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9章送礼
第479章送礼
夏风徐徐带着余热,陈用九嗓音清冷,似穿堂风,冷冽透心。“你既不喜欢琥珀玳瑁,又不喜欢琉璃水晶,下次送你玉笔架可好,可观赏可使用,你那木笔架该换了。”
他是在回答清净先前的埋怨,可明眼人都知道,他是在夸耀清净的字写得好。
正因为写得好又写得勤,木笔架散架得快,才有送玉笔架一说。
杨蕴儿多聪明一个人,立马就明白,陈用九是在替许清净找回场子,托了媒婆的宣扬,三元村的人都知道,清净写得一手极好的簪花小楷。
她不由得去看未婚夫沈虚怀的神情,没见他有什么反应,再次松了一口气,不敢在原地久待,就在刚刚一瞬间,她有些明白为何陈用九喜欢许清净。
因为许清净识字又写得一手好字。
杨蕴儿除了嫉恨之外,别无他法,只怪自己从来没想过去认真识字一回。
闭上眼再重新睁开,她脸上的笑容得体又温婉,“沈哥哥,咱们出来已久,姑姑该要担心了,要不先回无极殿说一声?”
沈虚怀颔首,先是朝着陈用九和清净拱手问候,辞别后便带着未婚妻往无极殿走去。
清净看着他们的背影,有点纳闷:“难不成也是来烧香求高中的?”
陈用九失笑。
“你这个‘也’字,惹人非议,我们可不是。”
他们明明是来给许清泉和李悦然当背景板的。
李盐商明显十分中意匆匆定下的佳婿,如今乡试结束,原先说好的明天去李家拜访,他竟然一天都不想浪费,因这次许家女眷没来,只能让女儿过来寻找清净说话。
于是一群人便来到青阳道观避暑。
许清泉和李悦然在八卦亭说话,清净为了给他们私人空间,便和陈用九来到前殿的广场上,没想到还能和杨蕴儿两人撞上。
刚刚他们就是在商量,明天许清泉上门该带什么礼物为好,然后就聊到宝石蜘蛛的事,陈用九明天也要来拜访许家,在清净看来,宝石蜘蛛要明天送才正好,不然他明天又要破费一次。
生怕他送完宝石送水晶,在清净看来,水晶不可。
后世水晶满大街都是,让她看得审美疲劳,然而这世的水晶极其昂贵,真得到了水晶,她会心疼花出去的钱。
陈用九不知未婚妻的想法,只以为是她的审美导致,送礼物自然要她高兴才行,对于她的要求,便是有求必应。
八月十八。
许清泉带着酒、整羊及一对黄玉翁仲,一副白玉雕山林赏析图,还有给小辈准备的钱袋子,里面装的金锞子银锞子,视关系远近分别送出。
这一天李家嫁出去的女儿齐齐回了娘家,带着夫婿过来,无非就是瞧瞧山村飞出来的“凤凰”书生。
“咱们李家是益州首富,什么好玩的好看的没见识过,哼,大伯看中的无非就是他往后的官身。”大姑娘一脸不屑,语气娇蛮仍然掩饰不住眼底闪过的羡慕。
她丈夫注定没有科举的命,昨晚还在和狐朋狗友喝花酒,清晨让下人给搀扶出来的,夫家是省城富庶人家,但也越不过李家,是以她过来想要丈夫陪,他不乐意也得跟着。
想到自己的丈夫,再对比三妹的秀才未婚夫,大姑娘心里羡慕嫉妒,她不好受,就喜欢说不好听的话刺刺三妹,否则心里的邪火难以消去。
李悦然一颗心全飞到了客厅去,哪里能听进去姐妹之间的冷嘲热讽,心不在焉保持自己得体的笑容,压根就没注意大姐说的话。
二姑娘心里同样不舒服,但她丈夫去年中了秀才,今年下场第一次考乡试。
“也不知他考的如何,家里没人敢开口询问,”她想的全是自家的破事,却也记得三妹的未婚夫是去年的案首,“三妹夫很大可能会中举。”
一想到这里就意难平,深深叹了一口气,皮笑肉不笑问三妹:“许家秀才给你送什么礼物了?”
所有人目光聚焦了过来,李悦然双颊微红,小幅度摇头,“还不知道呢。”
他能来,她就很高兴了,哪里会去想这些无聊的小事。
她从小不缺吃穿用,即便许清泉送她一根自己雕刻的桃木钗,她也乐意呀。
几位姐妹一看就知道三妹陷了情,内心百感交集,这位家里长辈捧在手心的娇娇女,竟然会愿意嫁给山村的穷小子,实在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四姑娘左顾右盼,就期望能盼到小姑的到来,她人小,心直口快,随意说道:“礼物重在心意,他家开酒坊,总不会就送酒吧。”
这类酸秀才就喜欢送书啊笔啊之类的,四姑娘心里不以为意,倒也知道换个说法,说起送酒语气也是带着嘲讽。
她的话让大姑娘心里好受多了,两人相视一笑,心道:“即便是秀才又怎样,改变不了农户酒户的出身。”
四姑娘就看中了刘家进士的儿子,在她眼里,出身好便意味着高人一等,而三姐的未婚夫,永远摆脱不了一个泥腿子的称号,就这一点,她自认比三姐的眼光强百倍。
小姑李皓皓从客厅过来,眉开眼笑,她还未入座,就让几个侄女给问住。
“小姑,许家送什么礼物来?”
“小姑,咱们什么时候去你的汤泉庄子?”
“小姑——”
李皓皓一个头两个大,自从许清泉成了年轻的案首,她已经不再认为对方只是山村出来的傻小子,再有她哥对许清泉的看重,李皓皓学着正视未来的亲家许家。
看着三个侄女在走自己的老路,李皓皓眼底闪过一丝同情,怕是要让三个侄女失望。
她笑了笑,给了她们期盼已久的回答:“许家诚意十足,带来了三车的礼物。”
“怕不是山货居多?”四姑娘捂着嘴,笑得天真无害。
“确实有山货。”
听到这里,大姑娘二姑娘跟着笑了出来。
李皓皓脾气不算好,但今天心情不错,对侄女们持着十二分的耐心,“他还给送来了三大箱的番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