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章赛前训练一V二与吴汉的成长
这天,李文叔教练召集大家到球场,先做热身——活动开身体各个关节,然后跑10公里,休息10分钟。
然后李文叔发表讲话:“前面已经开展过2v1,1v1,2v2训练,今天训练1v2”。
原来1v2是在12*12米的正方形框内,在正方形框边线上,放有3个背对框内的球门,1个圆圈做为开球点,进攻1人在圆圈内等开球,在圆圈左右2米外画一个记号,防守人员可以选择一边站在那等开球,还有一个防守人员在圆圈对面的边框线上等开球。哨子响后,大家都可以行动自由。
进攻方进一球,计“正”一行,算3分。
还是和前面一样,分成5组下场,剩下5人记录分值。轮流上场。
训练1小时后,开始训练上一场比赛当阳队的那个射门技术:取3个球员,分为a、b、c。
球员a在距离下边线12米左右的地方,b在平行于球门的横向且距离球员a、12米左右的地方,c和
a、b的x坐标差不多一样,稍微后退5米左右,在b向上的地方距离b、15-20米之间。
a传球给b。
b是面对a,侧向球门。
b左脚接球,稍微转身,右脚传球向b和c中间,并且足球有一些向前。
c跑向前右脚内侧接球,并且和球形成一定角度,使球触脚后继续弹向前,左脚推地滚球射门。
暂时是3米宽的的球门,而且没有守门员。球员a、b、c轮换角色,比如贾复刚开始是球员a,李通是球员b,任光是球员c。训练10次后,贾复是球员b,李通是球员c,任光是球员a。再训练10次后,贾复是球员c,李通是球员a,任光是球员b。
在球门左边和右边都要有训练到,也就是以球员a为调整点,来调整b和c的站位。
这样可以做到球员对自己哪知脚擅长比较了解,不擅长的也会通过训练提高。
最后训练个人定位球。
信都队和柴桑队、曾经的九江队比赛开始。
信都队守右攻左,柴桑队守左攻右。由柴桑队开球。
柴桑队姬机平拿球,吴汉跑上去紧逼,威胁度不大,姬机平肩膀对肩膀撞击吴汉,吴汉跑动不稳,姬机平稳稳的带球向信都队球门前进。
姬机平大吴汉两岁,力量大于吴汉。
……
柴桑队那子翼拿球,吴汉跟随在那子翼左手边,那子翼拿球顺时针转身半圈,吴汉跟丢。
……
柴桑队费江平拿球,吴汉紧逼,并且用肩膀碰撞费江平肩膀,费江平没受到什么影响,还是稳稳地拿住球,之后传球给姬机平。
……
连着抢截失败好几次,吴汉的棕熊一式:千斤坠,抢截一式:如影随形技能点在稳步提升。
终于在某一刻上半场还有5分钟时,达到初级。
然后再次去紧逼姬机平的拿球,姬机平还是用肩膀来冲撞吴汉,吴汉发动千斤坠技能,反而是姬机平有点不稳,吴汉趁机拿到球。
……
柴桑队那子翼拿球,吴汉跟随在那子翼右手边,那子翼拿球逆时针转身半圈,吴汉发动如影随形,顺时针转身半圈,刚好能触到那子翼转来的球,吴汉把球拿走了。
柴桑队费江平拿球,吴汉紧逼,发动千斤坠,用肩膀碰撞费江平肩膀,费江平被撞重心不稳,连着跑开2米才稳住,看向裁判,裁判示意没犯规。
……
任光右脚传球给10米外的吴汉,吴汉站在那里等着球的到来,哪知那子翼从背后快速前插,把球抢走。
“怎么会这样”?吴汉慢慢行走大约10秒,细细还原当时的场景,没有立即归队去防守。
观众席上,大家看到吴汉立在那不动,还以为吴汉变傻了。
“嗯,原来是自己接球没动,没速度的情况下,容易被有速度的人抢走足球,要么前跑一下,要么双脚原地踏步也有速度”。这是吴汉自己的总结。
虽然吴汉总结出来了,但是接下来几次接球,吴汉还是习惯性停在原地,他一时无法快速完全调整,第五次后,然后才慢慢调整过来。
……
李通左脚传球给12米外的吴汉,吴汉跑上前,迎接来球,然后带球向左手边跑。
一抬头,
“不好,这里怎么有对方两个人,刚刚完全没注意到”。吴汉心中一慌乱,脚就不听指挥,被费江平把球抢走。
费江平高兴地一笑,不知是为抢走球的开心,还是笑吴汉的笨。
吴汉只能无奈地跺跺脚。
……
吴汉站在那慢慢行走、仔细回忆,却是暂时什么都没有总结出来。
引得观众又是一片质疑。
……
吴汉又接连出现好几次接住球后跑向对方人多的地方,突然脑中灵光一闪,某个脑回路被接上了,终于知道在接球前要先稍微左右转头观察周边人员的情况。
然后吴汉及时分清接球顺序:在接球,特别是接8米以上的传球时,先稍微左右转头观察周围人员的情况,以知道自己接球后跑向那个方向;然后要使自己有速度、要跑动起来接球。
而速度是多少,大于每秒3米就叫有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