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再查皇子太祖旧事
诸多事疑,苛察依稀抓到了一点点的脉络,他想起当初那件被自己压下来的夜盗案,谁人会在意这样一件尘封旧事,现如今看起来只有在意此事身份的人,在意太祖旧子这个身份。 不管这件事是不是真得,如今看起来都能够解释得通为什么会有人希望两国大打出手,只有浑水才能够在两国局面混乱时摸鱼,此人意图颠覆当下格局,看起来自己需要好好查一查这件旧事了。
现在两国局势固然平静往来,但底下依然暗流涌动,双方心生戒备本就异常敏感,如今又加上了这么一位隐藏在底下的阴谋者,苛察知道边军是一点懈怠都不能有的。
不过这两个匪首被诛需要公文回禀一下儿子那边勾档,但其他的事情必须由自己私下进行,事态不能扩大化。
现在一切都还在底下,他甚至不能通禀朝廷,否则一点极其容易激起变动,到时候不仅皇上的新政会被影响,恐怕连根基都会被撼动。
想到这里,苛察就着外交事态的回报给皇上写了一封奏章,而儿子那边也规规矩矩写了一封贼首外逃境外意图袭击使团被击杀的消息,这样一来就给自己留下了调查的空间和时间。
边塞的冬月转转又至,如今又已经四年的时间了,日子过得真快,也不知道妻子和女儿在京城如何了?自己还想抽身去端州看看孙子,听儿子说如今已经快要学走路了!
忙完公事,他又想了想沈风刚才提及的所谓草原聚合趋势,又想起了昔日的故人,这个女人天资聪颖且掌控力极强,一晃几十年过去了她依然是当初那般模样,想做的事情一定会去做。
他相信以呼伦兰的能力,木都铁塔变强是必然的,但男人和女人的战略完全不同,他理解呼伦兰为什么睚眦必报,执着于杀父之仇,可战场上那些两国战士的儿女们又如何算呢?
战场皑皑千万骨,谁人坟头哭草长!
北陵使团在木都遇刺之事,终究还是伴随着司礼官回京被揭露了出来,如此事端多多少少得都影响到了两国关系,北陵以护卫不周为由向木都铁塔下了国书。
不过似乎事态也只止于此,没有再扩大化,木都那边看起来也默认了自己对待使节不周的待遇,这样一来,北陵选择性的又缩减了部分贸易份额以示惩戒。
元武四年开春,北陵边军在苛察主持下开始关于新政整备的新军法,另一方面苛察也在暗中着手秘密调查当年的陈年旧事。
太祖于古川起兵进军,如果当初真有民生子的话,那在当地的记录中多多少少都会有记载的,因为当时还不是天子位份,不至于作假伪造,现在查无线索只能先从这方面着手。
苛察亲自前往府衙再行开启当初被自己下令尘封的那几件东西,一块玉珏、一卷黄娟、寥寥几笔陈述,现在只能依靠这些东西去找出蛛丝马迹,真是难如登天。
反复观察这几样东西,盘龙玉珏之上隐约有字,之前急于封锁事态并未留意,如今细看方知除了黄娟之上的寥寥几语外,这块精美的玉珏上用极其微小的雕工撰写着:玄同初年古川赠王氏。
太祖朝称玄同,地点和姓氏皆有,看起来不像是假的!如此即可查明,可为什么当初没有弄清楚呢?
苛察翻看了当初的地方志,只见上面记载着这样一段话:“太祖起兵事出仓促,以三千兵勇乃为古川王氏族人府勇,约成日归以为联姻事,然后事不可查知。”也就是说确实有王氏联姻之宜,只不过这事有没有达成已经不可查了。
这下死无对证了,用什么证据来证明这件事呢?不过这件玉珏在这里,也就代表着当初太祖命人查过此事,既然查过就意味着太祖和这位王氏妃子定然是有事实的,算起来如果真得有皇子降生的话,他也就是当今天子的伯父辈了,想来年岁比自己还要大上一些。
从事情原委上来说,这已经足以证明确实有一位民间皇子的存在,但是这件事最麻烦的地方在于,如果正统归真,太祖亲自传位下来的,他一个民生皇子就算是嫡长子也未必有用。
如今依然还是陛下的天下,这是毋庸置疑的!
如果此人以此挟怨报复,意图颠覆我北陵王朝,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这是谋逆!
苛察在见过如今的少年天子后,他决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
只是这件事要不要上报给天子呢?这么重大的事自己不能擅自决定如何进行,这毕竟是皇家内事,自己一个外臣也不好过多深入。
打定主意之后,苛察终究还是下了决心,将事情的原委和自己的判断全部写成了一封密封奏章,密盒递送往京城,这些事情就交给皇家决定吧,否则一旦未来事态有变,这都是隐患!
接到父亲的公函时,苛青阳依然忙碌于新政的案头。母亲和妹妹返京之后,他和百灵的日子就变得越发紧凑了起来,除了要照顾儿子之外,偶尔也会抽空去慈济院看看孩子们。
端州一府的情况终于在如此勤恳的知府大人治下迎来了转机,大水之后的颓势一扫而空,街闻酒香,夜夜笙箫。除了溧阳之外,其余县府的情况也都不断传来嘉讯,大部分地区的人们都安居乐业,新政的成效也逐渐凸显出来了,摊丁入亩之后农民的生活宽松了很多,大部分的商业也都火热了起来。
只是最近有点事对苛青阳来说比较难受,之前曾经被平抑下去的各地物价,似乎又眼见着往上浮动了起来。他虽然觉得这是整体情况好转下的一个迹象,但最近的势头眼见着有点过快了!
这几日他着秦捕头暗中带着衙役不断在巡访情况,无论如何这种过热都是有一点异样的,他不敢有丝毫的疏忽!
母亲和妹妹常来信,言及之事都是京城的日常,不过母亲倒是说道妹妹自从端州回京之后,整个人都跟变了一个人一样,稳重乖巧多了。
一任知府三年,按道理寻常岁核过后,苛青阳就应该要面临回京述职了,不过此时他仍然在等待皇上的旨意,这里毕竟关碍着朝廷新政的命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