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 祖传一个亿 - 白川芥子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其他 > 祖传一个亿 >

第234章

第234章

“发生火灾的那户人家姓君,祖上也是清平镇的大户,衙门里头还存有一份他家家谱的备份。人丁最是兴旺的时候君家足有百来号人,那在清平镇可是一时风头无两。”姜瑜心说的这些,倒是绪以灼不曾知晓的。

她问道:“君家可有后代留存于世?”

绪以灼问的自然不是君虞,如果君家曾经有过那么多人,照理说已然成了清平镇里的大姓,镇上应当还有君家人才是。

姜瑜心却是摇了摇头:“没了,君家最是富庶的时候,将当时家主的嫡长子捧到京城入朝为官,就是这一手埋了祸根。君家以往都是做生意的,哪懂朝政,那位少爷的仕途一路靠钱开路,最多的供奉给了朝中一位异性王,结果异性王谋逆失败,君家也跟着遭了殃,处死的处死流放的流放。过了约莫才七十年,清平镇就只剩下一户君家人了——就是后头被大火灭门的那一户!”

姜瑜心感慨了有一会儿君家这盛极而衰的运势。

“清平镇几百年也就出了您这么一位仙人,见证过火灾的当事人确实已经都过世了。”姜瑜心过了会儿道,“但镇中有个婆婆,她家祖辈上与君家有故,也就传下来了些和君家有关的事。”

姜瑜心眼下带着绪以灼去的地方,就是那位婆婆家。

轿子擡得很稳,几乎感觉不到晃动,但速度并不慢,没一会儿就擡着两人穿过了小半个镇子。轿子被放下后,姜瑜心先一步下了轿,走在前头给绪以灼引路。

目的地是一处两进院落,姜瑜心提前打过招呼,此时院门大敞着,从正门到后院,一路畅通无阻。

后院的天井里,只有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坐在藤椅上晒太阳。姜瑜心小声对绪以灼说:“林家婆婆今年九十二了。”

以古代的生活条件,九十二岁能是被供起来的高寿。

绪以灼态度谨慎了许多。

姜瑜心同绪以灼交代完,立刻满面笑容地走到林家婆婆跟前:“林阿婆,久等久等,我给人把您带过来了!”

“这就是你说的那小姑娘?”林阿婆的牙已经掉光了,说话漏气,声线更显苍老与虚弱。她颤颤巍巍擡起皱巴巴的手,指着走上前来的绪以灼。

姜瑜心侧开身子给绪以灼让道,也让林阿婆能看得更清楚些。

“小姑娘长得真好,跟仙女似的。”林阿婆浑浊的眼上上下下打量了绪以灼好一会儿,乐呵呵道。

姜瑜心心想您面前这位可是活神仙。

林阿婆躺在倾斜的椅背上,绪以灼站着倒是方便她看了。绪以灼静静等阿婆夸了好一会儿,才问道:“婆婆,听说您知道一些关于君家灭门大火的事儿?”

“是哩是哩,这些还是我祖奶奶同我说的,我祖奶奶又是从她奶奶那儿听来的。”林阿婆道,“你这小姑娘年纪这么轻,怎么问起那么久以前的事了?”

“我认识一人,可能是那户人家的后人。”绪以灼面色自若,她也确实没有说谎。

林阿婆点了点头:“那户人家确实有一个女孩儿活了下来……你认识的那个人,是想回清平镇认祖归宗吗?”

“只是我自己想知道。”绪以灼眼睫低垂,“婆婆,麻烦您了,将您知道的事情同我说说吧。”

漂漂亮亮的女孩一副乖巧模样,林阿婆没有理由说出拒绝的话,也不再多问了,将自己知道的事情一一道来。

但毕竟是几代传下来的话,其中细节早已模糊不清。林阿婆只知当时君家的当家人叫君重光,是个温文尔雅的读书人,在父母亡故三年后,君重光外出游学,又过了三年,他归家时身边多了一个腰间佩剑的女侠,姓李名叫随安。

“君秀才路过广宁郡须云山的时候遭了山贼,被李女侠救下,美人救书生,他们二人回来没几日就喜结连理,当年也是一段佳话呢!”林阿婆道,“君家就剩下君重光一人,李女侠家中也没什么人,唯独一个师兄过来探望过她,据说也是个模样周正的侠客。两人和和美美过着日子,君秀才后来去经了商,可能君家人在经商一事上都有些天赋在吧,君秀才经商可比他读书强多了,眼见着家里日子越过越好,没几年李女侠还生了个闺女。”

说到这里,林阿婆叹了一口气,话锋一转:“君家自从败落后,家中子弟没有善终的。镇子里的人本来以为轮到君重光可算是苦尽甘来了,哪想得到后来又遇上了那档子事,也许是老天要亡君家吧。”

绪以灼问:“君家那场火,事后也没有查出来是怎么起的?”

