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机构调整和改革(6)
生产建设兵团一直是按照部队的管理体系进行管理的。华国的部队从建立之初就特别重视部队的思想教育,因此才在各个不同编制的部队都设立了政委和指导员的职务。
这些政工人员专门负责战士们的思想政治工作。
也就是在各级政工人员的努力下,这些年来生产建设兵团的战士们思想意识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思想政治水平都提高到了一个很高的程度。
虽然在后期经过了长期的一个态势下的工作模式,造成了很多生产建设兵团积极性下降的普遍情况。
但是相比较普通民众而言,这些生产建设兵团的战士已经习惯了部队一样的生活。
而且他们骨子当中也把自己认为是华国的军队中的一员。
只是当各个部队得知生产建设兵团要进行就地转业安置的时候,从内心深处他们是接受不了这种改改变。
因为在整个华国的体系中,军队在百姓的心目中始终处于一个比较崇高的地位。
在这个国家中,能够成为一名军人,为国家浴血奋战,冲锋陷阵,或者是组织后勤乃至生产建设兵团的一员,都由衷的有一种自豪感。
在这种社会风气的情况下,百姓都愿意送自己的子女积极参军。
有的参加不了正规部队,那就参加生产建设兵团也觉得十分荣耀。
把谁家的家庭成员中有军人或者是生产建设兵团的战士,那么这个家庭在普通民众的心目中,便是荣光的。
这个家的家庭成员在普通的社会交往中都会引以为自豪。
而且自赵启起兵开始,华国的生产建设兵团的建设力度一直相当大。
每当扩大了一个区域,便有相当一部分是组建了生产建设兵团。
最初的阶段能够起到迅速的安定社会,对改造那些陌生区域民众的思想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且在最初的几年乃至现在也是这样,生产建设兵团在社会生产中一直是先进的单位。一直起到了定海神针一样的作用。
在各地区穿插建设的生产建设兵团,对这个地区的安定和普通百姓思想意识的改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政治思想工作的引导下,这些生产建设兵团的战士们在忙完生产建设兵团的农活后,会力所能及的帮助附近的民众春耕秋收。
久而久之,生产建设兵团在附近的民众中的声望非常高,这种声望也直接体现在百姓对军队的爱戴。
因为生产建设兵团是代表着华国的军队,是华国军队的一员,只是他们的工作分工不同。
而这些生产建设兵团的战士都一心一意帮助百姓,百姓都对生产建设兵团怀有深深的感情。
然而,随着社会的安定,社会的主要任务是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这个态势的转变。
生产建设兵团在未来必然会体现出更多的弊端,与其到那时再去触碰这个庞大的群体,倒不如提前做好充分的安排,快刀斩乱麻进行改革。
这也正是赵启的先见之明,为了积极的促动和提高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必然会推广以户为个体的经营模式。
至少在农业机械化之前需要这种改革。
这个政策将会极大地调动百姓的生产积极性。
那么时间长了,虽然在部队政工体系努力下,但是生产建设兵团的弊端一天比一天明显。
正因为如此,赵承和蒋哲首先组成了若干个思想政治工作小组。
先给各个军区的这些生产建设兵团的领导们组织政治学习。
分析国家形式,分析目前生产建设兵团存在的利和弊,也分析了生产建设兵团就地安置以后未来的发展和期望,以及安置的几种形式。
这些军区级的大佬的思想工作相对来说要容易些。
因为做到军区一级的干部,说明他的思想政治是过硬的。
而且在整个发展的历程中,经历的也非常丰富,更能冷静的分析当前生产建设兵团存在的利弊。
经过各个军区和下派的思想政治工作小组的工作,首先解决了各个军区及生产建设兵团干部的思想问题。
接下来召开了各个生产建设兵团团长和政委一级的思想政治工作会议。
在这一个级别的干部中,有一部分人是想不通的,他们割舍不下自己作为军人的身份,但是经过几天的政治学习之后,思想逐渐的开始转变。
工作小组还介绍了安置的几种途径,这些生产建设兵团的团级干部才慢慢的接受了会离开生产建设兵团的现实。
又经过几天的思想宣传,这些团级干部开始回到驻地给那些团内的营、连、排级干部做思想工作。
就这样一步步,循序渐进的思想工作,差不多一个月时间,首先把各级干部的思想工作做通后,才开始做战士们的思想工作。
因为有些战士随着年龄不断的加大,已经开始考虑以后的事情,反而战士们的工作要比干部好做。
就像赵启曾经在后世看过的一本小说,小说是描写那个特殊的年代过后,农民向往着包产到户。
国家也第一时间要去改变那一时期农村的生产模式。
而此时,最大的阻力却是那些上上下下的干部们。他们当中有的人是想不通,有的人是觉得改革之后触动了他们的利益。
因此,他们才站出来奔走相告,去反对改革,但是无论如何,他们是阻挡不了社会大潮的前进。
而赵承和蒋哲恰恰抓住了这次生产建设兵团改革中的重点,那就是首先要做通各级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
让这些各级干部理解这个政策,然后向他们宣传了后续的关于这些生产建设兵团安置。
这些人没有了后顾之忧,又从思想教育当中得到了深刻认识,自然而然去除了这部分阻力,接下来的改革就顺利的多了。
就这样,在第一军区的大部,第二军区的局部,第三军区的大部,第四军区的大部,第五军区的大部,第六,第七,中央卫戍区的大部分地区都开始了生产建设兵团的改革。
当然,在改革的过程中,部分思想过硬,身体素质非常好的生产建设兵团的战士和干部被海军选拔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