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轻微病态心理的秘密(2) - 心理医生不会告诉你的秘密 - 雅瑟编著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4章轻微病态心理的秘密(2)

评析:

回答“是”为1分、“否”为0分。将各题得分相加,算出总分。

25~40分:说明你对自己信心十足,明白自己的优点,同时也清楚自己的缺点。不过,在此警告你一声:如果你的得分将近40的话,别人可能会认为你很自大狂傲,甚至气焰太盛。你不妨在别人面前谦虚一点,这样人缘才会好。

12~24分:说明你颇有自信,但是你仍或多或少缺乏安全感,对自己产生怀疑。你不妨提醒自己,你在优点和长处各方面并不输于别人,特别要强调自己的才能和成就。

11分以下:说明你对自己不太有信心。你有些自卑和自我压抑,因此经常受人支配。从现在起,尽量不要去想自己的弱点,多往好的一面去想。自己看重自己,别人才会真正看重你。

心理问题25虚荣

■不拥有那些好东西,我会受不了

■问题描述

生于小康之家的大郭工作能力不错,但虚荣心很强,在单位没什么人缘。今年春天,大郭辞去了原来的工作,开始了新一轮的求职。由于一般大学的本科学历让他觉得没面子,于是他在校园附近花200元买了一个“北京大学”的假文凭,并凭此混进了一家大公司,四处吹嘘他是北大学子。北京大学毕业生还是比较显眼的,大郭过了一段春风得意的日子。但很快,公司内部组织的同学聚会就让大郭像白娘子喝了“雄黄酒”——现原形了。从此,大郭在公司里狼狈不堪,被迫在周围同事的鄙夷的目光中离开了。

■问题分析

虚荣心是以不适当的虚假方式来保护自己自尊心的一种心理状态,指一个人借用外在的、表面的或他人的荣光来弥补自己内在的、实质的不足,以赢得别人和社会的注意与尊重。这是为了取得荣誉和引起普遍注意而表现出来的一种不正常的社会情感。简单地说,所谓虚荣心就是扭曲了的自尊心。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具有虚荣心,虚荣心是一种很复杂的心理现象。法国哲学家柏格森曾经这样说过:“虚荣心很难说是一种恶行,然而一切恶行都围绕虚荣心而生,都不过是满足虚荣心的手段。”

虚荣心强的人喜欢在别人面前炫耀自己昔日的光荣经历或今日的辉煌业绩,他们或夸夸其谈,肆意吹嘘,或哗众取宠,故弄玄虚,自己办不到的事偏说能办到,自己不懂的事偏要装懂,一切都是为了抬高自己。虚荣心强的人喜欢炫耀有名有地位的亲朋好友,希图借助他人的光环来弥补自己的不足,而对那些无名无分、地位“卑微”的亲朋则避而不谈,甚至唯恐避之不及。

人为什么会产生虚荣心呢?这与人的需要有关。人类的需要有很多种,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等。一个人的需要超过了自己的担负能力,就会想通过不适当的手段来达到自尊心的满足,这就产生了虚荣心。虚荣者在虚荣心的驱使下,往往只追求面子上的好看,不顾现实条件,最后造成危害,有时甚至产生犯罪动机,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虚荣者的内心其实是空虚的,他们表面的虚荣与内心的空虚总是不断地斗争:没有满足虚荣心之前,因为自己不如他人而痛苦;满足虚荣心之后,又唯恐自己真相败露而备受折磨。虚荣者的心灵总是痛苦的,完全不会有幸福可言。虚荣心男女都有,但总的说来,女性的虚荣心比男性强。

虚荣心是不实事求是,不考虑具体条件,追求虚假荣誉的表现,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打肿脸充胖子”。有人把虚荣心的表现分为14个方面,我们平时有没有这种类似的表现呢?

1.喜欢谈论有名气的亲戚朋友或以同名人交往为荣。

2.热衷于时髦服装,倾慕西方的流行品牌。

3.行事、购物喜摆阔气。

4.不懂装懂,好吹牛。

5.热衷于追求一鸣惊人的效果。

6.对名著、影片一知半解,便夸夸其谈。

7.好表现自己,尤其想在大庭广众之下露一手。

8.好掩饰自己。

9.对表扬沾沾自喜。

10.对批评耿耿于怀。

11.表面热情,内心冷淡,爱讨好别人。

12.找对象过分追求长相、门第。

13.婚礼讲排场、摆阔气。

14.凡事讲面子。

虚荣心理,其危害是显而易见的。其一是妨碍道德品质的优化,不自觉地会有自私、虚伪、欺骗等不良行为表现。其二是盲目自满,固步自封,缺乏自知之明,阻碍进步成长。其三是导致情感的畸变。由于虚荣给人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需求多且高,自身条件有限不可能使虚荣心得到满足,因此,怨天尤人、愤懑、压抑等负面情感逐渐滋生、积累,最终导致情感的畸变和人格的变态。严重的虚荣心不仅会影响学习、进步和人际关系,而且对人的心理、生理的正常发育,都会造成极大的危害。

