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第67章
村家村因为有了这一台脚踏式的打谷机,快捷又省力,大家抢着帮村长家收完再抢着借,村里的水稻几天便收完了。
还带着湿气的谷粒被摊在竹席上晾晒,家家户户的院子里都铺得满满的。
“走,快走!”小孩子们挥着竹竿驱赶着麻雀,晒得红通通的脸上带着大大的笑容。
衣篮去县城的时候,顺路给县令大人带了刚磨出来的新米,就几斤,多了舍不得。
守门的一听他是木家村送米的,一溜烟进去禀报了,很快一溜烟跑出来,后面跟着边走边整理官帽的张大人。
“衣老弟!”张上进望着他就像看到了自己加官进爵的圣旨一样激动,因此见了他手上只提着个小包袱也没有不悦之色,热情得不行,“快请进,候你多时了!”
衣篮倒是不慌不忙行了个礼,“不敢当。几日不见,张大人容光焕发呀。”
“哈哈托衣老弟的福嘛,进去说进去说。”
张上进带着他,并未在前边县衙停留,而是往后面院子里走去,显然是把他当做自己的私交贵客了。
还未进门,就开始喜气洋洋地喊起来,“亲家,今日你有口福了!”
里面传出一声懒洋洋的回应:“哟呵,还有什么稀奇物是我那里没的?”
张上进当即怼回,“就你天天吹又得了关外的好东西,让我耳朵起茧子了,今天也该我来吹了。”
说话时,他领着衣篮已经踏进了门槛,侧身指着里道,“衣老弟,这是我那……”
“衣贤侄?”抱着胖嘟嘟大肚子的不是李老爷是谁。
衣篮笑着打招呼,“李老爷好久不见了。”
“不是等会……”张上进猝不及防就矮了一辈,竖眉道,“谁是你贤侄?”
好一通解释,张上进才知道对方挂在嘴边的关外商人就是衣篮,李记里那些火爆的招牌菜正是衣篮的配方。也是,他们这小县城难道还有很多行走关外的吗,不过他老弟都叫出口了,堂堂县令,又不好意思改口。
“张大人还是称我为晚辈吧。我这次来,除了新米,还有改良后的地果,也是准备明年让张大人帮着推广的。”衣篮说着,从口袋里摸出两三个土豆,够炒一盘土豆丝的样子。
两人的注意力成功转移,瞪着桌上拳头大的地果,“这,亩产又是多少?”
衣篮淡定的,“不多,千把斤吧。”还是水土不服,减产了。
房里静了几秒。
“呃,哈哈,不错。”张上进努力让自己看起来见过世面的样子,“本官一定让全县人吃上这大地果。”
握着茶杯的手微微颤抖,只想着快去再写一封加急文书,备好细软,等着进京述职升官了。
李老爷比他诚实,激动地问道,“当真能产那么多?”他倒不是考虑填饱肚子,这品种刚出来只有四水县有,周边县市,依然还是缺衣少粮的呢,这笔生意……
衣篮点头,“嗯刚刚村里收了几亩地,我称过,哦我想起来了,当初他们种下时没给肥料,如果肥好一点,收成肯定更多。”
那时候各家刚养上了猪崽,想堆肥也没东西。顶多弄了点草木灰。
张县令上头得更厉害了,当即让人去煮了刚磨出来的新米,土豆也下了锅,要不是记得当前关键时刻不能掉链子,他都想喝上几坛子庆祝了。
衣篮惦记着自己的小兔子,用过饭就要告辞,张上进拉着他嘱咐万望多弄点种子来,好处少不了他的云云。
衣篮应下,见县令还打算安排马车送他,忙摆手,“不了不了,我去菜市场看看,沿路有什么吃的用的都买点。”
张上进了然,赈灾嘛,想想颗粒无收的场景,叹道,“可惜县里粮仓早已无存粮,不能为灾民尽绵薄之力。待本官下月发了俸禄,私人掏腰包……”
衣篮拿不准他几分真心,依然笑意晏晏道,“大人愿帮着推广种植之术就是最大的帮助,这份心意我定让我爹带到。”
“不敢当,令尊之为,才真当得起义商二字。”
“大人谬赞。”
又说了番场面话,衣篮回去时,牛蛋已经清点好了收到的几筐子青菜,还有一篮子酸李子,酸得牛蛋都不敢吃。
下午基本没人来卖东西了,两人都想赶紧回去看兔崽崽,锁了门,急不可耐跑回去了。
这一窝,共得了七只小兔崽。
刚出生的小兔子,还没长毛,粉粉的,小小的,一个指头就能摁扁了。周大柱一个五大三粗的糙汉子留下来照料,着实难为他了。
好在母兔子有奶喝,衣篮回去就蹲在那看兔子喝奶蹲得腿都麻了。
单腿蹦着进屋,他决定回去就孵鸡崽子。
孵一批,上次的就能出一批鸡肉。
还得再找些鸭蛋鹅蛋,算了,太多村里地方不够,这两样他可以和大河村的合作,鱼虾也让他们多养一些……
兴致勃勃做好了计划,就回村找木长树去办这事了。
这几日村里的稻谷晒好了,大家开始收土豆,那些多,小山一样的粮食堆在家里,木家村人如今个个红光满面。
衣篮让他们留了自己吃的,可全部卖给他。
土豆是可以留种的,可稻谷不行,很多人纳闷了,这么好的谷子怎么不能种二次了?
衣篮解释不了基因分离的问题,只得说,“这是因为关外有专门的种子技术,才会产出这么高,当地人都试过了,自留种产量低,还容易死苗。放心吧,明年的谷种我会提前准备好的。”
村里人从不怀疑他说的话,闻言赶紧把藏在房屋的谷子拿出来卖了。
陆陆续续,衣篮家仓库堆了几千斤谷子,准备等哪天运回酒店。
家里田多的,这一下就能卖个一两贯钱,乐呵呵地捧着银钱,想着得趁着天气暖和,把房子盖了。
木长栗家田土都不多,可他专门给衣少爷养鸡,一年也有四五两收入,不比其他人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