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山村
一天后苏晓峰回到了爷爷家里。到了家蒙头就睡。
等睡醒的时候已经是晚上了。
爷爷家以前在县城有个房子,但是后来给大姑家住,自己搬去了乡里。
这个在大山中的山村并不大,只有三十几户人家。
当然,苏晓峰对这些人并不熟悉。
也没有打算在这里长久的住下去。
夜里,他拿着手电筒打开了地窖。
查看了一下爷爷所留下的东西。
还挺隐秘的,地窖中还有一个暗门,而这个暗门的位置如果不挪开那口破缸根本发现不了。
第二天一早,苏晓峰背着背包再次出发。
按理说,距离高考只有三个月了,他回到户籍所在地的省份,应该快点找好学校,然后努力的学习几个月时间。
但是他并没有这么做,在找到一个学校愿意接收他之后,就约定好高考前回来考试。
他谎称自己这几个月还要到之前的学校学习。
做完这一切的苏晓峰,拿出手机。
点开了提前联系好的一个人的头像。
这是一个看起来很文静的女孩,名字也很文静,叫余文静。
不过她的备注名字却是:支教校长。
是的。
这就是苏小峰的打算。
他觉得自己在学校再学三个月,对于自己的成绩提升用处也并不大。
但是如果能在这三个月利用好能力,可能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而手机中的这个余文静校长,其实是一个师范毕业的学生,毕业后在看到一个新闻后,毅然决然的选择走进大山支教。
如今已经两年多了。
而这两年多的时间,她在网上发了无数的邀请来大山支教的帖子。
开始的时候,响应者很多。
但是真正来到这里的人很少。
而真正决定留下来支教的人就更少了。
苏晓峰曾经的生活,相对于这里,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因为大山的阻隔,即使山里有着不少的特产,也只能眼睁睁的烂在山里,烂在地里。
苏晓峰曾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个帖子。
有个人发了她所在山区的照片,很穷、看不到希望。
很多人就在帖子下面吐槽。
说是这里的人很懒,不然这个年代怎么会有穷人。
即使穷也不至于穷成这个样子。
听起来好像很有道理。
但是当你真的深入了解后,你就会发现这种印象流派的发言是多么离谱。
真的,穷真的不意味着肯定很懒。
不意味没有进取心。
他们每年秋天卖粮的时候,都会用牛托着,翻山越岭走上两天才能卖掉。
可以想象,他们几头牛又能卖多少粮食呢?
有人会说,既然种地没有出路,为什么不去打工。
也对,确实可以去打工。
但是家里人怎么办?
家里的劳动力走了,他们如何生存。
你要知道,这可是一个卖个粮都要翻山越岭走两天的地方。
很多人从小就没有吃过什么苦,所以可以理所当然的认为别人应该和他那样生活。
可是他们不知道,他能过上那样的生活是多少人付出了什么样的努力和汗水换来的。
那个帖子很快就在一片批评声中删掉了。
而那个发帖子的人正是余文静,她只是希望有人可以关注这里。
能吸引到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来帮孩子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