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战昆明群雄各归宗
第172章战昆明群雄各归宗
平西王府背倚五华山,位于翠湖西侧,原是明代西平侯沐英建造的西平侯府,后作为蜀王刘文秀居住的蜀王府,吴三桂坐镇云南的时候,花巨资扩建沐王府,改称平西王府,极尽奢华。
此时的平西王府已被清兵征用,府内一应财产全部封存,府内尚未逃走的人员俱被关押在侧院,等待发落。
安亲王岳乐亲自带领清兵搜巡吴三桂,在距平西王府七公里远的鸣凤山行宫中发现了吴三桂已经僵硬的尸体,清兵顿时欢呼雀跃,群情激奋。
安亲王岳乐令人将吴三桂的尸体从铜梁上解下,橫放在地上,连同行宫中的大小物事一并封存,亲自带兵守在门外,派人迅速禀明康熙。
康熙紧急赶往鸣凤山行宫,安亲王岳乐引康熙进入金殿,见吴三桂面目狰狞,嗞牙咧嘴直挺挺躺在地上,不由犯呕,眉头深皱,转身出了金殿,令人将吴三桂的尸体抬到院内,鞭尸三百下,令人将皮开肉绽的吴三桂的尸体抬到城外乱葬岗草草掩埋,连墓碑都没立一块。
此时的昆明城内尚有小股吴军单兵作战,吴三桂的孙子吴世藩带领数千兵马已然杀出昆明城,依托南面的山林,不时骚扰清军,康熙令安亲王岳乐安排兵将严守四门,令大军稍事休息,先肃清城内残余。
两日后,康熙派遣重兵严守城门,防止吴世藩偷袭,亲率大军出城追剿吴世藩,吴世藩的数千兵马屯集在五华山山谷,山谷四周山高林密,谷口狭窄,易守难攻,大军一时攻不进去,只得将谷口围得水泄不通。
吴世藩勉强坚持了数日,粮草不济,人困马乏,见清兵十倍于己,兵马又士气低落,斗志渐失,吴世藩知道,耽搁越久,军心越涣散,不如趁士气尚存之时,背水一战,逃得出去便生,逃不出去便死。
于是,数日后的一个夜半时分,吴世藩悄悄将兵马分成三队,挑选精壮兵士组成先锋营,突然冲出山谷。
谷外的清军数日来见吴兵不敢出战,士气低迷,行将崩溃,再围数日,吴兵必反,不由心生大意,哪曾想到吴兵会困兽犹斗,数千吴兵潮水一般涌出,清兵顿时大乱。
吴世藩在乐山双雕、侯天冲和郭北图等人的护卫下冲出重围,欲直奔川湎边界。
此时,月黑风高夜,四周凄黑一团,吴世藩等人慌不择路,走错了岔路,带着几百名兵士直奔了贵州方向,一路急行,直到天色渐明,这才发现走错了方向,急欲折向南疆,却远远听到清兵追赶的马蹄声渐行渐近。
郭北图见形势紧迫,忙道:“清兵追赶甚急,如若折向南边,必被清兵围截,保命要紧,不如穿过qdn,直奔岭南,万不得已可出海避难,方有一线生机。”
郭北图是吴世藩的岳丈,长期经营昆明,是吴世藩的依仗,吴世藩尚且年轻,何况此时已是心慌意乱,自然言听计从,点了点头,道:“全凭丈人调度,过qdn去岭南。”一行数百人也不作停歇,直奔qdn而去。
未及午时,吴世藩等人已来到葫芦谷,冯老太和侯大冲等人正在葫芦谷,听到山谷外传来杂沓的马蹄声,急令人去谷口打探,见一队人马正疾奔而来,高擎吴军旗号,冯老太当即发出讯号,紧急召集苗疆众武士齐聚葫芦谷,以防不测。
康熙带兵攻打贵阳时经过qdn,感念苗疆众英雄护驾有功,特意颁布御旨,彰扬冯老太等人的功绩,严令大军秋毫无犯,并允诺苗人久居qdn,免除三年杂税,令苗人安居乐业,并作出承诺,只要苗人安分守己,永不为敌,朝廷保苗疆永世安宁,冯老太等人感恩戴德,苗疆上下连日来沉浸在安定祥和的气氛当中。
吴世藩尚自以为苗疆为大周领土,苗人皆为大周子民,自己身为太子,苗人必会相助,因此,丝毫没有防备,带人长驱直入葫芦谷。
不想刚入谷口,猛听得数声炮响,道路两侧突然冲出数百人,个个骁勇善战,将吴世藩众人分割成数块,分头冲杀,令吴兵首尾不能相顾,吴兵登时大乱。
吴世藩见势不妙,急拨马头返身向谷外冲去,未及谷口,只听谷外喊杀声震天,清兵黑压压从谷口冲入,侯大冲、任大通、任小通急忙护住吴世藩边打边撤向谷内,郭北图则带兵断后。
无奈何清兵甚众,没出一个时辰,几百名吴兵死的死降的降,郭北图拼死突围,被乱枪穿身,鲜血狂喷而死。
吴世藩早已惊慌失措,一味纵马向葫芦岭急奔,未及岭脚,只见数匹坐骑立于当道,正是冯老太和侯大冲等人,山坡上数十名苗人张弓搭箭,严阵以待。
任大通、任小通也不答话,挥动峨嵋刺直奔冯老太冲来,侯大冲等人急摧马迎上前来拦住,双方又是一片混战。
侯天冲见冯老太落了单,挥刀直取冯老太,冯老太挺枪迎住侯天冲,使开妙真枪法与侯天冲斗在了一处。
冯老太终究年事已高,侯天冲又是一派掌门,武功修为自然不弱,此消彼长,不到一盏茶的功夫,冯老太已是只有招架之功,无有还手之力,见侯大冲及众武士均被任大通、任小通截住,不由心中暗暗焦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