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新队友
不过刘宇要组建一个科研团队还是很费事的。
首先刘宇的资金是有限的,所以厉害的、知名的科研专家是肯定请不到的,而且团队的人数也不会太多,最多也就二三十人。
而且绝大多数的资深科研人员要么加入了帝国官方的研究机构,要么效力于各类的科技公司,要么被其他老牌越界者招走。
剩下的要么是水平不行,要么是人品不行导致没人要。。
所以刘宇招人大概率只能从刚毕业或者在读的博士生和研究生这样的新人研究员里面招。
但就算这样,刘宇也招不到太好的新人。
因为有能力、有前途的新人研究员有更好的出路,刘宇一个新人越界者对他们并没有什么吸引力。
也就是说,刘宇现在再怎么邀请,也邀不到厉害的科研人员。
刘宇清楚以自己现在的条件是招不到什么厉害的科研人员的。
不过刘宇现在也不急要招到太厉害的人。
刘宇现在只打算招一些基础的科研人员,对自己获得的菌类做初步的研究。
主要就是进行生物学上的分类,研究基础性质,做一些正式研究前的一些基础工作。
所以刘宇暂时不需要招厉害的研究员。
毕竟科研成果的研究一般是以年为时间单位的,刘宇这数百种新型菌类进行初步研究也得需要好几年。
等几年后,刘宇觉得以自己那时的实力,应该能招到一些厉害的人了。
所说这次刘宇只要招到一些新人研究员就行了,但刘宇并不打算随随便便的招人。
刘宇是打算和招到的研究员签终身协议和“生死状”的。
因为刘宇招到的研究员要进行的研究都是机密研究。
刘宇让他们研究的菌类都是从虚界中带出的,是现实世界中没有的新物种。
一种两种可能不会引起研究员的怀疑,但一下多出上百种新型的菌类,那么研究人员肯定就会意识到问题。
如果有研究人员将刘宇每次虚界任务结束后都会获得大量的新型菌类生物的消息传出去的话。
其他越界者很容易就会猜到刘宇拥有将虚界生物带入现实世界的能力,那么刘宇的麻烦可就大了。
为了避免麻烦,刘宇要招的研究人员必须守口如瓶,不能将这些信息暴露出去。
所以刘宇要让所有的研究人员都和自己签订终身协议和“生死状”,这样才能保证自己的信息不被泄露。
终身协议就是研究人员终身只能为刘宇工作,生死状则是一种针对普通人的特殊誓约道具,签订过生死状的人在违反生死状上的条约后,会瞬间死亡。
这两个契约看似非常苛刻,但其实绝大多数进行机密研究的科研人员都会签订这两个协议。
所以刘宇倒是不担心因为这两个契约会招不到人。
不过既然要签订终身协议,那么刘宇就要给签订协议的研究人员发一辈子工资,哪怕是他一点用也没有,也要给他发工资。
所以刘宇这次虽然要先新人,但也要招有潜力有前途的新人,这样自己才能不亏。
于是刘宇便抱着这样的目标,开始在内层招人。
由于刘宇对科研圈并不是很了解。
所以刘宇先是在内层的几所著名的生物专业的大学了解情况,看看那群大学的菌类研究比较有建树,那个新人比较有水平。
经过十多天的询问与了解,刘宇还真找到一个合适的人选。
卡斯特大学的一名生物系在读博士生,主攻的就是菌类研究,名字叫张宏。
虽然他只是一名博士生,但他的导师金融是新一代菌类学的领军任务。
虽然张宏只是金融众多学生中的一个,自己本身也没什么厉害的研究成果,但作为一个博士生来说,他的水平还是十分不错的。
并且金融对学生的人品是很重视的,所以张宏作为金融的学生,人品自然是没问题的。
而且正是因为他现在还没有成绩,所以刘宇才有几率招到他。
确定了目标人选后,刘宇便抓紧联系了张宏,想要和他见一面。
刘宇作为一名越界者,想要见一个普通博士生还是很容易的。
所以刘宇很快便和张宏见了面。
接下来的过程也是十分顺利,刘宇随便拿出了两种虚界的新型菌类,然后给他画了一堆大饼。
张宏本身便急需要做出有成绩的研究,来证明自己。
现在刘宇拿出两种新型菌类,并且还提出了很多合张宏心意的保证。
张宏经不起这样的诱惑,稍作思考便同意加入刘宇科研团队。
签订要契约后,刘宇便将组建团队的事情交给张宏了。
让他找一些合适的人选,组建一支合适的队伍。
张宏对于这件事自然是轻车熟路,于是张宏之前实验室的同事,同专业学弟学妹,尚未找到正式工作的学长中邀请加入团队。
很快张宏便拉起了一支二十二人的科研团队。
与这些人都签订完契约后,刘宇带着他们离开了内层,来到了外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