虚荣心理的产生及其强弱与个体心理品质、思想修养有着直接的关系。除此之外,还受个体所处的生活环境及社会文化传统的影响。

1.自尊心过强的人容易产生虚荣心理。每个人都有维护自尊的需要,每个人都喜欢听恭维、赞扬的话,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人本性的显现。如果一个人的自尊心过于强烈,渴望获得别人的重视、尊重和赞扬,而自身又缺乏过人之处,不具备足以令人称道的实力,则不得不寻求其他手段,如借用外在的、表面的东西,甚至是他人的荣光来弥补自己实力的不足,以此满足自尊的需要。在此过程中,虚荣心理的产生在所难免。

2.私心过重的人容易产生虚荣心理。私心过重的人会时刻考虑个人的利益得失,总希望自己时时处处胜过别人、超过别人。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常常煞费苦心地借助本来不属于自己的、虚假的荣誉来掩饰个人的缺陷和不足,以抬高自己,显示自己的“过人之处”。

3.缺乏自信的人容易产生虚荣心理。虚荣心理的产生往往是那些缺乏自信、自卑感强烈的人进行自我心理调适的一种结果。某些缺乏自信、自卑感较强的人,为了缓解或摆脱内心存在的自惭形秽的焦虑和压力,试图采用各种自我心理调适方式,来弥补内在的不足,以缩小自己与别人的差距,进而赢得别人对自己的重视和尊敬,虚荣心便由此而生。

4.处于特定社会文化环境中易产生虚荣心理。在人际交往中注重“面子”,是中国人长期形成的一种社会心理。所谓“面子”,是一个人在别人心目中所应有的地位,代表着人的荣誉和尊严。注重“面子”的文化传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中国人虚荣心理的产生。

■解决之道

一、改变认知,认识到虚荣心带来的危害

虚荣心强的人,在思想上会不自觉地渗入自私、虚伪、欺诈等因素,这与谦虚谨慎、光明磊落、不图虚名等美德是格格不入的。虚荣的人为了表扬才去做好事,对表扬和成功沾沾自喜,甚至不惜弄虚作假。他们对自己的不足想方设法遮掩,不喜欢也不善于取长补短。虚荣的人外强中干,不敢袒露自己的心声,给自己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虚荣在现实中只能满足一时,长期的虚荣会导致非健康情感因素的滋生。

二、端正自己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1.提高自我认知的能力。要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分清自尊心和虚荣心的界限。

2.做到自尊自重。诚实、正直是做人最起码的要求。我们绝不能为了一时的心理满足而丧失人格。只有做到自尊自重,才不至于在外界的干扰下失去人格。崇尚高尚的人格可以使虚荣心没有抬头的机会。

3.树立崇高理想,追求真善美。人应该追求内心真实的美,不图虚名。一个人追求真善美就不会通过不正当的手段来炫耀自己,就不会徒有虚名。很多人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就是因为有自己的理想。同时,要正确评价自己,既看到长处,又看到不足,时刻把实现理想作为自己的努力方向。

三、摆脱从众的心理困境

从众行为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另一面。对社会上的一种良好风尚,就要大力宣传,使人们感到有一种无形的压力,从而引发从众行为。如果社会上的一些歪风邪气、不正之风泛滥,也会造成一种压力,使一些意志薄弱者随波逐流。虚荣心理可以说正是从众行为的消极作用所带来的恶果。例如,社会上流行吃喝讲排场、住房讲宽敞、玩乐讲高档,在生活方式上落伍的人为免遭他人讥讽,便不顾自己的客观实际,打肿脸充胖子,既劳神又伤财,还弄得负债累累,完全是自欺欺人。所以我们要有清醒的头脑,面对现实,实事求是,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去处理问题,摆脱从众心理的负面效应。

要正确对待舆论,正确看待他人的优越条件,将其作为自己前进的动力。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满足自己的需要。只有自信和自强,才能不被虚荣心所驱使,成为一个高尚的人。

四、调整心理需要

需要是生理的和社会的要求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人活动的基本动力。人有对饮食、休息、睡眠、性等维持有机体生存和延续种族的生理需要,有对交往、劳动、道德、美、认识等的社会需要,有对空气、水、服装、书籍等的物质需要,有对认识、创造、交际等的精神需要。人的一生就是在不断满足需要中度过的。可人毕竟不能等同于动物,马克思指出:“饥饿总是饥饿,但是用刀叉吃熟肉来解除的饥饿不同于用手、指甲和牙齿啃生肉来解除的饥饿。”在某个时期或某种条件下,有些需要是合理的,有些需要却是不合理的。

■心理测试

虚荣心的自我测试

请选择“是”或“否”回答下列问题。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