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朕没做这事,你们不要相信
第188章朕没做这事,你们不要相信
……
科举-作八比文的弊病,眼不瞎、脑不蠢的人,都能看见!
自古都有人主张废除作八比文!
但是,科举成为定制之后,就成了祖制,就有了一套利益链,改革就牵一发而动全身,哪怕只对作八比文动一动,也会引起轩然大波!
毕竟取仕考这个,士子们都把精力放在这上面了,你这时忽然说要改革,要废除,这叫他们怎么接受?
这就好比某人给你下订单,叫做a物,许诺高价收购。
你在家里做,做的辛苦,期盼大赚一笔!
你做啊做,十几年几十年的精力都耗在上面了!
结果,某人忽然跑来对你说,特么的不收购了!
你能接受得了?
接受不了,当然就会闹事了!
清流中人就多有主张改革科举的。特别是要对作八比文进行废除!
科举-作八比文之弊病,刘玄也清楚,但是,对于废除,还是抱着谨慎的态度,没有冒然而动。
坊间小说戏剧,也有抨击、讽刺科举-作八比文的。
本届秋闱,合计有考生18018名,包括炎地两路,和吴地四路。其中炎地有5832人,占比约32.3%;其余为吴地四路,有12186人。
这些考生皆为秀才功名,享有一定的经济特权,免税免役,给朝廷带来的“损失”,大约为9万两。
基本皆为官办学校的廪膳生员,就是吃财政的,标准是人均月支钱600文,即0.6两,总计年共需支出约129700多两。
特权及供养,两项总计219700多两。
吴国面临北方强敌,财政压力大,为了开源节流,搞出了卖功名的政策。
即对官办学校进行扩招,增加了个叫“增广生员”的名头。
花钱就能得这名头,入学读书,得到举人功名的老师的教导。
但是官府没有财政供养。
做为交换,“增广生员”这名头还有更大的好处!
就是也能参加科举!
等于是买了个秀才功名!
作价是白银36两。
这种水货秀才人数极大,占比超过60%!
本次秋闱,炎国朝廷不承认他们的身份,不接受他们的参与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