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新官制颁行天下
“不知此官制新在何处。”....“莫要吵嚷!待赢相宣读便是。”...
随着赢腾自乐瞻手中托盘取过帛书展开,下方吵嚷之声亦迅速消失。
“大秦王诏:昔三皇治世,五帝定人伦,方有华夏之基。夏商更迭,周室作礼制乐,遂成周室八百载社稷。然朝代更迭,兴衰皆有道,各朝官制亦因时、因势而立,此之谓也。
自幽王乱政,平王东迁以降,匆匆五百载,高岸为谷,瓦硕雷鸣,诸学迭起,七雄大争天下,变法以强国,方有今日之新制。是故,寡人令朝中大贤之士博大列国之长,创制新朝官制,历时两载有余,终得成行,今颁行于天下。
太学:朝廷最高学府,教授百家之学;东都设‘尚学’,诸郡县设官学;下设太学令,学宫掌事诸职;
三公:‘丞相’、‘计相’‘太尉’;
九卿:‘太府’、‘廷尉府’、‘大司农府’、‘司工大夫府’、‘尚商大夫府’、‘监察府’、‘将作少府’、‘郎中令府’、‘典客府’。
丞相府上辅天子筹划大政,下掌朝廷寻常政务、百官之事,分掌天下农事;下设长史、相府主簿、农事令、工事令、商事令诸般属官。
计相府上辅丞相府署理政务,下行监察百官之责;厘定百工、商贾赋税;工事、商事营造;;
设御史中丞、工事令、商事令诸般属官。
太尉府辅天子筹划战事,掌朝廷兵力调度、练军诸事、粮草筹集,军械打造。
设军务令、兵曹令诸般属官。
三公之职皆掌金印紫绶。
太府:九卿之首,掌朝廷太学士子考较、东都尚学、诸郡县官学、设立、裁撤、发放典籍、私学报备诸事;
设学府令、考官令、册籍令诸般属官。
廷尉:编纂、修订律令,掌天下刑狱诸事。
设律令、决刑令廷狱令诸般属官。”......
“甚是新朝气象?这般便是!”....“彩!”....“大哉!老秦气魄不凡哩!”....
人群前方,站在中间的一名中年男子兀自言语着,“依此官制,东都官署任职之后,应为九卿之一。”
站在左下方的老者回道:“东都相位同九卿,若回朝廷,应为三公之一。”
前方,一名年轻公子接过话头,“如此观之,新朝治道必为荀门之学。”
唏嘘感叹之声,各种猜测络绎不绝。
赢腾将帛书放回托盘内,“新官制宣读已毕,列位相邻有何见解、疑虑,可自行上书,送至东都相府。”
“赢相,不知各郡郡守之职以何策而立?”
嬴政看向人群中间,拱手回道:“小友若有良策,可书写成文,送至东都官署,本相自会上奏朝廷。”
男子拱手大笑,“多谢赢相!”
“散了!”...“散了!”....“该我等知晓之事,皆已知晓。”...
不多时,下方百姓已全部离开,赢腾、冯去疾一众官员亦启程返回官署。
自新城启工之后,来往于东都的商贾、游学士子与日俱增,此番新制着实为洛阳百姓带来不少震撼,闲暇之余,人们口中所谈者皆是此事,仅数日之间,业已传至天下各处。不说刚刚平定的楚地百姓,只是齐国朝野,已非是人心浮动之事。
临淄南城城门,一名扛着锄头的年轻农人摇头叹息,“唉!这天下该着老秦哩!看人家这气度!”
穿过城门,走向城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