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第44章旱灾
这几天,韩书苓和宋夕昭两人都察觉到恒亲王妃的态度变和缓了,有些开心,晚上韩书苓做了一大桌菜,都是恒亲王妃没吃过的,恒亲王妃吃的肚子都有些胀了,但她又不好意思说,吃完绕着院子走了好几圈,宋珩看在眼里,想着这韩书苓用美食俘获母妃这招,还真是绝。
因为宋夕昭身体的原因,没有出去和他们吃饭,在房间和韩书苓吃,宋夕昭拿勺子搅了搅碗里的粥,委屈巴巴:“书苓,我不想喝粥了,我想吃炸鸡翅。”
“不行,你现在咳嗽还没好呢。”韩书苓给她夹了一筷子小菜,安慰道:“乖,等你好了,就炸给你吃,现在乖乖喝粥,今晚给你蒸排骨吃。”
“好吧。”
—
宗人府查案很快,干净利落,而且有人秘密上交了柳宗做过的那些勾当的证据,结果很快就出来了,按照□□国的国法,应当是杀无赦,但这是宗人府给出的判决,毕竟柳宗是皇亲国戚,最终判决还是要皇上来决定。
“宗儿是你皇姐的唯一骨肉啊,你怎么能把他关进大牢,还想要杀他!”庄太后有些生气。
“母后,可是宗儿的确做了太多伤害百姓的事了,这次还牵扯到长宁和昭儿,事情已经闹大了。要是不处置,难以服众啊。”宋皇叹了口气。
手心手背都是肉,庄太后沉默半晌道:“但这次长宁和昭儿这次不是没事吗?再给宗儿一次机会,他会改的。”
两人都心知,宋长宁和宋夕昭没事,但被柳宗折磨死的无辜百姓是回不来了,他们知道柳宗爱玩,但没想到他竟会视生命如草芥,随意践踏。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安乐侯柳宗,品行不端,目无法纪,仗势欺人,……赐毒酒。”
宋长宁知道这一消息时,却是持怀疑态度,毕竟她不相信父皇会真的杀了柳宗,但这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至少这世上没有柳宗了,尽管他没死,也失去了原来的身份,失去了原来的一切,这样对视钱权如命的柳宗来说,生不如死。
柳宗的确没死,皇上和庄太后最后商量出来的结果就是让柳宗假死,把他一辈子关在宗人府里面,不能再出去。
韩书苓和宋夕昭倒是很开心,反正不管柳宗死没死,他不能出来害人就好。两人最近日子过的美滋滋,因为母妃的松动,隐隐有同意她们的趋势,都不怎么管她们的关系了,两人过的像普通小情侣一样,也不阻碍她们同房了。
只要再把恒亲王也同意了她们在一起,那她们就可以成亲了,可是恒亲王可比恒亲王妃要难说服的多了。
这天,韩书苓在给宋夕昭削梨,听说这梨叫凤凰梨,是从很远的地方运到京城的,金贵着呢。韩书苓也是无奈,她在现代经常吃水果,到这的确没怎么吃了,这京城都没人种这些水果,不知道是土壤问题还是技术问题,反正种水果的少,街上的水果又贵又不好吃。
突然一小厮跑了进来,说是之前派去调查旱灾的人回来了,宋夕昭让人进来。
“禀郡主,据调查,有些小镇的确出现了旱灾,出现旱灾的地方刚好就是□□国粮食的主产地。而且规模不小,但不知为何,当地官员没有上报朝廷。”
“小的在回京城的途中,沿途看到一些村庄,庄稼还没长熟,没到收割的时候,但已经干旱了。”
宋夕昭摆摆手,让小青给他拿赏钱,让他退下了。
“这和早上长宁姐姐派人跟我们说的一样,长宁姐姐派人调查的结果也是如此,她已经让人上报了。”宋夕昭说完咳嗽了两声,她的咳嗽已经好多了,但还没完全好。
“难道是有人瞒报了?”韩书苓疑惑。
宋夕昭一听,脑中闪过一个念头,她对韩书苓道:“有可能,现在秋季,是每年官员考核的时间,不排除有官员为了自己的官绩瞒报。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官商勾结,等一些商人把粮食都收购完成,再上报,哄抬物价。”
“那会不会影响到京城?为了预防物价上涨,我们要不要先把粮食囤好?”
