而同感叹道:“清净是如何办到的?”
刘阿婆自己同样震惊不已。
“我见南北杂货铺里人满多的,说是到了一箱很稀有的白糖。”然后她就跟着挤进去,确实很少见,她就买了些回来。
还没出店面门口就听到他们在谈金和德商号,刘阿婆又跑回去询问了几句,随后回来禀报给少爷知道。
看着黄色油纸包上面的白砂糖,杨子仁咽了一口水,提议:“晚上就煮银耳莲子羹,放白——”
话未说完,白砂糖让陈用九给收拾齐整,放到了柜子里。
杨子仁:“……糖霜”
许清泉和季卓然撇头闷笑。
益州安庆府城。
郊外的制糖坊门口排满了牛车,板上放着一箱箱的红木箱子,牛尾巴不时甩动着。
许阿杉等族人清点完箱子数目,随后带头驾牛车往码头行驶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