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章
第430章 王夫人素来不善于管家,从前打理府内产业也是靠嫁妆撑着,而今自然是依旧不在行的。王辞华也是想着如此,只能派了能干的丫鬟去帮着,又是照本宣科的事务,想来母亲也不会过于忧心。
而她期盼的事情也一直没有发生。纵然是尝尝需要与前院打交道的事务,王夫人也只是派人去说一声,王年昼时常不过来的,偶尔来一回,两人却也没有别的话。
不过,月院的琴倒是没有断过,王年昼在书房办理事物时,时常能听到隐隐的琴声,都会出神好久。月院,王夫人奏完一曲也会出神地望一望。这些,王辞华都是不知晓的。
父母之事,已经如此过了十几年,也不是王辞华能左右的。眼下,她却是另有极其要紧的事儿。
将大皇子派西北输送物资的渠道堵截,王辞华起先只是为了彻底铲除林家,协助陆临江办事以能顺利嫁入凤临王府,可是而今,她心中却是不忍了。
西北大漠,一望无垠的黄沙,百姓是在近几年也过上安稳的日子。记得在前世,王辞华也是走过西北,有一个小女孩盯着她的冷馒头,满眼都是渴望。从陆临江的信件中,王辞华又想起那位小女孩,前世自顾不暇,今世却是能帮一些吧,也算是为自己所作所为积福了。
王辞华不是圣人,王家众人她在意的不过是大房几人,其余人却是阻拦在她身前的拦路虎。但是,世间也不是全然为恶毒之人,无论是前世还是今生,她都受人帮助良多。她积累家财万贯,所行所住也不过是那一方床铺,还不如散了去,助人度过难关。
从前,大房拮据,一方帕子都是要用到关键时候,而今鼎铛玉石,金块珠砾,从眼前过,她却能做到眼皮子也不抬。大房的好东西太多了,金银之物反倒是俗气了。真正的好东西,别的豪门世家怕是还寻不到。
艾徘的心里可是在抽痛。她有做生意的天赋,渐渐的,大房的产业已经由她与邱先生共同打理了。产业虽不是她的,可看着财物一点点增长,成就感可是满满的。艾徘一小车的账铺搬到辞院,心痛得不想再看一眼。
艾徘伤感道:“小姐,可是真想好了?这全是我们自己的银子,换一车用不着的棉布棉花和吃食了。”
王辞华笑道:“哪里是用不着,等西北之事定了,这些物资便都能运过去了。我们在繁华之地生活安稳奢华,他们却连基本的吃穿住行都麻烦,还有那些守着边疆的战士,何等的辛苦。”
她顺手将旁边的账本压在一旁,也没有什么好看的。辞院索性是要倾尽所有财力,办成这件事了,再看财物有多少何必呢?
王辞华与邱先生书信商量之后,决定用最简单粗暴的法子来办成这件事,这也是最有实际效用的,最快速的办法。王辞华就是要与林家来争夺这个时间。
而所付出的也是巨大的。王辞华与邱先生的法子十分简单,就是大量收购林家要采办的物资,赶在林家之前将物资全部聚拢,使得林家没有地方买。如此一来,没有物资,谈何为大皇子派补给了。
这是一个好法子,却是需要极其庞大的资金做后盾。在无双酒楼,李曜曾经结舌,以为辞院能抵得上好几个王家。其实他错了,辞院能有此规模,何止是几个王家,却是有几十个王家了。
饶是如此,在王辞华与邱先生的预估中,怕是要倾尽钱财,才能彻底打赢这场战事了。
“小姐,信来了。”绣艾匆匆回府,手里拿着一封将将从江南送来的信。
王辞华展信一瞧,当年的棉花已经涨了三成。按照邱先生的估算,在三日后必将再涨三成。林家有多少钱,王辞华不知,可这个价钱想要长期而大量的供给,怕是一件难事了。
绣艾送来了信,接着便是烟茗亲自将信送来了,算算日子,那封信中所言的三日后,可不是接着这封信了吗?
果真,棉花又涨了三成。林家倒是狠狠心囤积了一批,可是没有法子,杯水车薪哪里能供应庞大的军队呢。没有棉花了,林家只能向邱先生收购。
邱先生也不是难说话之人,在落花河雅间接客,上得都是好茶好菜。想要收购可以,完全没有问题,我这儿有好几个仓库呢。至于价格吗,不多。
那厢林家一听,险些要跳起来了,这还不多?简直比市面上翻了三倍,林家的银子也不是白来的,他投诚大皇子,总是要作出一番成绩,就算大皇子贴补了,可也只有四成,其余都是林家自己出的银子。
这不成吗?那没法子了,价钱也报给你了,是你不要的。邱先生一摊手,便是端茶送客了,可是将林家气得要炸了。
行,你这儿不是抬高价钱,不买吗?我也抬着,看你收不收?林家本是打算看好戏,可没想到,邱先生都要了。林家起先是看热闹,随着各种补给物资的价格增长,接着就是惊恐了,而更惊恐得是邱先生竟然都收下了。落花河的财力到底该是多雄厚啊!
