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燕北民风
郭阳从怀内取出铜管,走上前去递给端坐于上首席位,长发垂肩,深目高鼻,下颚有些短须男子。
“世叔,此乃家父密函,家父已决意助秦。”
此人正是与郭纵有多年世交,继荆轲、秦舞阳等人之后,而今的燕南侠士之首,宋阅。
宋阅年岁与荆轲等人相仿,然宋阅与荆轲等人秉性截然不同,宋阅于践行自身侠士之道之余,亦兼修法家、儒家之学,使得宋阅而今行事更多以天下大势之变而决断。
宋阅将帛书放回铜管,看向院外,“宋佑,准备四间客房。”
回头看向三人,“燕北、燕南民风可谓迥然有异,好似那仲夏骄阳与深秋甘露。燕北之地与胡族相近,故而两地商事甚密,自蓟城被破,燕北各县百姓亦大批北迁至与胡族相近之地。更有甚者,有些人家已弃农披发,习胡人畜养牲畜,远观与胡人无异。
燕南则不然,燕南之地与中原相近,王室旁支宗亲多居于此处,周室文脉树大根深,目下,郡守、各县县令、县长多数亦只得袖手旁观。数月前,秦王特使前往蓟城时,险些为人所害,得老夫所助,方才脱身前往蓟城。
待郡守于城楼宣读诏书之后,众人方知,秦国决意核查田亩、户数,为农人重划耕田,乃是奉行仁政。
自此,燕人对秦国方有些许改观。”
一气说完,端起案几上已微凉的茶盏,一饮而尽。
“燕赵多慷慨之士,此其时矣!”
端坐于郭阳下方的白子穆正色拱手,“家主,不知而今燕地匠籍之民几何?”
“难与中原相较。”
宋阅拿起火镰、燧石,“于此事而言,燕人似无任何岐见,燕南之民更甚,即便困顿异常,亦少有营商或子得一傍身之能。”
“唉!”
放下火镰、燧石,“此事若细细思之,实与燕人百姓无关。皆燕惠王之故!其继位之初即废止燕昭王诸多变法诏令,另以自诩为之‘新政’替代燕昭王之政,今日燕人民风皆源于此!”
激烈言辞之中,痛恨、惋惜之意尽显无疑。
郭阳拱手笑道:“世叔此般变化,必是读过那篇奇文。”
“正是。”
宋阅端起托盘,走到三人案几前,“此文之威不弱于疆场之战。而今,燕人于秦国恨意再减,当此之时,秦国若得燕人真正归心,须再作两事,一者,为荆轲修建衣冠冢,其次,得燕山隐士相助。”
三人各自端起茶盏后,宋阅返回上首席位落座。
段文嘉放下茶盏,“家主,此是为一事。”
宋阅微微愣了下,旋即,拱手大笑,“公子所言不差。”
端起茶盏。
段文嘉续道:“不知家主对秦国新政有何见解?”
宋阅放下茶盏,深深地看着四人,“见步行步。”
那深邃的目光内其用意已不言自明。
郭阳端起茶盏一饮而尽,“世叔所忧者,此新政是目下之策亦或新朝治道。”
“此亦燕人所忧之事矣。”
宋阅微微皱眉,淡淡地看向前方,“今民心思定,若此新政乃新朝治道,来年启耕之时必有大举。”
“若为目下所需,则为常诏,循旧例嘉勉空洞之言。”
宋阅微微颔首,向白子穆三人投以赞许之色,“正是如此。此亦老夫并未回复陶广所请之由。”
四人同时拱手,“世叔/家主深谋远略,小侄/晚辈佩服。”
“哈哈!”
宋阅捻须起身,“阳儿、三位公子,随老夫前往后院一趟。”
“诺。”
四人起身离席,跟随宋阅离开正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