“可以,但不知道京城的商家有没有收到旱灾的消息,所以不能大张旗鼓。”
宋夕昭想到的,宋长宁也想到了,她第一时间让人把公主府的粮食仓填满,就连一些房间都堆满了粮食,就是怕到时候商家无良,普通老百姓买不到粮食。而且要是旱灾情况暴露出去,百姓肯定会哄抢,到时候也会出现危机。
同时她派人通知了恒亲王,让恒亲王想办法囤粮食。发生旱灾的地方临近恒亲王所在的封地,恒亲王收到消息,也凝重起来,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啊,兵库的事情才刚告一段落,旱灾就来了。
韩书苓让韩书成带着各个店的店长去收购粮食,以店里的名义收购,着重收购那些存储时间长的。大量购买大米、面粉、高粱、大豆、黄豆、花生、干辣椒、腊肉、腊肠这些,把每个店和家里的仓库都填满。
当然,韩书苓暂时没这么多钱买这些,钱有一大部分是宋夕昭出的。她们也不只是为了自己。毕竟宋夕昭是□□国的郡主,对百姓也不能不管不顾,京城要是真的发生动荡,对她们来说肯定不是好事。
一下子采购这么多粮食商品,再低调也会被人察觉,特别是一些嗅觉敏锐的商人,他们也开始囤起了粮食。
恒亲王妃最近也是听到了风声,旱灾来势汹汹,她明白事情的严重性,知道女儿和韩书苓在囤粮食,没想到两人竟也如此心细。
宋长宁的人一上报,宋皇便开始重视起来,没想到竟真有人敢瞒报灾情,立刻下旨让当地的官员如实上报灾情,如有违抗,格杀勿论。
朝廷贴出告示,属地有旱灾,需要驰援,但不会影响到京城,让他们不要惊慌,同时各个粮食店不能哄抬物价,不然会处以罚款。
但怎么可能不惊慌呢,虽说□□国已经十几年没闹过旱灾,但年长的老人还是吃过旱灾的苦的,他们纷纷叫自家小辈去抢买粮食,就怕晚了一步就没了。
一时间,街道上很是热闹,各个买粮食的店铺挤满了人,韩书苓给自己店里的员工透过底,让他们尽量囤些粮食,他们都挺信任韩书苓这个老板,纷纷存粮。所以当看到别人为了些粮食产生纷争时,暗喜,当然也不会蠢到到处说就是了。
但这还算是温和的抢购,当新的灾情从属地传回京城时,新一轮抢购又开始了。不但是属地,其他地方也是,旱灾大面积爆发,三四个月了一滴雨都没下,但当地官员无所作为,没有引流灌溉想办法解决,也不上报朝廷,这次的秋收可以说是颗粒无收。
等到实在瞒不下去了,被发现了才上报,但已经太迟了。
虽说朝廷明确规定不能哄抬物价,但经商的没一个不想赚钱的,所以不能哄抬物价他们就直接说没粮,一天就那么一点粮还要百姓自愿竞拍,价格越抬越高,百姓苦不堪言。
宋皇这段时间也是很头疼,虽说惩治那些无作为的官员要紧,但赈灾迫在眉睫,他派下了今年高中的状元袁放亲自运送粮食赈灾,开放国粮库,但奈何有灾情的地方很多,袁放一个人也去不了这么多个地方,正当这时,宋宥和宋珩请旨,自愿前往灾区。
宋皇深感欣慰,下旨让他们护送粮食赈灾,但国库的粮食对于各地严重的灾情,还是杯水车薪,宋皇下令在除旱灾之外的地方征收粮食。
麻辣烫店因为灾情还是受到了影响,每天来吃麻辣烫的寥寥无几,韩书苓想过几天要还是这样,就把店先关一段时间。
—
就这样过了几天,运输到旱灾各地的粮食在半路发生了些意外,袁放负责押送的粮食遇上了强盗抢夺,很明显这是有预谋的,提前埋伏,最终粮食被抢去一大半。
同时,京城也涌入了一大批流民,据了解,他们在半个月前就开始往京城赶,因为他们所在的地方已经断粮和断水一个多月了。
流民的突然涌入,让京城一下子变得乱哄哄的,冲进商铺要吃的、抢吃的。京城的守卫已经出动了,但流民的数量太大,推搡间还动起了手,一时间混乱一片。
“郡主,韩姑娘,外面有个自称是麻辣烫店的小二来找韩姑娘。”
韩书苓一听,总觉得应该不是好事,连忙出去了。
宋夕昭也有些忧心,让小厮跟着去了,看看情况,但还没等小厮回来,她就听到打扫的下人在议论,才知道原来是流民进城了,宋夕昭凝眉,那小二来找书苓肯定是因为流民去了店里,她有点担心,让管家派几个人到麻辣烫店帮忙。
“老板,是流民进城了,他们闯进店里就要吃的喝的,本来我们有给他们提供的,但今天采购的食材都吃完后,就没再给他们提供,但他们不肯离开,还非要说我们说谎,要进我们的后院找粮食。”小二和韩书苓解释道。
韩书苓点点头表示知道了,她就不该等那几天,应该早些把店关了的,流民是要救,但不能没有章法的救援,不然她们囤的粮食根本熬不过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