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_第78章偖正强
罗询组建了五个人的慰问小组,主题就叫关爱贫困学生在行动。除了翁思李、许泽禹,还有两位是本校的老师,一个是高一五班的英语老师常青竹,年龄大概有三四十岁左右,戴了一个眼镜长得斯斯文文的。
另一个是高一二班的物理老师代华峰,大约有50岁左右,还留着一脸的络腮胡不怒自威。
罗询把还没有过来报到的学生名单给每人发了一份,上面有他们的中考成绩家庭住址以及一些简单的介绍资料。
翁思李从头看了一遍,十六名没有准时报到的学生里,女生真的占了一大半。
“咱们什么时候开始?”代华峰是一个急性子,拿到资料表就开始询问出发时间。
“就从现在开始,尽量在正式开课之前,把所有的学生全部带回来。”
罗询给他们每人十分钟的时间收拾整理,然后再到学校的停车场集合。
最先去的是郊区的一个男生家,男生名叫偖正强,以他的中考成绩是可以直接上市一中的。
可后面因为一些原因,他接受了李庄中学抛给他的橄榄枝,也收下了录取通知书。
明明离学校没多远距离,却没有准时过来报到参加军训。
面包车停在大路上,罗询招呼着众人下车,看了一下周围的位置,开口说道:“应该是这附近,大家先在这里等我一下,我去找人问问。”
刚好前面的田坎上,有一位上了年纪的老人正在锄草,罗询走了过去小声地询问了几声。
那老人家抬头看了他一眼,伸手指了指前方不远处的一座破旧矮小的瓦房:“跟着这个鱼塘的田坎过去,从他侧边的小路上去就行。”
罗询抬头看了一眼那一座房子,位于侧面的一间房整个主体都出现了倾斜,仿佛下一刻就要坍塌下来一样。
主屋的位置,还打了几个立柱,大概是为了防止坍塌用的吧。
罗询说了声谢谢,回到了大路上面,语气有些低落地说道:“大家跟我过来,注意脚下田坎上面有些滑。”
他话一说完,许泽禹就伸手去扶翁思李,翁思李甩开他手:“我自己能走,倒是你小心一点,可别掉进鱼塘里面了。”
穿过鱼塘,一群人出现在了那破旧的瓦房前,院子里面一个穿着青布衣裳的老婆婆,正在整理着包谷杆子,见到有陌生人过来,连忙放下手中的事情,抬头问道:“你们找那个?”
“婆婆你好!我们是李庄中学的老师,请问偖正强同学住在这里吗?”
“是……在这里,请问你们找他做什么?他是不是犯了什么错?”老婆婆着急的开口问道。
“他没有犯错,只是学校军训已经开始了,但他却还没有过来报道,所以我们专程过来了解一下情况。”
作为队伍里面的唯一一个女生,翁思李自然而然担任起来跟老婆婆交流的任务。
“情况……啥子情况?”
可惜老婆婆听不懂普通话,一脸懵懂的望着翁思李,罗询见状,这才连忙又用四川话把翁思李之前说的话给重复了一遍。
老婆婆抬头看着他们,眼睛里面逐渐出现了泪光,就在众人觉得莫名其妙的时候,她却失声痛哭了起来。
“正强他……你们……哎……我”
老婆婆边哭边说,却硬是连一句完整的话都说不出来。
罗询和翁思李对视了一眼,心里面都升起了一丝不好的预感,难道这位同学在暑假的时候出了意外?
“婆婆,你不要着急,慢慢地说到底是怎么回事?”
罗询只得出口安抚她的情绪,老婆婆哭了一会儿,直接用手背擦了擦眼泪,沙哑着声音说道:“我可怜的孙儿,罢了,你们还是走吧!这里没办法接待你们。”
“婆婆,我们专程过来,就是为了了解情况的,你总得告诉我们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吧?”罗询温和地问道。
“告诉你们有啥子用,告诉你们我家正强就能去读书了吗?这么多的学费,你们能够帮他交?
我家孩子是个苦命的,四五岁的时候他妈就跟人跑了,这些年来一直是我一把屎一把尿把他带大。
原本考上了高中,是一件大喜的事情,可对我们家来说,那就是雪上加霜呀!
以前上初中,学校还帮忙解决了部份学费,再加上走读,我种点小菜送到集市上面去卖,还能勉强维持生活,现在高中的学费那么贵,我那会供得起他读书嘛?”
老婆婆声泪俱下,听得让人悲从心生。
“那他爸爸呢?”翁思李来李庄也有一段时间了,简单的四川话还是能够说的。
“他爸是个没能耐的,前些年找了一个恶婆娘,又生了一个娃儿,一家三口待在广东就没有回来过,已经好多年连生活费都没给我们寄过来了。
前段时间好不容易托人联系到了他,可人家根本就不在意老娘和儿子的死活,只说他生活困难没办法承担,让我们自己想办法。
我们老的老少的少,哪哈想得出来啥子办法,这几天看到他们班上那些考起高中的娃娃都去读书了,那娃儿心头不舒服,一天天待在房屋里,都好几天没出过门了。”
老婆婆一边抹着眼泪,一边哭诉着,那粗糙的声音就像猫的爪子一样,不断地挠着慰问小组成员的心,难受之中还隐隐有刺疼的感觉。
“婆婆,我们学校……”
“你们走吧!我家娃儿现在已经够难受了,再让他晓得你们是学校来的,那就等于挖他的心,他已经跟他姑父说好了,过几天就去市里的工地上做小工去。”
老婆婆直接打断罗询的话,下起了逐客令。
“他才十五岁,在法律上还是童工,按规定工地是不收的,而且工地上的活繁重,以他的年龄是很难胜任的。”许泽禹闷闷不乐地说道。
却像是一根刺,扎进了老婆婆心上,他的话有一大半多老婆婆没听懂,但那句工地不收却是听明白了。