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献良策
“真是什么都瞒不过太子殿下。”刘伯温嘴角弯了弯:“今日在下和崇祯的旧臣聊了聊,对于当前的形势也基本了解,目下京师周边,方圆几百里已经没有任何可用之兵,北京城此时已是一座孤城。”
“若是死守,诺大的城池,十二座城门,我们五万兵马分散守城虽然勉强够用,但是同时也会陷入极端的被动,以李自成的兵马数量来看,完全可以展开阵势同时进攻所有城门,如此一来城破只是时间问题。”
“所以微臣也十分赞同伏击,至于那个崇祯旧臣所说的伏击地点是真是假,还是应该让我们的人亲自去探查一番才是。”
北京城墙虽然坚固无比,但是同时范围太大,无法处处兼顾。
即便是能守住,李自成只要围城不攻,城内五万兵马和几百万百姓,不出两天就要断粮。
就算有朱元璋从明初调粮,也不够这几百万人吃的。
到时候没等击溃李自成,明初的经济就崩了。
朱标点点头:“这一点我也想到了,还请您继续说下去。”
刘伯温微微一笑,继续说道:“目前闯逆的优势在于人多势众,我们正面对敌没有任何优势,还是应该先派出一部分兵力进行伏击,袭扰,用机动性强的轻骑兵打乱叛军的阵脚。大军人多,行军速度缓慢,利用机动性打乱他们的行军队形,虚张声势布上疑兵,人数众多的杂兵必然大乱,闯逆必定需要大把时间调整。所以此战不求杀敌,只求减缓其行军速度,打击其士气。”
“第二,封锁京师城门,只打开朝南的永定门,许进不许出,城头设置神箭手,但凡有飞禽从向外飞出一概射杀。此举是为了提防城内的闯逆细作,我们这五万兵马乃是奇兵,绝不能让闯逆知道我们的存在!”
“第三,抓紧时间将京城四周的百姓残军收拢至城内,再将方圆五十里内所有的民房烧毁,水井填土,粮草能及时带走,带不走的就烧掉。西北东三个方向的隘口桥梁全部捣毁,只留南向的通道,此举乃坚壁清野之策。李自成五十万大军消耗巨大,无粮无水还无处可抢,时间久了,叛军必定大乱!”
“第四,收拢城内所有军资统一调配,靠近城墙十丈范围内的民房全部拆除,砖瓦用于加固城池或是丢向攻城的叛军!在城内要道及城墙周边打井,收集护城河水,一来可以方便饮用,二来可以在危急时刻浇在城墙上,现在天气寒冷砖墙遇水就是冰墙!”
“第五,在城内募集壮丁协助守城,老弱妇孺可帮助搬运军械以换取钱粮。”
“第六,示敌以弱,让李自成大军轻敌冒进,引诱其攻城,骄兵必败!以上,殿下感觉如何?”
听到这里,朱标不禁竖起了大拇指:“好!真不愧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刘伯温!”
这六条建议,每一条都抓住了敌我双方的利害要点!
实施恰当的话,他们的伤亡会大大减小!
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收拢残兵灾民,有了系统的金拱门,钱粮总有机会补充,但是参战人员明初可是一点都拿不出来了。
现在北京城内至少还有两百万人口,再加上城外收拢的残兵,筹集十万兵马绝不是问题!
想到这里,朱标顿时感到希望满满,“除此之外,还可以在城外埋伏兵马,在李自成大军久攻不下之时,狠狠地踢他们屁股一脚!”
“哈哈哈哈!”众将开怀大笑。
整体来看,李自成行军速度会很慢,攻城也必定是久攻不下,时间久了无水无粮,五十万大军军心涣散,士气大跌。
那时候,攻城不下,饥肠辘辘的叛军已是身心俱疲。
再趁此机会利用系统传送门,将一队人马传送到敌军后方突然袭击,敌军必然崩溃!
如此就能在付出极小的代价下,击退流寇大军!
正当众人大笑之时,刘伯温却发出了一声叹息。
“唉!计划虽好但是实施却十分困难啊!眼下我们的粮草只够五万大军三五天的吃食,哪里还有钱粮分给城中百姓啊!”
朱标回身问“后勤部长”李善长:“我们带来了多少粮草?”
李善长摇摇头:“太子殿下,属下无能,只筹集到了一万石粮草……”
明初的南京城久经战乱,百废待兴,一品大员家中都难有余粮,这种情况下还能征得一万石粮草的也就是李善长了!
但是即便如此,也只够大军吃三四天。
在场将领纷纷低下头,想着怎么劝说部下每日少吃点,多坚持几日。
刘伯温也是连声叹息:“如此以来,我的计划根本无法实施啊!”
朱标却突然拱手一拜,笑道:“这些足够了!辛苦李太师!”
闻言,众人齐刷刷看向朱标,不敢置信。
足够?
这太子爷不会真的觉得,五万人马在四天,能内击退五十万叛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