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暴风雨前的宁静
大体方针定下,剩下的诸如夜巡安排等小事,就无需李青婉亲自过问。
众将走时,李青婉叫住了张阳明,说是有要事相商。
走出营帐,楚玉朗拉住刘旗走到一个无人之地,悄悄问道:“刘大人,敢问公主殿下和张将军他们二人是何关系啊?我总感觉殿下对张将军的态度和对咱们不太一样啊!”
刘旗白了他一眼,没好气地道:“你这不是废话吗?张将军可是从小便被圣上当成驸马在培养的,和公主殿下一同长大,可谓是青梅竹马!我估计啊,这次殿下班师回朝,陛下就该下旨赐婚了。”
楚玉朗露出羡慕的神色,成为驸马,那可就是进入了盛云皇室,真正的一生无忧。
不过他倒也不觉得嫉妒,毕竟张阳明无论是胆识还是人品,都令他钦佩不已。
这样的人和公主结合,才可称得上是天作之合。
李青婉倒没有想到楚玉朗会如此八卦,她将张阳明留下来,只是有些事情,不太方便在众将面前讲出来而已。
“关于在暨州和昇州作乱的邪魔,你怎么看?”
邪魔之事,如果说这里有办法对付的人,也唯有张阳明。
张阳明一听是这事,脸色也变得无比凝重。
“多半是陈无道和邪魔达成了某种交易,以三州生灵,换他阳当无忧。”
“可是邪魔又怎会主动与人合作,它们不是从来都只把我族当作血食吗?”
张阳明摇摇头,道:“这个中缘由,我也不知晓。不过此事你也不用太过忧心,我观那邪魔尚且虚弱,近几天应该不会找上门来。”
李青婉并没有因为张阳明一句话就舒展眉头,而是继续问道:“那几天之后,邪魔恢复,又当如何?”
“我已传讯回门内,门主定会派人尽快赶来。柳门距此地有五千里路程,以门中长老脚力,大概需要四到五天。我们静候即可!”
日行千里,便是上等的良马,也难以做到,柳门一位长老就能有此赶路速度,实非凡人之力可为。
听到柳门会派遣长老级别的人物前来,李青婉一颗悬着的心才总算放下。
她盯着张阳明,直看得后者都有些不好意思的时候,才缓缓说道:“当初父皇执意将你送入柳门之中,会不会就是为了今天?”
张阳明闻言,哑然失笑,良久,他才道:“陛下确实雄才大略,当世明主,但也不能神机妙算到这种地步吧。门主那等存在,可都没有料到这里会出现邪魔的踪影。”
李青婉也笑了,她才发觉自己这个想法太过疯狂,倘若惠帝真能在十年前就算到这一步,那和神仙又有什么区别?
盛云皇宫,正在喝茶的惠帝突然打了个喷嚏。
帝后在一旁打趣道:“怎么,这又是哪家的姑娘在念着陛下了啊?”
惠帝摸了摸鼻子,悻悻道:“我看,就是你家那个小妖精。都跑这么远了,还不忘在背后说我坏话。”
提及李青婉,帝后的眼中也流露出几分思念。
“也不知婉儿在那边,是否一切顺利。”
“放心吧,有张家小子陪着,出不了什么差池。前两天还有快马来报,婉儿已经成功招降楚玉朗,并攻占了阳当四州。不愧是我的女儿,没给我丢脸!”
与惠帝一脸兴奋不同的是,帝后面色平静,明显对这些打打杀杀的东西不感兴趣。
“等婉儿回来了,赶紧把她和张家小子的婚事办了吧。她都这么大了,也是时候收心在家相夫教子了,带兵打仗这种事,还是得让你们男人来。”
惠帝连声称是,道:“都听你的,等他们班师回朝,我在城外设宴,当场就赐婚。”
帝后笑着点了点头,突然又想起了什么,道:“对了,乾儿带回来那个丫头,你觉得怎么样?”
惠帝本来还算正常,听完帝后的话,嘿嘿一笑,那笑容怎么看怎么奸诈,完全没有一国之君应有的风度。
“定远侯想与我皇家结个姻亲,对现在盛云的局势而言,无疑是雪中送炭。反正我看羽儿和那丫头这两天玩得挺开心的,既然他们俩合得来,那定下这门婚事,咱们也不吃亏嘛!”
太子当初单骑前往通州,本以为要费一番口舌,没想到到了那里却受到定远侯的格外礼遇。
对于太子提出的阻击义洵大军、捍卫通州的条件,定远侯是一口答应,但他同时也有个小小的请求。
定远侯有一女,刚过九岁,他想以此女和盛云皇室联姻,而且必须是正室。
当然不是现在,而是先把婚事定下来,等定远侯的女儿年纪到了,再行出嫁。
正室的条件,那就代表联姻的对象只能是三皇子李定羽,因为太子和鲁王早已娶妻。
太子不敢妄下决断,定远侯也不急,让他回来问问惠帝的意见,同时,他还让太子带着他的女儿一齐回京。
这个决定,令太子都忍不住一惊,不过想了想,也合情合理。
只要定远侯兵权尚在,那么皇室就不敢拿她女儿怎么样。
更何况,定远侯如今主动向皇室示好,等于是将女儿当成人质送到了惠帝手中,惠帝只要不是太蠢,就会认真考虑他的条件,而不是做出要挟之举。
而事情的发展也正如她所预料的那样,惠帝对这门亲事非常赞成。
帝后呢,她本不太愿意把儿女当成政治联姻的工具,但仔细一想,若两个孩子真心实意,相互倾慕,那么结合之后也多半会幸福。
只要结果是好的,最初的目的是否单纯,其实也没那么重要。
“既然这样,那就先将那丫头养在宫中几年,待她到成婚的年纪,再为羽儿准备大婚。”
这个剧本,和张阳明何其相似,不过一个是驸马,一个是王妃。
而且更好的一点是,李定羽和定远侯之女很合得来,不像李青婉、张阳明那样,互相掐了十几年,让惠帝和帝后操碎了心。
……
“陛下,那盛云贼子又派人在城下叫骂,军中将领已经有不少憋了一肚子火,纷纷请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