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9章生产硬币
第1889章生产硬币
上面的模具会沿着滑杆上下移动,所以上下两个模具会一直处于正对的状态。为了让硬币的外形比较精确,模具也必须比较精确。
冲床压一次可以生产三十枚硬币。
大约每三秒压一次。
也就是一秒十枚。一分钟六百枚,一小时三千六百枚,一天三万多枚。
生产的铜币肯定够用的。
至于怎么把模具给校正的这么好,陈晨是花费了很多力气的。
模具都是用钢制作的。
先是打磨成平整的钢板。
他自制的磨床打磨效率还可以。
接着是在钢板上雕刻出硬币的花纹来。
先要确定把钢板给对正了。
接着就是要把三十枚硬币的每一枚的位置给对正了,这道工序特别难。
怎么对那么正?
三十枚硬币正反面都涂颜料,夹在两块金属板之间。
压紧,把金属板拿开,硬币也拿开。
接着硬币就在两块金属板上都印出了圆圈。
再接着手工把这些圆圈都给描出来。
接着把上面的金属板的每个圆圈都给涂上颜色,再把两块金属板给压到一起。
于是颜色就被印到了下面的金属板上。
看颜色与原有的圆圈是否重合。
如果重合的好,就表明制作的好。
如果重合的不好,就表明制作的很差,需要研究怎么矫正。
想重合的好,首先两块钢板都必须特别的平,滑杆与金属板的缝隙必须特别的小。
接着就是操作的过程手要比较平稳,眼力要好。
陈晨是能够手工把钢板给磨的非常平的人。
即便如此,这个流程也特别耗费力气。
把钢板磨出来,打好眼,装到滑杆上,校正好,把上下各三十个圈都给绘好、校正好,大约需要三天时间。
总共五台冲床,需要他花费半个月。
这时候只是把圈给做好了。
还有下一步。
请‘蛾子’在这些圈中雕刻出硬币的正反面花纹。
没必要每枚硬币都一样。
反正现在的交易使用的铜和银都是足额的。
图案只是为了增加信任,减少流通中对硬币的怀疑。
雕刻需要花费更多的功夫。
第一台冲床用于生产五角的铜币。
黄铜。非常的漂亮,尺寸较小。
‘蛾子’用了十五天才把两个模具都给雕刻好。
接着用它生产铜币,速度挺快的。
这些铜币立马就被拿来用于支付。
铁炉村给各种货物定出了指导价。
毕竟铜只有红铜村能够生产,而红铜村是铁炉村的分基地。
原始人挺喜欢这些钱币。
发工资结账的时候也愿意接受它们。
接着是生产一元的铜币的模具也雕刻安装好了,用水力可以驱动进行生产了。
这时候一个月已经过去了。
时间到了阳历八月中旬。
‘蛾子’还在继续雕刻模具,用于制作一角的铜币和十元的银币。
至少看得出来,硬币的外形引来了很多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