“应该就是雷劈了树,树又把屋子点燃了吧。君家院里头的那棵树紧挨着主屋,想来火势蔓延得太快,里头的人又刚巧被塌下来的房梁压住,就没有逃出来。”林阿婆又是一阵唏嘘。

姜瑜心也在一旁补充,衙门的卷宗里头对火灾的起因就是这么写的。

绪以灼大致能猜出现场是被伪造过的。雷是真的,李随安不可能不反抗,修士在东大陆斗法势必会引来天雷。火也是真的,如果被凡人发觉君家灭门惨案是修士所为,牵扯因果更深,动手的人必然没法轻松离开东大陆,肯定得制造点动静掩人耳目,而火灾就再合适不过。凶手走时伪造了现场,凡人查不出痕迹,即使有疑点,也只能归咎为巧合。

最大的疑点莫过于君家夫妇身亡,而在如此大火中,他们躲在床底下的女儿却好好的,等到别人将她救了出去。

林阿婆继续道:“君家的闺女被救出来后,还在我家住了一段时间,毕竟君重光已无亲人在世,侠客们又走南闯北的,不知该如何联系上李女侠的师兄。我家同君家有故,家中又有些余财,便将君家闺女接了过来,可没过几日,那女孩儿就消失不见了。”

绪以灼抿了抿唇:“她那个时候……几岁?”

“五六岁吧。”林阿婆不确定道,“总归超不过八岁。这么小一个孩子,也没有人知道她去了哪儿,也不知道她一个人该怎么活下去。”

五六岁。

君虞身上或许有些父母留下的钱财,或许有些娘亲予她的防身之物,可是五六岁的孩子,又该怎么穿越阳属沙漠,怎么渡过离断江?

绪以灼从江清渐那里听说过一些君虞小时候的事儿,世外楼上一任楼主是在西大陆捡到君虞的,她确实是孤身一人,凭着从娘亲那听来的与仙门有关的只言词组,从清平镇来到了西大陆。

“小孩儿被拍花子拐了去的事儿,我们这儿也不是没有。找了君家闺女大约有一个月吧,半点消息都没有,毕竟大多人和她非亲非故的,也就没人再找了。”林阿婆慢慢回忆道,“可能又过了一年半载,李女侠的师兄来了,但是一听闻君家发生的事情就又走了,也不知道干什么去。当时的人都当君家闺女已经死了,也就没将她的事情告诉李女侠师兄。毕竟小孩不见这么久,肯定是找不回来了。”

绪以灼心想,老李定是用什么法子察觉了君家火灾的真相,又以为君家三口皆已葬身火海,万念俱灰,匆忙离开是去天雪阁寻仇了。

“我知道的就这么些了。”林阿婆接过姜瑜心递上来的茶喝了一口,润了润嗓子。她家中小辈这会儿都在外出做事,难得有人陪她说话,不用孤零零的一个人躺在后院晒太阳,很是舍不得绪以灼和姜瑜心就这么走。

绪以灼看了出来,又在后院陪林阿婆说了一会儿话,直到林阿婆说得倦了,想要回屋歇息,她才告辞离开。

“对了,”林阿婆扶着房门,回身对绪以灼说道,“君家的屋子后来没人迁进去,也没有翻修过,你现在去应该还能找到当年的一些东西。”

姜瑜心自告奋勇:“我来带路!”

绪以灼跟着姜瑜心,来到了她记不起坐落在哪儿的君家。

君家离林阿婆的家不远,走上半刻钟就到了,倒是应了阿婆的话,两家祖上有故。这个时间,大人们外出劳作,小孩们多数在学堂,一路走来只能听见鞋底踏在青石板路上的轻响,和风过树叶的沙沙声。

太阳当空,冬日的阳光没有其他季节热烈,照在身上只觉暖洋洋的。不过姜瑜心一大早就在为绪以灼的事奔走,当时裹得多了些,这下走动一会儿就脱了件衣服。绪以灼穿得很薄,和周围人明显不在一个季节,姜瑜心看到又感叹起当神仙的好来。

他能感觉到从见到绪以灼的第一刻起,绪以灼的情绪就很是低落,也不知神仙会有什么伤心事。

两人在君家宅院前停下脚步。

君家传到君重光这一代已然很是落魄了,宅院只是座一进的院落。约两百年无人打理,只见大门破破烂烂,给人感觉风一吹就垮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