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定计!兵分3路
楚玉朗、刘旗等人于扈州城内按兵不动,一方面是等待李青婉和张阳明,另一方面也对张子谦存了监视之心。
毕竟新降,忠心肯定不够,还需要好好考察一番。
眼看时间一天天过去,粮草不断减少,楚玉朗心中干着急,却也没有办法。
这一日,李青婉、张阳明二人抵扈。
扈州城太守府,原是张子谦的公私两用府邸,现在成了盛云驻军的议事大厅。
李青婉一来就将楚玉朗等人召集于此,对着沙盘就开始发号施令。
“阳当全境共有八州,楚将军原据三州,如今又下一州,阳当疆土已失其半。此战战果如何?”
楚玉朗答道:“扈州城守军三万,首日攻城斩三千,余者皆降。我军亡五千余,除重伤者,还有九万战力。”
刘旗跟着道:“安国海率军五万救援,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下官侥幸斩首万余,俘五千。我军亡两千余,重伤千余。”
李青婉点点头,对于这个战损比,她还是比较满意的。
“据细作搜集到的讯息,阳当皇城有守军十五万,其余三州守军五到七万不等,加上安国海逃回去的人马,阳当有生战力应该超过三十五万。”
楚玉朗等人默然,别看他们方才获取一场大胜,但手中兵力加起来都还不到三十万。
算上降兵估计有,但是真打起来,这些人不倒戈相向就是万幸,根本不指望他们能真心杀敌。
“诸位,如今我等兵合一处,远胜过阳当任何一地的兵力布置。且扈州已下,阳当皇城再无屏障,陈无道贪生怕死,一定会将各州兵力调集至皇城固守。此战,利在我,而不在敌。”
张阳明见大厅内气氛有些低落,适时出言鼓舞士气。
刘旗心下疑惑,不由问道:“敢问张将军,何出此言呐?”
张阳明笑道:“秋收将至,虽是喜庆时节,但也意味着上年存粮将尽。陈无道集结重兵固守皇城,虽是难攻,但城中粮草必无法持久。”
“我等大军,只需围而不攻,不出三月,陈无道必开城门。不过彼时他是战是降,就不得而知了。”
李青婉伸出两根手指,道:“两个问题,其一,我等粮草从何而来?其二,陈无道兵力多于我等,为何需要死守?他若开城决战,胜负难料。”
张阳明道:“第一个问题好解决,阳当精锐集结皇城,我们只需派出一两万精兵,便可轻取三州。届时坐拥阳当七州,以为粮仓,何愁无粮?”
“至于如何让陈无道不敢出城决战,公主殿下自有妙计!”
回来的路上,张阳明一直追问李青婉的后手,但后者总是三缄其口。
为了给自己出口气,也为了探出那个自己一直想知道的秘密,张阳明在此小小摆了她一道。
楚玉朗等目光望去,李青婉心中暗恼,但她深知此刻军心不稳,需要她扔出定海神针。
“诸位不必担忧,陈无道若是固守不出,还能多享几个月荣华富贵。倘他不知死活,出城决战,那本公主定让他有去无回!”
李青婉倒不是在说大话,惠帝即位前,盛云的国力就已不下于阳当。
惠帝在位这些年,扩充军备,加强训练,军事实力稳步提升。
反观阳当,战乱不断,早已元气大伤,不复当年。
此消彼长之下,盛云若是有心,灭阳当不过谈笑间。
即便而今在军队数量上略有不足,但要论战力,盛云一方还是占着优势。
听得李青婉自信的言语,刘旗和盛云众将受到鼓舞,热血澎湃。
楚玉朗和他手下几人,仍抱有怀疑,但也不敢说出什么扰乱军心的话来。
“众将听令!”
李青婉一声喝出,张阳明、楚玉朗等等齐齐抱拳,洗耳聆听。
“张阳明领精骑两万,从北面取暨州,楚玉朗领精骑两万,从南面昇州。我限你们二人,三日之内攻克两州城,包夹邯州。”
“本帅领大军,正面赶赴阳当皇城,吸引陈无道注意。切记,你们最多只有七天时间。七天后,若不能在阳当皇城下与本帅汇合,本帅即刻撤军。你二人,可有异议?”
楚玉朗没有任何迟疑,当即领命,张阳明心有不满,觉得李青婉此举有公报私仇的嫌疑,但这里毕竟有不少外人,他也不好发作,只能拱了拱手,权当应答。
“既无异议,你们各自检点军士,出发吧!”
刘旗见李青婉并未安排自己,忙道:“敢问殿下,下官作何安排?”
“我给你五万军士,务必守住扈州城,不容有失!”
“得令!”
……
两万精骑,看似不多,但李青婉手头上能用的骑兵,也就五万出头。能分给楚玉朗和张阳明一人两万, 已经算是冒了极大的风险。
为何她要定下七日之约?
因为七天时间,是她能争取到的最长时限。
再拖下去,陈无道一方必能发觉不对,届时派出骑兵冲阵,广袤的平原上,盛云大军就是待宰的羔羊。
张阳明心中也清楚这一点,所以他纵然不满,还是带着铁骑全速赶往暨州。
长距离奔袭战,可以算是他最为擅长的作战方式。
……
“陛下,盛云大军兵分三路,一北一南两支骑兵各自奔暨、昇二州驰去,中路大军则朝着皇城开赴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