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卷六泰山封禅?
第475章卷六泰山封禅?不过如今船只未到,刘协就算是干着急也没什么用处。
“青州荒芜,最要紧的还是先将粮食种下去,维持春耕。”
刘协在等待间隙,只得让司马懿负责青州政务,主持青州今年的春耕。
袁谭将青州百姓全部带走,现在青州的土地数量要远远大于人口数量。
将这些土地尽快利用起来,确保今年青州的粮食收成,如此才能够保证就算将那些青州百姓都给追回来,也能够提供上粮食。
“河北府库中的粮食,大概要用于此次远征辽东。徐州、淮南的粮食今年也顶多自给自足,从荆州调粮路上的耗费又太大。”
刘协安顿司马懿:“一定要尽可能的将青州田地恢复春耕。”
“喏。”
不过现在青州人口严重不足也是事实。
司马懿也询问刘协:“陛下,能否将青州均田的田地数目增加?”
“比如……一人可以得百亩,乃至两百亩农田?如此,说不定才能够将青州的田地尽可能开垦?”
听到司马懿的意见,刘协第一个反应便是——
“农户能够照料的过来吗?”
田地,不是分的越多越好。
受耕作技术的限制,一个成年男子能够耕耘七十亩露天其实就是最合适的。
再多,其实反而对农事无利。
“应该没问题。”
司马懿心里估算了一番。
“自从和草原开始贸易以来,其实河北的耕牛数目一直稳健增长,完全可以多调一些到青州来。”
“此外,曲辕犁还有肥料,一个省力,一个省时,现在一个农户能够耕作田地的数目比之前其实要增加了三成不止!”
如今的生产力,在不知不觉之间,其实比之二十年前已经有了长足进步。
不光是粮食产量发生了进步,就连一个百姓能够耕作的土地也是增加了不少。
也正是因为这些生产力的提高,才能够让百姓有时间和精力去参加科举,去河北的冶铁工坊、长安的制砖工坊前去劳作。
只不过这些变化都十分隐晦,以至于极难有人发现。
今天司马懿详细给出一些数据后,刘协才知道如今的生产力已经不能用过去的方式来计算。
“这些都是孔明平日整理工部文书的时候计算出来的。”
司马懿也没有刻意隐瞒功劳。
“孔明对这些涉及到算术的事情一向比较关注,耕牛数目的增加,还有百姓比之之前清闲的结论也是他得出来的。”
“嗯。”
刘协点头。
“总算能听到一件好事。”
“可是仲达,即便一人多均些田地,怕是也不能够将青州之事解决吧?”
如今的青州,大抵只剩下十五万户百姓。
比之巅峰时期,要少了整整三倍。
若是处理不好,青州怕是会迅速衰败下去。
“陛下,倒还有一策。”
“仲达说来与朕听。”“以前官府统计的时候,其实并未将沦为奴籍的奴婢算入进来。”
“如今青州人口空缺,若是陛下能够赦免一部分奴婢,分予田地,这青州之田地,大致也就不会太过荒芜了。”
奴婢?
刘协很早以前便知道这个问题。
虽然他很想喊一声“大汉没有奴婢”之类的话语……
但是奴仆和田贷一样,都是让人深恶痛绝,却又不得不存在的产物。
将儿女卖入富贵人家,那救活的可不单单是儿女,还有父母,甚至是父母的父母。
《建安律》中其实也有限制奴婢数目的律法条例,但却也只是限制,而不是全面禁止。
如今经过司马懿这么一提,刘协亦是若有所思。
“让那些奴婢脱离奴籍,确实是功德一件。”
“此事便交给仲达了,而且青州之地,其实不光是能依靠田地而生,将来还有别的活计可以求生,若是能够将那些奴婢尽数转为普通百姓,对将来也有好处。”
司马懿对前面那句话还是赞同。
不过在听到后面的言语时,便立刻意识到天子怕是又想做什么标新立异的事情。
“天子准备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