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修心之道 - 福运农女:夫君,请多指教 - 辛尘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134章修心之道

第134章修心之道

“这媒婆好能说。”连耕读之家的赞誉都出来了,清净表示无言以对。

杨小雅关上门,回到位置上,“媒婆都是能说会道的,不过听说刘媒婆专说大户人家,陈家请她估计也是对自己家底有信心。”

“对了,清净你刚刚有看礼单么,上面都写了什么?”

清净摇了摇头,“写完名字她就拿走了,等会儿不就知道了,不急。”

给完彩礼便是双方商量成亲之日。

刘媒婆透露了陈家那边的意思,“等到姑娘及笄,十六之后便嫁过去。”

这与许季氏预先的想法不一致,她立刻为难看向自家丈夫,期盼他能帮忙将成亲之日往后推推。

许山夏想了想,试着和媒婆商量,“刘媒婆,您看这日期能否再往后推个两年,小女她额头上的伤口,没有三两年是无法完全去除的。”

刘媒婆直接打了包票,“放心的,以陈家如此看重您家姑娘,瘢痕一事肯定早就托人去寻神医了。”

一直做隐身的许清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男方是晚辈的同窗,他有心考功名,恐怕也不想如此早成亲,可否请刘媒婆回一趟陈家确认一遍。”

刘媒婆一脸狐疑,最终还是带着文书回了一趟陈家。

等刘媒婆再回许家,便是陈鸿博夫妻俩跟着过来了。

陈家对许家非常客气,仔细问了不想早嫁的原因,一听到是因为额头上的伤口,陈二娘多有愧疚,“是我们连累到你们了,实在对不住,陈家已托人寻找名医和伤药,有消息的话第一时间告知你们。”

许季氏谢过陈家的善举,“听清泉说,您家公子一心钻研四书五经,怕是也担心成亲一事影响到前途,何不听听孩子们的看法。”

陈二娘试探一问,“那清净这孩子的看法是?”

想起刚刚在门前听到的商场女强人的话,许季氏免不了的心虚起来,“孩子一向乖巧,都说听父母的安排。”

陈二娘松了一口气,“我们是想要孩子赶紧成家,俗话说成家立业,家有了,业才能立得起来。不过我家小子确实是有心于科举仕途。”

两家正在为难之际,季老爷子直接点破了,“上次你家公子上门,老夫有幸见了一眼,这孩子一看就是走的修心养性之道,早早成亲恐怕破了他的道。”

本来正品尝清茶的陈鸿博手一抖,茶水直接洒了出来,他也顾不得烫手,惊声问:“季老爷子,您眼睛锐利得很,犬子确实同老太爷学的修心养性,他这是成了?”

陈鸿博不淡定了,心里还在想,难不成自家的孩子根骨奇佳?

季老爷子哈哈一笑,“修心养性之道没有修成与否之说,端看有心无心罢了。

老太爷从小带着他学道,是看出这孩子才华甚高,有才之人往往愤世嫉俗,修心道能让他们在世上走得圆滑平顺。”

陈鸿博当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看来季老爷子也是一个隐士高人,在下有眼无珠,竟不知高人就在身边。”

其他人是听得云里来雾里去的,许季氏偷偷问儿子,“陈用九这孩子愤世嫉俗否?”

许清泉仔细一想,“儿子看不出,就是有些想法挺惊人的。”

具体怎么惊人,他没说,许季氏也没问,在她看来,这只是一个无伤大雅的毛病,无需关注。

在季老爷子的建议之下,等清净十八岁之后再成亲,陈鸿博因着十分佩服这位长者,索性也就不回去问老太爷,直接做主答应下来。

“行,就定下女方十八岁后,男方正式迎娶过门,吉日现在就定好?”

季老爷子想了想,“四年后再来商量,可确保万无一失。”

就这样,陈家欢欢喜喜拿走婚约文书,同许家告辞,定亲到此顺利结束。

被八千两彩礼震惊到回不过神来的许家人开始重新干活,许老太太吩咐了,“这些吃的喝的,咱们留一些即可,其他的则需抬到宗族去,分给其他本家。”

话音刚落,门外就热闹了起来,许家本家自个来了,全是来看院子里的彩礼。

许老太便让人将吃的分一分,等人要回去,各自带走一袋便是。

清净出来的时候,耳膜差点震破,院子里就像聚集了一万只鸭子,嘈杂到她只能退到堂屋来。

小姑许美奂一把抓住杨小雅,塞到清净旁边,“沾沾喜气,你也能找个有钱的夫家。”

杨小雅:“……”

“娘,陈家给了多少彩礼,外面人也太多了吧。”

清净刚好也想知道,便站定不走,两人听到八千两,一呼一吸差点没喘过气来。

杨小雅突然拉住清净的手臂,“我娘说的对,沾沾喜气。”

这次换清净无语了,“陈家该不会是掏空了家底……”

她有点同情陈用九,“也有可能是怕他以后娶不到媳妇……”

话还没说完就被娘亲给捂住嘴,“小孩子话不当真,你还真敢说,这话要是让未来夫家听到了,可有你难受的了。”

清净最怕她娘亲念叨了,顿时不敢再随意开口,反倒是小姑帮她解了围,“小孩子说笑的,不当真,对了,二嫂你们这边可有想好中秋要回送什么礼物?”

许季氏立马放开了女儿,赶紧过去同婆母商量。

本来以为没自己的事,却被告知中秋那天要去陈家走一趟才行,清净立马耷拉下来,“别人会以为我上赶着讨好陈用九!”

三婶真是看不过去了,“人家都给你下了八千两的彩礼,你去讨好一下又如何了,况且陈家肯花大钱,哪里有你想的那么复杂。”

“我就是没有这个命,怎么当事人反倒是不以为然,我都替你急。”

随后拉来自家的女儿,“清兰,你那天也跟过去长长见识,以后看能不能找个发达的夫家。”

这个建议被大伯母给阻拦下来,“清兰还小,不急,让二房去即可,以后熟了再走亲戚也是一样的。”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