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鸣山派和玄清山派在许多方面都有共通点,例如门派同是依山而建,同为延续上百年的大门派,都有一套惊世绝伦的巧妙剑法。虽然门派创建的时间已经难以考据,但是据门派传人代代口口相传所说,两派成立时间相近,从两派都还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门派起就一直在暗中较劲。
仙门百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有兴盛就有衰败,两个门派在竞争中共同发展,愣是挺过了数次起起伏伏,都成了整个仙门中数一数二的剑修门派。
在过去两家实力相当,关于第一剑修门派这个称号,实际上一直很难有人能确切地说明究竟是哪一家,但在天池论道上鸣山派弟子的排名总在玄清山派弟子后面一位,如此便有了“千年老二”的戏称。直到百年前玄清山派出了一位不世出的剑修奇才,为玄清山派带来了莫大的荣耀,第一剑修门派的称号这才稳稳当当地落在了玄清山派的头上。
此后的数十年间里,也因为着那位剑修奇才的传说和第一剑修门派的称号,大多数有资质有天赋的弟子往往更加向往玄清山派,拜入门下,由此两派之间才拉开了一定的距离。
但近年来玄清山派逐渐式微,甚至在第四分组都没有可以上场的弟子,只能由祝灵囿来代表玄清山派,而鸣山派却渐渐有了赶超之势。
这一战对于曹规来说是他剑修生涯中的又一次挑战,他要战胜自己已经败过两次的对手。而对于祝灵囿来说,这不仅仅意味着小组头筹的最后一道门槛,更是门派的尊严之战。
两人开局就打得水深火热,兵刃相接之声不绝于耳,不时还能看到细微的火星自雪白的剑刃中炸开,瞬息之间两人便已过数招。
不同派别之间的对决或许还能抱有侥幸心理,可以去专攻对方的劣势从而寻求更加简便的获胜办法。但同派系之间对彼此的优缺点都太过了解,想要取胜就必须依靠真才实学。
剑修之间的对决通常看剑法、剑势和剑意这三个方面。剑法是入道之根本,凡是能引人入道的剑法都是传承数百年历经时间沉淀保留下来的绝妙剑法,不分高低。两人又都修行了十余年,对本门剑法早已了熟于心,胜负并不在剑法之上。
剑势则是一个人的出剑风格,有的人偏好激进,有的人偏好稳重。知道一个人的出剑风格就能在打斗中知道对方大概的出剑逻辑。
曹规是个正儿八经的武痴,从小跟在师父身边对师父的教导言听计从,大概是最让人省心的那一类弟子。老一辈的剑修们大多经历过五十年前的那件事,能幸存下来的都是佼佼者,他们磨炼得越多,就越是清楚在生死关头之中只有“稳”才是生存之道。所以鸣山派的剑法虽然比起防守更加注重于攻击性,曹规的剑势也依然从头到尾都透露出一个与他年龄不相符合的“稳”字。
玄清山派一脉传承的停酒歌虽说走的是沉稳大气那一路,但玄清山派“放养”的训导方式让每个弟子在统一的剑法之外还能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
祝灵囿就属于稳健之余还多了点自信的散漫轻狂。平时尽量能稳则稳,在需要有魄力做出变化的时候,也能敢于果断地兵行险招。
而一个剑修的真正水平往往在于剑意,既可以说是对剑的领悟,也可以说是对“道”的选择。
如果说曹规是属于长辈最喜欢的那一类中规中矩不断在挑战中提升自己的弟子,那么祝灵囿就是所有年轻的剑修都会向往的一种随性自在的状态。
他有天赋却不懈怠,反而比常人更加努力。自信但不狂妄,赋予了他的剑术更多灵动。有实力也不自恃,从来不与他人做比较,一心只在自己的修行中。
越是这样的人修行时的剑心就越是纯粹,越能达到更高的境界。但这种状态往往需要有天赋和实力的支撑,而有天赋又有实力的人往往很容易陷入自负盲目自大,以自己为标准又容易迷失自我,所以祝灵囿的这份洒脱在仙门中非常难能可贵。
