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战后安排
而且骑兵部队,它的作战优势就在于它是马上的兵种,冲锋陷阵!突袭!没了战马,就像没了腿,作战能力就差的很多!而且本身双方的实际人数差距并不是很大,特种兵团的战士们又经过严格的搏击、拼杀训练。
一个战士独自一人对付三、五个人都不是问题,何况还是在对方毫无准备的夜间!
战斗仅仅持续了不到半个时辰。
杀红了眼的特种兵团的战士们,或许是因为立功心切,或许是很多战士初次在这种规模稍大一点的战场上实战。
在老兵的带动下,有些新兵第一次见血!
当完成了第一个刺杀目标之后,彻底的激发了他们的血性!
等到战斗结束时,竟然连一个活着的都没留下来。
而在葱岭古道的北侧通道,王景阳指挥的第十七军区特种兵团也同样上演了这个场景。
只不过王景阳率领的第十七军区特种兵团并没有将那一万人全部杀掉,而是俘虏了四千余人。
王景阳想的是俘虏了这四千人,就多了四千年轻的劳动力,当然俘虏的军官都处理掉了。
南线的战场消息传到赵启的面前,赵启只是微微的点了点头。
因为在他心里,五千特种兵,在武器装备如此悬殊的情况下。
对付萨珊王朝一万轻骑兵部队,实在是没有什么压力可言,简直就像老叟戏婴儿一般!
对于一支特种兵团,这种作战甚至都没有达到过瘾的程度。
赵启传下命令,留下原有的常规部队一千人守卫要塞之外,其余的部队撤回原驻地。
吴琰和王景阳也分别回到自己的军区驻地。
这时,豪天放已经命令那两个师将十五万俘虏押到伊犁河谷,这段时间附近的生产建设兵团已经紧急建设了一处俘虏营地。
赵启传下命令,将这十五万人每五千人编成一个编队。
并传令挑选五万人整编为工程兵部队,调拨专门的常规部队和生产建设兵团人员看押改造。
这些俘虏人员用于昆仑省和天山省各处道路和大的工程的修建事宜。
挑选出五万人编为十个单位,传令由昆仑省派出特种兵团和常规部队将这五万人押回昆仑省境内。
分配到各个生产建设兵团,补充各个生产建设兵团人力不足的问题。
其余五万人编为十个单位,传令天山省派出特种兵团和常规部队,将这五万人押回天山省境内,分配到各个生产建设兵团。
而且严令各处接收这些俘虏的单位,要抓紧时间对这些俘虏进行彻底的思想改造。
并责成专人教授这些俘虏人员说汉语。最起码能够达到简单的生活性交流。
天山省和昆仑省原有的人口就相对较少,而且地域面积又相对很大,有了这十五万人的俘虏,可以大大的缓解目前两个省的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也可以直接促进两个省的农田开垦和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的速度。
春天伊始,伊犁河谷到处都是一片绿色,远处的冰雪覆盖的天山,随着气温的升高,雪山融水不断的增加,伊犁河水也在不断地上涨。
在那远处,高山坡的草场之上,牛羊成群,像一片片白色的云朵,铺在碧绿的草原之上。
牧羊人的歌声,传的很远,也很动听。
沿伊犁河两侧的土地已经被大量的开垦起来,到处都是农田,到处都是一片繁忙的景象。
赵启带人来到一处高坡之上,举目远眺,远处的热海(后世的伊赛克湖)碧波荡漾,热海之滨都是连续不断的一往无际的农田。
赵启也不由得感慨道:“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了不同的非凡景观,此时此刻所处在这仙境一般的伊犁河谷!”
赵启不禁想起那首诗句:“舟在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豪天放的第十军、中央卫戍军和野狼团目前正在各处忙着帮着各处的生产建设兵团春耕!
那些俘虏的萨珊王朝士兵在此次春耕中,解决了很大的问题。
这些俘虏全部都是壮劳力,华国的部队对于这些俘虏的吃喝问题并没有进行什么控制,生活条件还是相对来说不错的。
因此,这段时间这些萨珊王朝的的俘虏士兵越来越习惯了在这边相对安逸的生活。
因为除了劳作以外,他们便不用考虑其他问题,不愁吃不愁穿,衣食无忧!
更也不会有性命的危险,更感受不到原来在萨珊王朝时期的地位低下的处境。
因此,有好多萨珊王朝的俘虏士兵在这种环境下反而很快的融入了这种平静的生活。
同样在天山省和昆仑省,到处都是一片繁忙的春耕景象,各地新开辟的耕地开始了第一年的耕作。
各地的生产建设兵团的战士们经过几个月的思想改造和调整,精神面貌和状态都变得非常积极。
那些原有西域各个国家的居民生活状态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通过各生产建设兵团政工人员的不断努力工作和宣传,这些居民对华国国家的认可程度越来越高。
在天山省西部通往伊犁河谷中间的高山之中,新派过来的两万萨珊王朝的俘虏士兵组建的工程兵在天山省特种兵团的监督下正在开辟道路,改善伊犁河谷到天山省中心区域的道路条件。
天山省特种兵团还得到了装备部的支持,装备部专门划拨了部分炸药,用于开辟道路。
当然,这些炸药的管理和使用严格限制在特种兵团战士的手中。
其余三万萨珊王朝被俘的士兵组建的工程兵被送到伊犁河谷到昆仑省的之间的山脉中,修建这段道路,
他们的看管工作由昆仑省特种兵团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