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质子风波
第213章质子风波
熙王为他掖被子的手一顿,叹息道:“骊歌,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啊。有些情还是趁早断了的好,明知没有希望,何必再飞蛾扑火。”骊歌低下头,一滴清泪落在药里,荡开一圈涟漪,他轻声道:“父王,我只是,我给这段情,一个了结。”
熙王怅然地看着药碗里的涟漪,无奈地道:“随你吧。切莫再伤人伤己。”
戎狄的退出,金城的出嫁,果然令赵国添了诸多忌惮,进攻先是骤然猛烈,现在又渐渐缓了下来,大姜派去议和的使者已经在路上了,估计成不成也就在这一个月内。
陈鹏宇一边为骊歌上着药一边道:“伤口已经开始结痂了,你最近就好好休养吧,反正也闲了那么久了。”
骊歌趴在床上,无意识地点点头,陈鹏宇笑道:“在想什么,那么出神。”
骊歌活动了下压得酸麻的胳膊,疑惑地道:“我在想,赵国有什么理由现在停下呢?”
陈鹏宇好笑道:“没军费了呗!再说戎狄又不帮他。”
骊歌叹了口气:“我的太子爷,大姜马上要开海了。开了海的大姜,实力必将再上一层,你觉得赵国有可能会答应吗?”
陈鹏宇手一顿,俄而又道:“这个问题我也想过,可是眼下大姜和赵国实力相当,再打下去也没用处。赵渑不是汉武帝,穷兵黩武,他做不到。”
骊歌沉吟道:“你有没有想过,赵国可能会要一个质子。”
陈鹏宇面色终于有了变化,迟疑道:“你是说……”
骊歌脑子急转,斟酌着道:“赵渑不是傻瓜,他如果要质子的话,一定会选比较有名气的皇子,甚至是你这个太子。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保住实力,你和大皇子万万不能去赵国。”
陈鹏宇皱眉:“我这边好说,国之储君,大臣们不会同意。”
骊歌冷笑道:“国之储君?别忘了,当年的东周,当年的秦国,他们的储君都曾经为质。这事,就看怎么操作了。”
陈鹏宇思考了一下,缓缓地道:“出质的事必须要经过内阁同意。首辅大人虽然是小五的老师,但是在大是大非上,他不会帮小五。次辅是咱们这边的人,可以信任,剩下的不足为虑。再加上大哥力挺我,我……”
“只依靠别人,太被动了。”骊歌淡淡地道,“这样,你那还有多少钱,把你东宫的账本拿来吧,我给你分配。定质子的事不只是由大姜说了算,赵国的选择也很重要。我听说赵国的上将军张悍野心勃勃,如果我们能搞到他感兴趣的东西,那么……”
陈鹏宇舒了口气,道:“还好有你帮我,要不我还真不知该怎么办才好了。”
骊歌只是淡淡的笑着,陈鹏宇的心思,他懂。皇家棒打鸳鸯,又重罚了自己,陈鹏宇这是怕寒了自己的心,才不避忌讳地跑来探伤。
可是,自己不帮他还能帮谁呢?熙王府的利益已经和未央宫连在一起,换个太子,熙王府就是覆没的危险。
几天后,未央宫的家臣孙尚携巨款及骊歌为他提供的情报秘密出发了。这些情报里,赵国君臣的性格喜好,某些贵人的把柄,私藏的外宅,都分门别类的整理好了。骊歌的意思是,只要不留下明显的把柄,不损害国体,随他怎么用,总之,一定要让张悍为太子说话。
与此同时,战争期间,平云王囤积居奇,私自将府库的粮食借给朝中某位贵人,用于结交的事也被骊歌悄悄捅了出去。在某些有心人的宣扬下,这件事已经上升为接近叛国的重罪。
养元宫,陈定乾看着情报,冷冷一笑。三皇子结交平云王,他自然是知道的。可是他并没有阻止,因为他知道,三皇子只是太子的磨刀石,一块磨刀石想折腾就让他折腾吧,只不过断的更快一点罢了。成者王侯败者寇,他死之前,总要帮太子除去所有的障碍的。
曲通看着那铺着红绒的锦盒,犹豫了一下,将一株人参小心地放了进去。这是他让人专门寻来的长白山老山参,他知道儿子现在不缺这些东西,但他还是想尽一份心意。
他实在不知道这么多年过去了,骊歌还会不会恨他,他也实在拉不下脸来面对骊歌的拒绝,甚至直接下逐客令的情况。所以,他想先试探一下。
“来人!”他唤来前段时间派去京城打听消息的亲兵王富,吩咐道,“你去把这个送到熙王府,交给公子。记住,一定要亲手!”如果收下了,应该就代表你心里还是有我这个父亲的吧?最起码不会拒绝我对你的关心。
几日后的早晨,风尘仆仆的王富再一次踏进熙王府。
熙王淡淡地看了一眼东西,低头啜着茶道:“东西本王代他收下了,只是他现在有伤在身,不宜见客。所以,你回去吧。为本王带两句话,那串手串,他一直留着,珍逾珠宝。只是,那把伪装成黄金镇尺的剑,却被他砸了个稀巴烂,外部的宝石都脱落了。”曲通,本王希望你能明白,骊歌重情,他忘不了你,但不代表他可以轻易原谅你。该怎么做,本王相信你会知道的。
于是,晚间的时候,骊歌的补品临时换成了参汤,熙王却没有告诉他老山参的来历。他太清楚骊歌了,依他的脾气,如果知道这山参是曲通送来的,他会当场情绪失控,甚至会强迫自己把喝进去的汤全吐出来,但是过后又会陷入无尽的悔恨和悲伤中。
既然如此,那就让他不知道好了。这对父子的事情,就让他们慢慢解决吧,反正现在,骊歌还是自己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