永远都在目标坚定心无旁骛地沉浸在自己的剑的世界中,可能才是他能在这个年纪领悟御剑术的真正原因。
祝灵囿和曹规两个人几乎就代表了同辈弟子中剑修的最高水准,不管是否懂得剑道,在场的所有人都能看出在这场势均力敌的对决中蕴含的东西绝不止剑术对决那么简单。
两人的一招一式中都是他们对剑的领悟,一瞬一息之间皆是两个忠于剑心的灵魂的碰撞。
上一届天池论道的那场对决中曹规仅以一招之差输给祝灵囿,对决之中瞬息万变,一个小小的细节没做到位就有可能导致败北,所以祝灵囿从没觉得一场对决胜过他自己就比他强,一直将他视为最大的竞争对手。如今五年过去,旁观了曹规与鸣山派弟子的那场内斗后祝灵囿更是谨慎,早就做好了苦战的准备。
但当亲身处在对战中真正与人交上手时,祝灵囿才发现曹规比他在观战时所感受到的要更强,不管是速度还是力量都已今非昔比,沉稳之外还多了一点过去所没有的果断,剑剑沉着有力攻劲十足,实实在在是个强劲的对手,祝灵囿有好几回差点就避不开他的攻势,丝毫不敢大意。
然而曹规却没有他想象中的那么稳重。剑修的修行就像在茫茫大雾中登山,山脚便是一道湍急的江河,有剑法铺设的独木桥横跨大江,找到通过独木桥的方法便能到达彼岸。
对岸的山路上荆棘丛生,刚开始有师父在山脚迎接指路,也有不少同行的人,顺着师父指引的方向便能安然上行。一段距离之后或许会迷失方向,但脚下还有无数前辈留下的脚印,只要费些力气低下身子探寻,就能顺着脚印继续走一段。
走着走着脚下的脚印越来越少逐渐消失,只能靠着自己去摸索。虽然在迷雾中看不清前路,或许会遇上锋利坚韧的荆棘,但抬腿时所感受到的阻力会时刻提醒自己依然在上行。
随着自己攀爬得越来越高,会发现身边的人越来越少,到身边空无一人时没了一个对比的参照物,除非追上下一个人,不然就永远也无法知道自己前进的速度究竟如何。
祝灵囿就是曹规在这片迷雾中目前所追逐的目标,起初只能看到他一个模糊的背影,在他坚持不懈的努力后终于能看到祝灵囿就站在他的身前,原以为下一回就能与他并肩而行,却没想到祝灵囿一下将身边的迷雾劈开,目标明确地大步迈向了未来。
曹规自知祝灵囿如今领悟御剑术,自己能胜他的机会非常渺茫,但总还想试一试,也想领教一下他的御剑术究竟有多强,所以一反常态直接以强攻起手,毫不顾忌地火力全开,却不想怎么也逼不出祝灵囿的御剑术。
他开始有些急躁,不清楚究竟是自己的攻势还不足以逼他使用御剑术,还是对方觉得对付自己根本不需要御剑术,出手越来越凶猛,剑势也更加偏向凌厉起来。
各大剑修门派剑法的剑招中大多会包含攻击与防守两个方面,其中也有些特立独行的剑法,例如鸣山派,他们代代相传的剑法便剑走偏锋,专攻的是攻击性这一块。
但鸣山派的先辈们历经生死后,意识到光靠攻击无法在紧要关头保住自己的性命,太过激进,于是对本门原有的剑法进行了完善。门中弟子所使用的武器除了常规的右手长剑之外,左手还会反握一柄单刃短剑用于防守,解决了原有剑法攻击性强但防守薄弱的问题,兼具了进攻与防守两个方面。
但兼顾防守的同时往往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住进攻的攻击力,所以曹规最初的攻击实际上并不算太过强势,祝灵囿还完全能应付得住。但当曹规抛弃完善后的剑术体系,转而将所有重心都放在攻击上,使用杀伤力极强的原有剑法时,祝灵囿就有些吃不消了,衣服上瞬间就多了几道划口,因为闪避不及时护体灵力也开始频频受到冲击,他感觉再这样下去只怕要输,青霭剑身一亮,御剑术已经蓄势待发。
曹规见状眼前一亮,终于振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