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第302章 大房事业发展迅速,等到了京城,事业就将有新的发展。王辞华已一己之力怕是难以支撑,她需要一个人里应外合,才能稳妥行事。而大房之中可以依仗的只有王贤良,她的哥哥。
王辞华迟迟不说,也是担心王贤良会反对,她努力至今的心血可能付之一炬,而现今,王辞华不啻于在打赌。虽然不是最好的时机,可也是很微妙的时机。说服了王贤良,将来在外,就有他相助。王辞华不便出面的事,他就能办了。
“就是如此,哥哥。”绣秋将事情说完,王辞华在旁说道。
王贤良听着,面上渐渐不愉,眉头开始皱紧,等绣秋全部说罢,王贤良似是十分不信,看着王辞华沉思许久,倒是吐出一句话道:“怎会有如此荒唐的事,王家嫡出的小姐竟是做出此等事来。”
在王贤良看来,读书当官方是正途,做生意着实是末路了,只是为了满足自身的贪念。也不怪他有这个看法,王年昼自小就在王贤良面前就是一副为官为民的高大形象,加之他早早入纹筑书院,接触的都是当朝的大儒,自然会觉为商者铜臭了。
王辞华倒是能理解哥哥的想法。没法子,她这个哥哥什么都好,就是太正直了。虽然懂变通,可着实不是活络。王贤良是必定要成为贤臣的,为圣上办事,为百姓请命。王辞华也担忧哥哥如此,将来是否会为自己引起祸事,见情形已微妙还要往前冲,不懂迂回,只尽一个贤臣的本份呢?
王辞华看了一眼自己紧紧皱眉的哥哥,好歹父亲还知晓变通呢,自己哥哥可不能成为二愣子啊。王辞华拉住王贤良的手,慢慢说道:“哥哥,你别急。还请哥哥想一想,辞院从前是什么日子,大房从前又过得是什么日子,而今却又是什么日子?”
王辞华说着,绣秋赶紧端上消暑的酸梅汤,正盛放在上等玉碗中。王辞华见状,亲自捧起玉碗递到哥哥嘴边,她笑道:“哥哥,从前辞院何曾用得这般名贵的碗碟。”
王贤良本是神情不悦,闻言将玉碗拿在手中,通体冰凉,手感细腻,顿时陷入沉思。王辞华继续笑道:“如此,辞院不说是富丽堂皇,可一切用度都是上等,比起林院与淑院自不逊色。大房的日子也好过许多……”
王辞华还未说完,就被王贤良打断道:“难道三妹妹是贪慕虚荣之人?玉碗能用,难道普通的碗碟就用来吃饭了吗?”
“哥哥,普通的碗碟自然能吃饭,可碗碟里摆的吃食,与现在是一样的吗?”即使王贤良是自己关系最亲近的哥哥,王辞华还是不得不反驳。
在有些书生眼中,过得舒适好似就是过错了。读书写字尚且要讲究上等宣纸湖笔,为何女子的衣裳料子首饰不能在量力而行之下,更精致美好呢?况且,王辞华只是对生活之事讲究,并没有过度奢华。
王辞华道:“从前,大房一切用度都由院里拨,辞院何尝能过得安稳?芬姨娘房中连冬天的薪炭都不足,多要一块却要看婆子的脸色,难道那才是应该过的日子?”王辞华可没有忘记,芬姨娘的屋子和冰天雪地一般,极冷,整个身子都缩在一起,手里还要做针线。那日子,却好似还在前夕。
“如今呢?哥哥可去姨娘院中看过,摆设虽不见顶好,可姨娘身上穿的,寻常进补的,都是好东西,比林院丝毫不差。”芬姨娘的身子已然太虚弱了,王辞华特地请无为大夫调理,绣满又能做吃食,药膳不断送过去,芬姨娘的脸色已不再蜡黄。现今,芬姨娘可说是什么都不缺,过得很从容,脸色也红润起来,仿佛真是过上好日子了。
王贤良闻言,不再说话。自己母亲从前的摸样还历历在目,缩着身子,不敢说话不敢动,就是眼神都是底下的,任何事都要看林姨娘和父亲的脸色。满脸的愁容,脸色永远是蜡黄的,似乎头上也有零星白发了。
王辞华道:“哥哥,大房过得很好。芬姨娘身边有钱,身子养好了,底气也有了,房中的丫鬟也能听命了,过得从容安详,难道不好?”
“哥哥再想想我从前的摸样?可不是畏缩不敢说话的,如今呢,哥哥觉得如何?”王辞华问了一句。
她身上穿着雨后天晴色的裙袍,并不新了,可面料极好,看着很敷贴。头上随意戴着一根簪子,银丝掐的,但周遭都镶满了绿宝石,并不明显,看着却是贵重。其余该有的首饰也有,并不多,不像王淑华般一眼就能瞧见,沉甸甸压在身上,都是精致轻巧之物,可绝不是寻常能买到的。
最有变化的还是王辞华的气质,她捧着杯盏饮茶的动作都透着从容大气,有着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气度。王贤良在纹筑书院中也有几位世家女眷,也只有真正百年世家,门风极好的府里才能养出如此气度。
王贤良想着,旁边的绣秋笑着在王贤良手边又搁了一杯酸梅汤,位置摆放得很好,不会令他一挥手就扫到,也能一抬手就不费劲拿上。王贤良见状,才将手中早已喝干的茶盏递给绣秋,慌神间竟是忘记杯子干了,还喝着呢。
绣秋一笑,将杯子撤下,却是不紧不慢,进退有度。王贤良不禁想起辞院的丫鬟,各个行事都是稳当,就连最咋呼的绣檀办起事来都不差的。辞院已符合一切名门世家的标准,而王辞华也已成为一位出色的贵府嫡女。
王贤良忽然一笑,道:“是哥哥固执了,辞儿过得很好,哥哥还要感谢辞儿撑起大房,照料芬姨娘呢。”说着,王贤良脸上显出凄楚的神情,苦笑道:“全怪哥哥没用,又是顽固,借着妹妹的好处,却还要责怪你。”王贤良说罢,就将酸梅汤一饮而尽,好似手边不是汤水而是烈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