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六章一定还在宫中
综合调查的结果,这飞贼的本领简直逆天。他不但对广陵王宫了如指掌,而且来无踪去无影,严密的防守巡逻全是摆设,就让他如入无人之境。吴慎从一开始就怀疑这个案子的真实性,他总觉得可能是广陵王对他的试探,进行初步的调查之后,这种感觉更加强烈。
他对孟庆岩吐槽道:“一个飞贼便能这般轻易出入广陵王宫,那这位广陵王的性命也不见得安全,他还这么大野心干嘛?”
班亮很迷飞贼的本事,但他在宫中转了几圈之后,也觉得实在难以下手,无法想象在宫中作案的飞贼得有多大的能耐。
孟庆岩沉吟道:“你们觉得这案子不可能?但看宫中诸人的反应又不像,尤其是书房中的宫人,他们的恐惧与紧张做不得假,恐怕真丢了东西。”
宫中的气氛很诡异,广陵王实在没必要拉这么多人出来给他们做戏。吴慎颔首道:“若是如此,不是飞贼,恐有内贼。”
这是最符合现实的推理。一个潜藏在广陵王宫中的内贼,总比一个高来高去的飞贼要来得容易。他只需要偷走秘册,在墙上留字,然后再回到自己的位置就好。这就省了“进”、“出”王宫两大步骤,作案便有了可能性。
吴慎推测道:“此人大概也听到了飞贼的传闻,然后便借机将此案推在飞贼身上,不过未免太过粗疏。我只奇怪的是,广陵王老奸巨猾,怎么就会相信这无稽之谈?”
这又不是武侠小说,整个世界符合物理规律,所以吴慎经过现代特训出来的击剑术才称得上天下无双。没有那种飞檐走壁的轻功,所谓大贼,大多仗着武力明火执仗,那种潜门入户偷东西的只是小偷,哪有那么大胆子闯到王宫来作案?
他摇了摇头,不去做无谓的猜测,决断道:“不管这些,还是照常盘问书房中执事的宫人与吏员,若无差错,犯人就应该在他们之中。”
与此同时,大王子与广陵王也在讨论此事。广陵王面沉如水,对秘册的失落甚为在意,大王子禀道:“自秘册失窃,便已封锁四门,人员出入皆经过严格的搜检。秘册一定还在宫中,父王不必太过担心。”
广陵王冷笑道:“想不到有人能混入我宫中机密重地,还故布疑阵,愚弄于孤。此事真的与吴慎他们几个无关么?”
他又不是傻子,在宫墙上留几个字就自称是飞贼,谁会相信?广陵王宫周围的布置严密,明哨暗哨参差错落,哪儿来的飞贼能不惊动任何人便随意出入?
广陵王只疑心内外勾结,有人针对广陵王宫有大图谋。大王子笑道:“吴慎等人初到广陵,宫中的人都不认识几个,仓促间哪里就能够行此大事?儿臣细细观之,他确实非甘居人下之貌,行事不敬,好自决,淮阳那小子容不得他恐是实情。”
吴慎的成长经历与当时人不同,自然也就成就了不同的气质。他对上位者并无如现在人的诚惶诚恐,大王子几次接触下来,自有发现,心中不喜。
这就佐证了吴慎私自放走张家之人,惹怒淮阳王太子的传闻,这种事别人不敢干,吴慎这等人物却未必不敢。
广陵王点头道:“那也不可大意,这次孤听你之言,让他来查此案。他若能帮我们把这偷东西的奸细给揪出来,那便算是交了投名状,日后可大用之。若是不能,不是无能便是有私,你悄悄处理了便是。”
他顿了一顿,补充道:“让他查案却也并非全权交给他不管,我们的人暗中继续盯紧,在这个节骨眼上,秘册绝不可流传出外。否则的话,吾家祸事至矣。”
这是广陵国多年与朝中重臣往来的记录,广陵王做得一向机密,天子从未见疑,但如果秘册内容见光,那便是当今皇帝年纪大了性情渐趋宽厚,也绝容不得他。
十几年前七王之乱,他这个堂兄斩杀了好几位叔伯兄弟,一点儿都没手软,大家都姓裴都同一个祖宗,可不是免死金牌。更何况现在情况特殊,皇帝与太后暗中角力,稍一点风吹草动便要引起轩然大波,广陵国绝不可成为众矢之的。
王太子一凛,明白父王所指,恭谨受命:“儿臣自知。”这一阵子不太平,自京中传出消息之后,各地藩王都蠢蠢欲动。在皇帝有子的前提下,太后欲立淮阳王,这就耐人寻味了。淮阳王有这个资格,同为裴姓子孙的宗室,岂不意味着有问鼎的机会?广陵王相对远支,又不受太后宠爱,不报奢望,但亦可浑水摸鱼,结果如何,犹未可知。
如今天下虽安,其实暗流涌动,一触即发,就等着太后出招。广陵王隐在暗处,本自觉如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偏偏闹出了秘册失窃之事,自然是万分重视。如果吴慎能一心为他办事,找回秘册揪出内贼,便是大才可用。就是此人再桀骜不驯,广陵王也自信能拿捏得住他。
吴慎哪里知道广陵王已经盘算这么多,他按部就班询问着书房中官吏与宫人,想从中找出线索。当晚在书房中值夜的总共有四人,一名秘书郎,两名王宫从事,还有一名负责煮茶清扫的侍女。如果不出意外,嫌疑犯就在这四人之中。
秘书郎姓关,年纪最大,已是个白发老者,老眼昏花,说话间也没什么精神。听吴慎问起,只说自己年老昏沉,早早睡去,一晚酣甜,对外界之事一无所知。
两名从事一者姓何,一者姓方,都是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他们辅助关秘书,整理王宫中往来文书。这一阵子广陵王宫的信件众多,他们工作量极大,所以才常常值夜加班,这才遇上了昨日之事。
何从事道:“我与方从事两人分别值夜看守,上半夜我在书房整理信札,并无异状,大约二更时分曾见窗外黑影一闪,只当是猫狗之类,并未在意。”
直至三更,他叫醒方从事,自己去睡,那时候秘册应无失窃之虞。按照他的说法,秘册丢失,应该是下半夜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