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阴谋阳谋事内事外
现在老将军的死看起来似乎无从着手,这是让苛青阳最难受的地方,其他的事情都有些许蛛丝马迹,可这事不仅来得蹊跷,同时几乎没有任何角度可以直接介入。 伸手揉了揉额头因为压力带来酸胀感,苛青阳眉头紧锁,久久难以理清。不成想府衙外一声鸡鸣惊扰了他,抬头一看,府衙外天已大亮,自己居然又熬了一个昼夜,没有思路苦琢磨也是无用,索性站起身来撑了把伞往府衙外走去。
细雨蒙蒙久未停,街面行人少了许多,这样的天气总是很烦人,尤其是对于苛青阳这样的身份而言,一方父母所执所忧牵系如斯,但凡是有志作为的总不能放任百姓衣无着食堪忧,这是对治政者最大的打击。
庐阳此地久为文城,历史厚重,江北晓韵,文人骚客多爱于情,这早起的细雨看起来执意戏耍着调性,就连那些烟火小摊都不愿意在这个时候露头了,倒是把这原有的韵味刻意敛了起来。
苛青阳撑着伞,身上常服作扮,原本他是想趁着天早出来缓缓,结果看起来都无处可去了!
大半月的雨天眼瞅着还在下,这老天爷似乎是决意要把这雨下到年关了,真不让苛青阳哪怕喘一口气啊!
眼瞅着雨气都上来了,这条街的不远处的桥前都有了雾气,意境倒是缥缈了许多,只是对于一个活在烟火气里的人来说,这多少不太合时宜。
苛青阳无心赏景,走着走着,突然发现前面似乎又一家看起来颇为喧闹的茶楼,那里看起来倒像是个好去处。
说是茶楼,但走进一栏排前方知,这是一家说书茶楼。
按说这庐阳古韵,多得传习,这说书韵鼓倒也是寻常,苛青阳一脚走近顿时被里里外外的一片叫好声所引,这早起的时辰居然这么多人,看起来这家的说书人水平不是一般得高!
一时高朋满座,彩声不断,苛青阳倒是起意想进去看看,来庐阳这么长时间很少能有机会像在端州一样的空闲下来走走,听书倒是个寻常市井的去处。
这书里有庙堂之高远可供指点,也有那江湖之恩仇以资评判,上可知历史兴衰命运轮回,下可叹人情世故世间百态。
正所谓:持一纸扇面拍案惊奇,说芸芸众生千百故事!
苛青阳犹记起在古川城的时候,也是如今这般冷的天气,兄长领着他和映雪挤在人堆的茶楼里也是听这样的说书,一呆就是一整天,入迷得很!
可自从西北出来之后,好像自己就没有再听过了,下次应该让夫人和云生一起来,今天自己就权且听一听这书到底说得够不够好先吧!
苛青阳迈进这茶楼的时候,看见里面几乎坐满了人,好几个忙碌的小二到处提着茶壶添茶倒水忙得不可开交,其中一位见门口有位贵客公子模样的新进客,立马甩了甩手中的毛巾耷拉,招呼上去。
苛青阳跟着这位热情的小二一路奔着二楼的雅间待坐,随意点了些茶点,上来尝了一口觉得极其符合这个地方。
在这种地界里也是三教九流,绅士贵胄皆有过客,听书品茶的茶一般也不会太好,因为这里图得就是一个放松和热闹。
转眼瞅见那位坐高台之上,一位青山持扇的中年大汉正热闹演绎着,说得激动处一时义愤填膺,拍案连连,每当此时台下都一片喝彩声。
苛青阳再一细听,原来说得是北陵家喻户晓得话本传奇《红刀会》,这说得是江湖轶事,风流侠盗,难怪这么热闹。
这民间演绎多得章法,为得就是迎合众人的调性,这位中年说书人也端是厉害,一张巧嘴千遮百转,硬生生得从这些回口故事说出了此中人物的喜怒哀乐与悲欢离合。
真真是妙趣无穷,看着台上演绎这些书中人物的性情,台下多少观众也迎合着或喜或悲,一时间倒是真得让苛青阳消去少许了困扰许久的郁结。
不过当他越听入味时,突然想起了《红刀会》中的一段场景,顿时面色凝重。
蹭一下子站起身来,拍了下脑袋,自己怎么想不到这里呢?
丢下茶水钱,苛青阳一路小跑回衙门口,手底下的人见大人形色匆匆手里拿着伞却不见撑,身上的衣衫大半都被雨水打湿了。
这几个月以来他们已经渐渐熟悉了这位年轻布政使的与众不同,他和一般的官吏似乎并不一样,做事总是滴水不漏,但也不像个书呆子那般固执古板,所以这位大人如今怎么怪异的行迹在他们眼中都变成了理所当然,包括像这样时不时的发疯似的在雨中奔走。
苛青阳顾不上理会属下人的异样眼光,刚才他在茶楼的一思一琢间似乎找到了些许案件的启发。只见他拿起昨晚写的两张纸相互交织在一起,脸上神色骤变,“老将军的死不会也是这盘棋里的一部分吧?这群人到底想干什么?”
一个身经百战的老将军,无论身处何地,他的警惕性肯定都是极高的,寻常毒物怎么会识别不出来,只有精心谋划毒害的人才会把这种无色无味的毒物当做首选,这样一来也就意味着老将军的死极有可能不是意外。
想到这里,苛青阳眼神中前所未有得出现了杀气,自他从师儒学一来,常以宽勉之心待事,多数时候他从来都不会依着性子去下决定,但这一次真得触到了他的逆鳞。
如果真如设想得那样,老将军之死是背后之人操控的结果,那么这群人在苛青阳眼中就不单单是为乱者的身份了,他们的真实目的恐怕是颠覆北陵,是谋反!
所行事,或阴谋,或阳谋,皆是入骨之弊害,而从自己经历得这些事内事外而言,如不尽早查出祸害,则始终是个隐患。
“其行可鄙,其心可诛!”苛青阳出仕以来第一次满脸怒色且咬牙切齿地说出了这八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