这些消息最晚不会超过三日,为了更好的连通消息,辞院甚至专门设立了水陆两条线路,马匹和身子健壮的信差随时待命,船队和最有经验的水上汉子都听候差遣,日夜兼程就为了随时知晓江南的情形。
前几封都是利好消息,几个丫鬟在旁边也看得心血澎湃,真是太爽了,简直打得林家毫无反击之力。他们甚至都能想到林家铁青的神情了。
而如今,将至年节,百姓该预备的年货和新衣都准备好了,辞林两家打价格战,对百姓的影响不大,倒是还有利于庄稼汉子了。不过,若是一点影响也没有,肯定是不可能的。
王辞华只想迅速了结此事,将影响降到最低,事后还会请邱先生恢复原本市场的秩序,可是在此之前,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事只能胜不能败。
第四封信,却是说得明白,林家已经完全没有法子了。整个江南再也难以收到物资,但是西北催得紧,林家在江南没有办法,咬咬牙,只能沿河而上,想要在北方暂时收到一批。
可是,他们没有想到,邱先生早是洞察了意图,在他们之前就开始收购,还是老法子,抬高价格,让他们无从入手。
林家是真的恼了,怎么收些常物有那么难?又不是稀世珍宝,这位落花河的邱先生万般与他们过不去干什么?
林家派人去谈,一律见了,也请喝茶了,却一点口风都透不出。渐渐的,西北吃紧了,大皇子亲自派人来催。林家这下是真兜不住了,只能说明实情。好嘛,大皇子一听就怒了,小样儿,区区一介商贾,敢和我作对,就等着吧。
于是,林家高兴了,你不是和我作对吗?现在就让你看看我的后台。只是,左等右等,怎么还没见效果呢?他们甚至连运送物资的船队和马队都找好了。
林家自然不知了,他们有后台,辞院难道没有后台?大皇子想要动辞院,太子自然是不肯的,就算太子肯了,凤临王世子怎么肯。那是未来凤临王妃的产业,岂是你一个小小的林家能针对的。
又是几日过去了,林家是真筹不着物资了,价格飞涨,辞院倾尽所有的财力,一力承担了。邱先生最后一封来信,却是言明辞院如今的财产情况。
所有的钱财已然用尽,除了大房王夫人原本的嫁妆没动,其余能变卖的,都开始出手了。至于那些倾世珍宝,也一样样暗自找买家了。
王辞华见信,也只是回了几个字,请邱先生拿主意,只要母亲原本的嫁妆不要出售,以及在江南成府旁边的宅子留下,其余都卖了去吧。成府旁边的宅子是王辞华留给母亲的,若是她在王家住得不开心,将来还能有一个去处,靠近成府,与成帝师成老夫人一起生活,总能安稳快乐许多,也能得成家的照顾。
最后一片叶子落下,辞院遭遇了最冷的寒冬。
府里还是没有改变,丫鬟们高高兴兴地准备过年,一个个喜气洋洋地领了新做好的棉衣和冬天吃的花生糖,零嘴。而辞院,小丫鬟们也都去领了,可大丫鬟一件都没有。
王辞华自然是不会亏待自己身边的人,她的首饰和值钱的物件也一律都当了,丫鬟们的棉衣和工钱是一样不少的。跟着王辞华时间长的丫鬟统统都不要,只说:“小姐,我们要与你同甘共苦。”
大丫鬟们都存够了钱,如今也将自己的私房都取出来,并不当着王辞华的面,统统给了艾徘,让她用在该用的地方,但有一条,切不可给小姐知晓了。
王辞华哪里会不知晓,几个丫鬟的心,她领了,但都是穷人家的孩子,赚钱不易,哪里能用他们的。她令艾徘将钱财都放好,等事情过去再还给几个丫鬟。可能在这之后,辞院又是另一番光景,丫鬟们有钱财傍身,出了王家也能过得安稳。
在江南,几个庄子都要卖了。辞院对佣户与下人一贯很好,辞院有难处迫不得已要卖庄子,佣户和下人们都没意见,甚至纷纷表示这个月的月银都不要了,干活也更为卖力了,力求能帮着辞院,卖得一个好价钱。
邱先生也是实在没有法子了,此事,不是轻易能办成的,买了庄子怕还是不够。他见着庄子里的人如此有心,却也感动了。辞院好心肠,也能得到旁人一样的对待,可见就是没了这些俗物,也能东山再起。
不出几日,几处庄子都卖了。买家从头到尾都没有露面,全是令一个下人来办的。价钱一分都不让,倒是比市面上贵了几分。邱先生就是打着讨价还价的主意,而今消息放出去了,盯着辞院产业的人可不在少数,就怕趁机杀价了,却没想到反倒是赚了。
等着签字画押后,邱先生拿着契约书一看,上面写着两个字,正是张五,而其余几张有签江天酌的,也有签田娘的,均是不还价,银子立刻送到面前。
王辞华见信很是感动,这是张五和田娘夫妻在帮她了。本以为萍水相逢,当个酒肉朋友,没成想,在最难的时候,还能有来助她。而不露面也是为着怕她不接受,这般有心,怎么能让王辞华不感慨了。
辞院各处产业都卖了,所有值钱的东西也都散尽了,王辞华又回到从前时候,好似辞院盛景只是黄粱一梦。
所幸,事情终于办成了。西北不必别处,物资无法跟上,却是难以成行。大皇子派在西北的军队,不战之时,就损失良多,不得已只能将将士全部都撤回来,以保持实力。
大皇子如此行为,圣上是看在眼里的,朝上之事终是有一个定夺了。为了西北百姓,圣上决定不战,但若是邻国太过张狂,那么云丰必要扬我国威,全力征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