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_第89章尽力而为
“翁思李,你是疯了,才会拿翁奶奶跟那个泼妇比。”许泽禹直接送了她一个白眼。翁思李苦笑了笑,回味了一下之前脑海里面出现的画面,忍不住又打一个颤,连忙岔开话题说道:“接下来还有十几个学生,也不知道还会遇到些什么情况?”
“这个就不好说了,如果只是家庭贫困,还有解决的办法,就怕遇上这种家庭,明明在经济上面是可以负担的,却偏偏不愿意孩子去学习,搞得好像我们来关心孩子,目的是为了赚她家的钱一样。
这些人也不想想,学校要是真的想赚钱,收一批寄读生,远比他们这些准录取生利润至少要高十倍。”
常青竹忍不住开始倒起了苦水,作为每年雷打不动的慰问小组成员,他的心境完全可以用过尽千帆来形容了。
“哎,你这话说的倒也有道理,你看那些没考上的,家长连夜带着钱在学校门口排队等着报名,哪怕是要多交一大笔的寄读费,也在所不惜。
反倒是这些,拿到了准录取资格的,每年总有了十几个各种各样层出不穷的原因没办法过来报道。
说到这里,就忍不住想要跟你们聊一下我的一个邻居,在县城里面做小包工头,家里面经济也可以,就只有一个儿子,学习成绩一向都不怎么好。
前年参加的中考,差了十几分,他爸花了上万块,去一个高中给他报到了名,可那娃就是不想读书,不管怎么打怎么骂都没用。
他爸一怒之下,就把他带到工地上面去,让他去做小工,一个暑假下来,整个人晒得黢麻黑,累得都不成人样了,但还是坚持愿意打小工,也不去学校报到。
后面还是他奶奶看不下去,偷偷地拿了几百块钱,让他去海南找她姑姑,进了工厂上班。
把我那个邻居给气得,差点儿没给送到医院去,这就是命呐,家里条件好的孩子,不愿意好好读书,很多学习好的娃儿,又因为各种原因读不了书。”代华峰叹了口气,随口说道。
作为在教室大院里面长大的孩子,翁思李和许泽禹看到的和听到的都和这位代老师所说的完全不一样。
“那孩子现在?”翁思李忍不住开口问道。
“还在海南,听说学了挖掘机,每个月可以挣好几千的工资,今年年初的时候,家里面掏钱给他买了一个挖掘机,现在自己做,听说做得不错,可比我们这些当老师的挣钱多了。”代华峰带着几分打趣地说道。
“所以,读书也不是唯一的出路,只要愿意努力钻研,行行都能出状元。”常青竹笑道。
“读书是唯一的出路,但读书多的话却是最好的起点,有了好的起点,往后不管是做什么,都一定能够做得更好。
就像刚刚代老师所说的那一个孩子,他之所以能够这么快时间稳定下来,还是离不开他的家庭环境,不是每一个家庭都能买得起挖掘机的,大多数的孩子辍学之后,都是进入工厂流水线上作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我们作为老师,没办法改变所有学生的命运,但却可以尽力,让更多的人接受更高等的教育。”
翁思李感慨万般地说道,代华峰和常青竹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两杯茶下来,罗询的面包车出现在了众人眼前,许泽禹准备去结账,却被常青竹给抢了先,还顺便买了两包花生,一份白糕递带上了车:“我们接下来要去的地方有点远,带点小吃,好在路上补充能量。”
“胡飞雪同学的入学手续办好了?”翁思李关切地问道。
“办好了,我走的时候她已经顺利入住了宿舍,我和她班主任打了招呼,明天开始就可以正常参加军训。”罗询转动着手中的方向盘掉了头,面包车一路出了小镇,不大一会儿功夫,就进入了一条还没有铺上水泥的土路。
因为前几天下过雨的原因,路面上还有一些滑,罗询目不转睛地看着前方,小心翼翼地掌握着方向盘。
坐在副驾驶上面的翁思李,看着车子进入了一条山路,和之前去萧家的路又不一样。
穿过了一座座山林,大约走了十几公里左右,面包车终于停在了一个山梁上面。
罗询率先下了车,等着众人都下来之后,看了眼前方连绵起伏的山岭说道:“这里应该就是凉水村的位置,咱们先去找个人问问,冯杰具体住在哪里?”
翁思李看了一眼山下隐隐约约出现的村庄房屋,开口说道:“看来咱们得先找一条路下去才行。”
可是很显然,附近根本就没有看到有下山的路,罗询正准备往前走走,就看到了一个人,背着一大背篓柴火从前方的山上钻了出来,正顺着公路走,往他们这边走过来。
罗询眼睛一亮,迅速的上前,远远就开口问道:“大兄弟,请问这里是凉水村吗?”
对方不冷不热地应了一声是,罗询再一次开口问道:“你知道冯杰家住在哪里吗?”
那背柴的人停下了脚步,一张脸全被汗水打湿,还沾满了不少脏东西,身上穿着一件青布麻衣,脚上一双开了口的胶鞋,根本就看不出年龄,但却丝毫都不影响他的眼睛带着几分戒备地打量着罗询她们。
大约过了一分钟,那人才开口回道:“你们找冯杰做什么?”
“小兄弟不要着急,我们是李庄中学的老师,冯杰同学之前收到了我们学校的录取通知书,但却没有准时到学校去报到,我们是专程过来了解情况的。”
罗询温和地解释着来意,对方明显就有些黑的脸色,瞬间变得更黑了。
“你们不用去找他了,哪里来的回哪里去?他是不会去读书的。”
那人说完之后,直接穿过众人,继续往下方走去,向前走了大概有二十几米,一个转身进入了下方的山林,不大一会儿就消失在了树林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