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自决前途
‘难亦哉!’
凌怀谨默默地环视着众人,暗自盘算着自己该何去何从时,敖骆细微的声音传入耳内。
“师兄,莫要见树不见林。”
不等凌怀谨回复,敖骆断然起身,走向前方,“大师兄、二师兄,诸位后学弟子:恕敖骆直言,当今天下,秦国一统天下已成不可逆转之势,楚国、齐国即使推行变法,为时已晚也。”
看向涉江、卜宁,“恕师弟冒昧,敢问两位师兄,当今楚王与秦王政相较,二人如何?”
未等两人开口,敖骆重新看向众人,“两人之才姑且不论,敖骆只依大势而言,秦国变法已过百年,秦人早习以为常,‘法’之一字已融入秦人血肉之中,秦国朝堂如臂使指,列国士子趋之若鹜;而楚国自楚悼王、吴起变法之后,人亡政息,世族势力根深蒂固,且楚国变法以及之前中原五国变法与秦国变法根本之处乃秦国变法法令颁行于前,法教随之,故而‘法’之一字由商鞅之初秦人避之不及,犯之者众,至秦人举国一法,闻战则喜,此间乾坤之变,尽显商鞅之才。一言以蔽之,秦得商鞅,赢渠梁重用商鞅,此中暗含冥冥天意,故二十余载,秦国扭转乾坤,终至今日秦国成其帝业。顺势而为,此大义所在也。
若二师兄所言之张良乃此等大才,师弟亦理所当然助之。然师弟所得讯息之中,张良聪慧过人着实不假,数载以来皆为复韩奔走天下,去岁新郑之乱时,张良亦参与其中,而后凭假死之计脱身。如此之人,确有几分智谋,若细细思之,实与天下众多士子无他,终究见树不见林矣。”
面向众人躬身一礼,返回席位。
“彩!”...“师祖大才也!”.....“我知晓该如何行事了。”...
饱含激动、感激的细语很快传遍每一个角落,涉江二人一些本已动心的弟子至此终于做出决断。
良久,涉江、卜宁两人同时起身,来到敖骆座席前,躬身叩拜,“师弟所言句句属实,涉江/卜宁再无话可说。”
敖骆、凌怀谨赶忙起身还礼,“两位师兄过谦也!师弟实不敢当!”
“敖骆,我楚墨弟子不作此等虚礼。”
声音迅速靠近,白胜三人亦加快脚步来到书案前。
四人疾步上前,“老师。”
白胜神色复杂地注视着四人,“今日方知汝四人之才,甚幸。”
轻叹一声后,走上前去,拱手向四人行礼,“往昔时日,为师多有疏忽,今日在此向汝四人赔礼也!”
“老师不可!”
四人疾步上前,扶住白胜后,涉江慨然拱手,“弟子今日略有所成,皆赖老师往日悉心教导,弟子铭记于心。”
卜宁三人同时大喝:“大师兄所言即弟子心中所想!”
‘哈哈!’
白胜挥手示意,“入座说话。”
转身走向中间席位。
待众人重新落座,白胜续道:“奈何老夫醒觉太晚,幸好而今尚有补过之机。”
凌怀谨重重地吸了下鼻头,“老师言重矣!弟子尚未尽弟子之义,实愧对老师教诲。”
涉江三人断然拱手,“三师弟/三师兄所言正是弟子所想!”
因师徒五人情绪浸染,此时身在‘义理堂’内一众弟子纷纷心绪沉重,或是低头不语,或是看着前方。然而有一人确实例外,当众人凝神聆听之余,端坐于前方授课台左侧,李牧对面的陆仲依旧神态轻松,一如往常。
扫视一番后,李牧收回目光,“小仲可为老夫解惑否?”
陆仲嘿嘿一笑,微微俯身,拱手压低声音,“牧叔,各人际遇不一,顺势而为即可。”
“甚好。”
李牧同时起身,捻须扫视着陆仲。
此时的五人已平复心绪,白胜首先看向涉江、卜宁二人,“你二人可是前往郢都?”
两人同时拱手,“正是。”
卜宁续道:“回禀老师:二位师弟之言固然在理,今天下大势亦如是,然弟子身为楚人,自当于楚国危难之时尽绵薄之力,此亦‘义’之所在也。古有伯夷、叔齐尽忠于商,自己愿效之,只为心中之国。”
涉江再次拱手,“二师弟所言,正是弟子心中所想。”
“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