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指标到校
楚竟遥平常很少像这样,给自己整整一个下午的放松时间,全拿来看一件与自己无关的事情。
不过张仲景说她这样挺好的,没必要每天两眼一睁就是学习。
所以楚竟遥过来听市级指标到校的名额分配,一来是满足自己的好奇心,二来则是给自己放假。
黄老师近来对楚竟遥十分放纵,不止黄老师这样,各科老师都对她很纵容,甚至说她可以不上课,去图书馆里待着也是可以的。
不说楚竟遥的成绩,单就说楚竟遥那篇中科院一区的论文,虽说中考没有因为论文特招的条例,但是这样一个学生,又有哪个学校不想要呢?总是有办法特招的。
老师们主动说楚竟遥可以不上课,不过楚竟遥没同意。
她最近还在琢磨自己接下来要研究什么,时间上没有那么紧迫,倒没必要去学校那个小说和名著最多的图书馆里坐着,在哪里自习不是自习。
无非是楚竟遥在教室里坐着不能发出声音打扰到其他同学罢了,不过她本来也不是会在学习的时候大喊大叫的人。
总而言之,虽然楚竟遥和指标到校的会议没半点关系,但是她想进去看,老师当然也放她进去。
会议在一个阶梯教室开,不过不是最大的那间阶梯教室,要不然人不够多,显得空旷得磕碜。
市级指标虽然是按照排名来分配名额,但是也是有一条分数底线的。
师范附中的零诊和一诊都考得不太好,全靠二诊拖分数,好歹才勉强和往年持平,最低分数线画在了全年级七十八名。
楚竟遥就坐在下面,最后一排,看着八所市直属高中的老师轮番上台做宣讲。
王晨坐在她左手边,赵知月在她右手边,张康在赵知月旁边。
张馨月距离画线差了两名,刚才楚竟遥走之前她才刚刚哭过一回。
张康算是得偿所愿,一中立德今年给了两个名额,他不用担心了,于是只是有一搭没一搭地听着讲台上的宣讲,显得有些兴意阑珊。
楚竟遥觉得有点奇怪:“你们怎么不去前面坐着?我又不用拿指标。”
张康这会儿彻底放松下来了,百无聊赖地翻自己带过来的笔记本:“反正待会儿是要喊名字的。”
比起张康,更加无聊的是赵知月:“一中立德的名额他们两个就拿完了,反正我肯定是要放弃指标到校的,听不听都无所谓,我是真就不该过来。”
然而放弃名额也需要签字,否则赵知月可能真的会选择不来。
因为排名靠前的学生里还有好几个像楚竟遥一样,不是主城区的户口的,所以这次赵知月排名在全校第四。
王晨和张康的成绩虽然上一中立德绰绰有余,但是他们是不可能放弃一中立德的指标的,而赵知月也不可能放弃上一中立德,转而接受其他学校的指标,所以她今天就是过来走一个过场。
果然宣讲结束之后,台上就开始一个一个地按排名喊名字上台。
“王晨!”
王晨从最后一排走到台上,拿起笔就在和一中立德的合同上签了字。
下面坐着的翘首盼望的学生立马露出失望的眼神,不过好歹还没有完全失望,转而那眼神去瞧站在台下的张康。
尤其是这次排在第三的那人,只要张康选择放弃一中立德的指标,他就能够获得这个名额。
不过他还是不如赵知月了解张康,赵知月是知道张康的,这人对成绩有一种特殊的执念,而一中立德,则是锦城市好成绩的代名词。
就算张康不需要指标到校来做保底,他也能靠中考考进一中立德,但是他绝对会选择让自己有一个牢固的托底。
果不其然,张康一上台就直接了当地签了字,都没跟一中立德的老师拿乔。
一中立德的名额没得就像呼啸过境的龙卷风,把台下其他同学的心给刮了个粉碎。
尤其是第三名,仿佛变成了一个破碎的盘子。
排在一中立德后面的中学是六中建山校区,也是给了师范附中两个名额。
第三名脸上的纠结仿佛让他脸皮都要从脸上掉下来了,借了老师的手机和家长打了好几分钟的电话,期间六中建山的老师不停地劝他接受,后面的几所学校的老师也围上来劝他选自己学校,像一群秃鹫。
第三名的脸皮抽动了几下,更像是要从脸上掉下来了,最终还是放弃了指标到校。
到了他这种地步,虽然求个稳当很重要,但是一中立德毕竟是锦城市所有学霸心里的白月光,若是高中不读一中立德,就仿佛人生都不圆满了。
赵知月显然也是这种心理,虽然旁边六中建山的老师劝了又劝,然而还是不能让赵知月对他们回心转意。
六中建山的老师每年都要来一回师范附中,对于这样的情况显然是早有预料,嘴上是不停地劝,但是见人放弃了也没多沮丧,
赵知月从台子上下来,坐在楚竟遥边上:“你不回教室吗?”
楚竟遥摇了摇头:“也挺有意思的,我想再看看。”
她说的挺有意思,指的是方才第三名和父母打电话时脸上那挣扎的表情,懊丧、后悔和向往。
或许天之骄子,会比普通人多一丝闯劲儿。
若是将以前的楚竟遥换到现在的第三名或者赵知月的位置,她会选择毫不犹豫就接受六中建山的指标,可现在的楚竟遥,却会非一中立德不要。
在这个社会里,成绩塑造了学生的自信心,从而塑造了他们对待每件事的态度,无论谁都不能避免。
勇敢这种东西,其实是某些人专属的。
……
赵知月要回去,她没拿到一中立德的指标,成绩又不如楚竟遥好,要赶回班上继续复习。
楚竟遥和张康、王晨三人就坐在台下看。
楚竟遥视力很好,而且这个阶梯教室也不大,她能够清晰地看见每个人脸上的神情。
自从第三名之后,一直到第八名,无不是目露挣扎地选择了拒绝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