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试探天鹰上门“公子”
庐阳城里的天鹰楼分号位于城北汇庄胡同一侧,这里算是庐阳地界里相对僻静的地方,光是这一点就让苛青阳更加觉得奇怪了。 一般的当铺分号,要么紧挨着商铺街,要么就在热闹的居民区档口,而这里显然不是做当铺买卖的好地方,更像是刻意规避了人流的选择。
当铺买卖讲究得就是两个口,急口和价口,意思是要么应急下的换当求兑,要么就是估价里的作价高求,所以买卖家都得迎着地界的供求去设立分号。
可这天鹰楼不仅名字怪,这选得地界也着实是怪,这不得不让苛青阳怀疑其中的猫腻!
这里沿街混杂着形形色色的行当倒是不少,按道理讲一口当四方,这也是通兑的买卖,不择食的衣食父母总也能讨到便宜。
苛青阳几人未着官身,寻常打扮前来暗访,远远就瞅见了天鹰楼的招牌,但并没有直接进去。
刻意挑了一个对面吃食的馆子铺面上了二楼,苛青阳坐在临街窗前第一次认真打量这个跟着自己到庐阳的当铺。
左右瞅着这矮小而又平常的买卖口,似乎又看不出什么异常,这里的沿街小二似乎更精明一些,有一些带着镖局护卫的商队意外出现在这里倒是值得注意,因为他们货物上都把着西北属地的旗号。
巡访暗探先,这是苛青阳办案的习惯。当事情未清晦暗之时,小时候苛察总是让他们兄弟俩不要急于冒进,多从侧面收集足够多得情报再行决定。比如小时候哥俩都喜欢某件东西,父亲会让他们先了解清楚这件东西的所有细节,然后再决定自己是不是真得喜欢以及值不值得去想办法拥有。
这样一来,这种明里暗里收集情报的习惯就被刻意保留下来了,至今他还记得父亲对他们说,这可能会在将来救了你们俩小子的命。
现在苛青阳知道了父亲这是在培养他们的全局观,无论是从文还是从武,这种全局观对于决策者本身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
现在捕捉细节对于苛青阳来说是家常便饭了,就短短这么小半天的功夫,此地所集最起码得到的三层信息。
第一,这天鹰楼可以在此开店确实有蹊跷,因为小坐楼上这会儿功夫,进出天鹰楼一个人寻当的人都没有,反而有远自西北而来的商队。这不是本地的买卖样式,更像是个联系的作用!
第二,进出的几位掌事和接待客商的小二似乎都过于刻意展露热情,按理说这当铺不是一般的地界,热情其实不比精明重要,看得准和会来事比那些虚头巴脑的客套要来得对路子。这一点很可疑!
第三,怪就怪在这天鹰楼的形制上了,当铺讲究得是外平内敛,财不显溜但又极其注重风水上的财位。可这天鹰楼地处庐阳城北又规制前窄后宽,如果这是米铺之类的生意倒是合适,因为米铺吃屯而当铺是吃开的,应该面出东南前宽后夹才对。
这么多的疑点放在一起,苛青阳知道此地绝对有问题了,只不过是不是现在要下去还有待考量。他不想打草惊蛇,但是马护院的事又不得不从此地着手,看起来需要寻个合适的理由才行。
思索少许,苛青阳挥手招来属下耳边轻语交代了几句,只见这位衙役一阵点头然后转身离去!
而端坐的苛青阳一脸深意得看着天鹰楼那外扬的招旗,上面那个斗大的“当”字显得那么刺眼!
不多时的功夫,天鹰楼外出现了一位看起来颇有贵气的公子哥,摇着折扇就奔着这当铺去了。沿街的小二立在门口看见主顾上门,不敢有怠慢,立马就迎了上去。
不过左看右看,这位公子看起来也不像是来当东西的呀,只见他在门前定住了脚步,抬起头来盯着招牌看了一会儿,这才收了折扇慢慢悠悠地对着小二的热情回了句:“就这了!”
这小二一听是对口的主顾,更热情了,赶紧对着铺内喊:“全主了一位!好茶伺候!”
转头又对着这位公子点头哈腰,“您得里面请!”
公子哥踱步进了天鹰楼,只见内装高柜,柜上有一个与人下巴差不多平齐的窗口子,上方有指派的掌柜在应事,这自是和一般的当铺没什么差别。
只是像这样的贵客是不能在这前柜招待的,往里有一条通道,进深处有隔帘的小茶室,这里似乎才是招呼贵客之地。
只见小二将这位公子往茶室引,随后便让客人稍坐他去喊掌柜的,又让支应的给公子上壶好茶。
这位年轻的“公子”喝着茶细细得打量起了这当铺内,这里面的陈设倒是和当铺并无不同。
来当铺的无非几种人,要么当东西的,要么是赎东西的,还有就是定期死当之后处理买卖的。寻常的买卖也分“典”和“当”两种,典得是高价的、大型的、不动产类物件,当期相对较长;而当则对应的是寻常主顾的小精类物品,当期相对较短。
一般对当物的处置基本上是在看货的高柜定价,而关于典则需要长席掌柜的在这个小小的茶座雅间内沟通和评估,但无论哪一种都特别考验掌柜的眼力,好的当铺常年驻养掌柜,这些人都是眼光独到之辈。
现在这位“公子”看到从屋外走进来一位年纪中等,周身长衫,面色红润之人,看起来这位就是今日的值守掌柜了。
看上去此人的神色内敛,并不是一般掌柜的模样。
上来的规矩是先起手抱拳致意,“公子万福,老朽不才今日值守,不知您这是要典当何物?”
只见这位公子也扣扇摆礼,但没有回话,旋即从袖口中取出一木盒放置在桌子上用扇子推到这位掌柜的眼前,示意他掌眼。
这位掌柜见客人并不愿多言,郑重坐下,拿出一方洁白的绢帕擦了擦手上的汗,然后才拿起木盒仔细端详。
这个盒子乃是少见的青叶紫檀所制,拿在手里一股清香袭来,上面花纹古朴质雅,无文无章,上下浑然一体,甚至幽幽透亮。
“好东西,外制如此精美,想必盒中之物更显贵重,公子可否允许老朽细看分明?”
只见这位公子很自然得伸掌致意,随后悠然得再度品茗,看起来并不介意掌柜的细查。
打开木盒,方才的清香更加醇厚,出眼所及乃是一方韵润内收的精雕玉璧,这本身并不值得惊艳,可当掌柜得看见了玉璧之上所雕的工笔和文辞时,顿时不敢再轻视。
这是当朝吏部尚书,当世大儒青竹先生手书的兰亭集序,而且看着玉璧的规格,此物不是外流的那种寻常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